第二届“长城之约”推广活动暨世界文化遗产对话举行
让古老长城“活起来”绽放时代光彩
2024年12月21日清晨,沿着金山岭长城而上,寒风拂面,垛口连绵不绝,似巨龙横卧群山。当天,金山岭长城脚下的滦平县花楼沟村,第二届“长城之约”推广活动暨世界文化遗产对话举行。来自长城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长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内容展开探讨。
整体保护,开辟长城保护新格局
“我不止一次来金山岭长城,但每次都有新的震撼,那密集的敌楼、奇特的景观、精美的建筑艺术都让我感到惊讶,不愧是明代长城的精华。”2024年12月21日下午,受邀参加第二届“长城之约”推广活动暨世界文化遗产对话的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驼峰(长城)文物保护队乌银小分队队长铁木尔萨那登上金山岭长城,看着长城横亘山峦的雄伟景象,他忍不住赞美。
近年来,承德市滦平县陆续实施了《金山岭长城保护展示工程》《金山岭长城后川楼、窑沟楼保护项目》《金山岭长城保养维护项目》等,本着“最小干预、排除险情”的原则,对金山岭长城部分墙体、敌楼、边墙、马道进行保护修缮和抢险加固,最大程度上保持了金山岭长城古朴沧桑的风韵。
“长城保护还要坚持遗产项目建筑格局的整体性,保护好遗产地空间格局的整体性。”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会长、北京市文物局原局长孔繁峙介绍,长城除了保护城墙、城楼、关城、烽火台等主体建筑,更要保护好历史上墩堡、营城、卫所等附属建筑以及周边的历史自然环境,展现长城历史上的整体性。
近年来,河北省坚持保护第一,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加强长城系统性、整体性保护。沿太行山和燕山确定了“两带四段多点”的空间布局,规划了1个管控保护区、3个核心展示园、42个集中展示带、258个特色展示点,明确了22个文旅融合区和三类传统利用区,全力打造中华文化永续传承的重要载体。
参加活动的有关专家建议,要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抓手,系统梳理长城沿线的文物、非遗等各类文化资源,摸清文化资源“家底”,推动长城沿线各类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实现全覆盖。注重保护修缮科技力量,实施“数字再现工程”,加强长城考古科技支撑。长城沿线省市区要不断完善保护合作机制,构建长城大保护格局。
传承文化,把长城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你们看今天的天儿多蓝啊,我称这样的天为‘长城蓝’。”2024年12月21日下午,承德金山岭长城文物保护中心工会主席纪正权正在直播间向大家展示金山岭冬日美景。打开他的抖音,直播间格外热闹,不时有游客为他的讲解点赞。
“大家热爱长城,要先了解长城。万里长城,需要千千万万的人一起来保护,更需要我们一起去宣传,让更多人了解它。”纪正权爱好摄影,从事长城保护、宣传工作三十多个年头。本届“长城之约”推广活动暨世界文化遗产对话,举办了2024世界文化遗产国际摄影大展,百幅图片展示了中国长城的风采。纪正权的作品《长城夜色》荣获该展览特别典藏奖。对于这份荣誉,纪正权表示,能够和国内外摄影家的作品一起展出,是一次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今后他会通过手中的镜头,把金山岭长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传播出去,讲好身边长城故事。
传承长城文化,讲好新时代长城故事,数字化不可或缺。河北省首创首发可阅读长城数字云平台,数字化集合河北长城文化遗产、自然景观、建筑结构、非遗民俗、诗词歌赋及食宿行购等文化和旅游资源数据信息,将河北境内长城变身为可观看、可阅读、可体验、可感悟的公共文化线上空间,让广大游客“一部手机游长城”。
“除利用各种数字平台宣传长城文化外,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包括开展实景演出,举办音乐会、体育赛事、中学生夏令营、节日庆典活动、历史场景复原演出等,提高长城文化传承活力。”孔繁峙介绍,还可以依托长城文化资源,开发特色文创产品和旅游产品,以创意的方式将传统文化辐射到社会的不同领域和不同群体,不断深化和扩展其影响范围。
作为40年前“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的首倡发起和组织者,北京晚报原评论部主任苏文洋在本次活动中分享了长城保护传承的故事。他介绍,当前,各地乘着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东风,大力推动长城保护、传承与研究,精心守护这份独一无二的珍贵财富,这更需要媒体工作者搞好宣传,号召更多人走近长城、爱上长城、守护长城。
活化利用,串起长城沿线各地致富路
走进花楼沟村,道路两边的特色民宿成群连片。特色鲜明的摄影文化墙和艺术化的街巷标识,让这座长城小山村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近年来,花楼沟村在提升村容村貌基础上,积极发展长城摄影,研学旅行、特色民宿等文旅产业。如今,花楼沟村已建设、改造特色民宿100多家,2023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近40万人次,村民人均年收入达2.2万元。
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引发的“长城热”影响下,越来越多长城脚下的村落像花楼沟村一样,开启乡村振兴新篇章。相关专家建议,打造长城特色村落,要走好差异化发展道路。推动长城保护利用,不是每个点段的长城旅游都搞成一个样子,唱出一个调子,而应该是基于差异化的资源形成优势互补。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席建超介绍,长城是我国现存体量最大、分布最广的文化遗产,既有秦汉长城、明长城等不同年代分野,又有砖石、土夯不同形态构造,要将具有国家文化名片和地方代表性标志意义的长城文物和文化资源富集区,作为万里长城形象标识区,打造一批中华文明标识性长城参观游览区,培育一批特色文化旅游企业,形成以文化丰富旅游内涵,以旅游带动文化消费的长城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让百姓更好地依托长城文旅资源走上致富路。
为促进长城等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本届“长城之约”推广活动暨世界文化遗产对话中,还发布了“长城之约”文旅共创计划,相关管理部门、企业等,通过跨界融合、整合资源,为消费者提供加油券、特色保险产品、长城景区购票优惠券等实惠,推动长城保护与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河北日报记者 史晓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