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地评线】中安时评:丰富供给 让阅读抵达更广阔的人群

【地评线】中安时评:丰富供给 让阅读抵达更广阔的人群
2025年01月10日 10:22 中安在线

  近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和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主办的2025北京图书订货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朝阳馆)开幕,逾40万种图书亮相。北京图书订货会自1987年举办以来,已逐渐发展成为推动出版发行行业交流和全民阅读的重要平台。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培育、文明传承的重要途径。“全民阅读”的理念肇始于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的“走向阅读社会”倡议,号召人人读书,让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民阅读工作。自2014年起,“倡导全民阅读”连续11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起线下线上、遍及城乡、数量庞大的阅读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有效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阅读需求。着眼未来,要持续完善全民阅读工作顶层设计,加大对全民阅读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统筹协调全国全民阅读活动,强化基层阅读体系建设,推动全民阅读事业持续深入发展。

  拓展阅读空间丰富优质供给。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正由“有”向“优”加速迈进,公众对高品质阅读空间的需求也日益增长。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社区因地制宜,探索打造出一个个具有辖区特色的阅读空间,这些“家门口的文化书房”为广大群众带来了更加便利高效的学习场所。有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3年,我国成年人各种媒介综合阅读率由76.3%提升到81.9%,图书阅读率从54.9%提升至59.8%,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从40.3%提升至80.3%,年人均图书阅读量由5.49本升至11.39本。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风尚逐步形成。着眼未来,要立足群众日常生活场景,以“小空间”撬动“大格局”的务实之举,持续提升基层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和便捷性,在满足人们多层次阅读需求的同时,为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注入新活力,让更多丰富优质的文化资源惠及人民群众。

  搭建阅读平台激发参与热情。随着全民阅读活动在全国各地广泛深入开展,各种阅读社会组织和阅读服务也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阅读推广方式不断创新。目前,全国已有400多个城市常设读书节、读书月,其中,“书香上海”“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深圳读书月”“南国书香节”“书香吉林”等,已成规模;“书香天府”“书香安徽”“书香苏州”“书香贵州”等,逐渐壮大。越来越多的人参与阅读、热爱阅读,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阅读平台载体是城市的文化地标,也是城市文明的象征。着眼未来,要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推动图书馆资源和社会的学习资源紧密连接,更好地实现设施互补、空间共享,形成全域覆盖的阅读阵地,同时,不断创新阅读平台的产品供给,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方参与的阅读活动吸引人、凝聚人、感染人,吸引全社会更广泛地参与到阅读中来。

  创新阅读方式强化数字赋能。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改变了过往的阅读环境和人们的阅读习惯,数字化阅读已经逐步成为中国国民新的阅读方式。2024年4月发布的第二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稳步上升,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成为主要增长点,其中听书和视频讲书受到越来越多成年国民喜爱。利用数字技术,不仅能让万卷书在方寸间汇集,还能“超越空间”,进入书中的奇妙世界。着眼未来,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拓展阅读空间,加强适宜、优质、多样、健康的阅读资源建设,丰富阅读场景和入口,通过数字技术构建平等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伴随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知识供给体系,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随时随地、有声有画、多屏互动式阅读需求,激发人们的学习热情,涵养尊重知识、崇尚学习的社会风气,推动形成全民终身学习的热潮。

读书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