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正式公布,明确提出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并要求各地区不得在户籍、地域、身份等方面设置影响人才流动的政策性障碍。
在一座城市扎根,社保宛如坚实的后盾。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流动人口已高达约3.76亿人。同一片天空下,外来劳动者为城市发展做出了贡献,却不一定能享受到均等的公共服务。在一些大城市,买房、买车、子女上学等均要求连续缴纳一定年限的社保。取消户籍限制,无论在哪里都能直接参保,为流动的劳动者撑起安心之伞。
社会保障不仅仅是民生问题。取消户籍限制,让社保一路兜底,这也为创新创业提供了更加宽松的环境,有利于灵活就业人群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人才的畅通流动意味着发展的效率和市场的生机。缩小城乡、地区、群体之间的保障落差,解除人才流动的后顾之忧,对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也有重要意义。
目前,成都、天津、杭州等多个大中型城市已经取消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参保户籍限制,不少城市也逐步放开落户条件。当然,让社保实现“随身行”“通存通兑”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一方面,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社保体系,各地的社保缴费基数和社保待遇存在差异,给社保转移接续带来困难。另一方面,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保缴费通常全由个人承担,一些灵活就业人员收入不稳定,缴纳社保的积极性不高,可能出现断缴情况。
让好政策落地并落实落细,还需要完善配套服务保障。比如,短期来说,可以建立全国社保转移一站式数字化平台,减少跨地区转移障碍。长远来看,则要不断增强地方财政能力,优化转移支付结构,这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础。只有织密“社保网”,才能让更多人共享发展红利。(中国经济网 武晓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取消参保限制让社保“随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