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朔州1月10日消息(记者张洁)隆冬时节,雁门关外,黄土高原北缘的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三一朔州生产基地的厂房内巨大的单晶硅炉设备,正在进行拉晶作业,产出的硅棒经切片、组件等环节,变成一块块光伏板,然后销往全球;不远处的朔州双碳产业研究院,氢燃料发动机已研发完成,将为货运重卡的绿色“心脏”提供澎湃动力……
山西是煤炭资源大省,也是我国绿色转型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的主战场之一。平鲁作为山西产煤第一大县(区),“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在资源型地区极具代表,因而绿色转型发展亦是平鲁区历届党委政府久久为功的中心工作。
2024年年底闭幕的山西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25年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新能源基地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全力做好“绿色能源+”和绿电大文章。
近年来,平鲁区从依赖化石能源向依靠新能源转变,打造新型绿色综合能源示范区,规划“延伸煤炭、抓住光伏、优化风电、盯住氢能”四条赛道,形成“以资源换产业,以创新强产业”的发展格局。而平鲁区的“‘绿电’出深山,‘风光’无限好”正在上演能源革命的精彩华章。
改革开放再出发,“试验田”的二次蝶变
朔州市平鲁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是共和国中外合作企业“001”号安太堡露天煤矿的诞生地。40多年来,依托境内丰富的煤炭资源,平鲁区实现了由山区农牧县向工矿县区转型的历史蝶变。
截至目前,平鲁区共有26座煤矿,年核定产能1.18亿吨,是山西重要的亿吨级优质动力煤基地、千万千瓦级电力基地,每天有近30万吨煤炭从这里源源不断运出,还有8000万度电从这里输出。
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地区,在转型中不断进行创新实践与积极探索让平鲁区成为了绿色发展的“优等生”。
2023年,山西省首个规模化光伏单晶硅项目——三一朔州一期单晶硅项目落地平鲁区低碳硅芯产业园。距离一期投产不到一个月,二期大尺寸超薄单晶硅片项目也落地开工。一期从对接到正式投产运营,仅用时148天;二期从施工到首刀硅片成功试产下线,仅用时28天。
在资源型地区与全球500强企业的双向奔赴中,单晶硅项目不仅刷新了平鲁乃至山西省项目建设的速度,同时也是三一集团海内外投资决策最快、落地最快、投产最快的项目,被三一集团党委书记、轮值董事长向文波赞为“宇宙速度”。
“我们采用行业内先进的1600型低氧炉台,生产N型高效单晶硅棒。一根硅棒可以切五千片左右硅片,一张硅片厚度仅有7微米,要比普通的A4纸还薄。用这种硅片制成的光伏面板,光电转化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三一集团工艺经理罗忠武告诉央广网记者。
如今,三一朔州生产基地已形成了硅棒、硅片、高效光伏组件的垂直一体化光伏产业链。以此为基础,5年内,平鲁区将把低碳硅芯产业园打造成国内重要的光伏全产业链生产基地,建成光伏智能制造世界灯塔工厂。
从不可再生化石能源开采,到绿色能源全产业链的布局,短短几年时间,这片“试验田”秉持改革开放精神,勇担转型综改、能源革命、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等重大使命,正在步入新的蝶变之路。
朔北雄城 无限好“风光”
“朔北雄城,塞外天险”,地处晋西北内外长城之间的平鲁区,山脉连绵,峰峦起伏,不仅有“长风万里且放歌”的壮丽风光,也蕴藏着优越的光照和风力优势,区内各类光伏用地充足,可容纳新能源装机300万千瓦。
驱车行驶在平鲁境内,远眺巍峨山巅,一组组风机依山势排列,扇叶轮转,为沉静万亿年的山脉增添律动;沿着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前行,沿途建设的汽车充电桩让游客的旅途更加安全便捷;在露天采煤复垦区,一排排深蓝色的光伏板整齐地排布在复垦区,绵延起伏、蔚为壮观,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与“产煤第一县(区)”的地位相比,平鲁区的发电量、新能源占比同样毫不逊色,两项指标均位居山西第一。在每年近300亿度的外送电力中,风电、光伏等“绿电”就高达36%。
“原来电动汽车充电很不方便,现在充电桩普及得越来越多,充电的价格也便宜,让我们老百姓的生活便利又舒心。”平鲁区善学小区居民告诉记者。据悉,平鲁区公共场所已安装充电桩162台,预计2025年年底前将达到380台。
在平鲁,“绿电”不仅是产业转型的重要载体,同样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
每年夏秋季节,平鲁区迎恩堡村沧桑的古长城、迎风猎猎的风电机组与盛开的油菜花构成一幅绝美的乡村画卷。“绿电”的布局不仅增加了村集体与村民的直接经济收入,同时也给农村带来了人流与新业态。
如今的平鲁区,“追风逐光”步履铿锵,风电、光电等绿电占比与日俱增。汩汩绿电,让区域转型迈入发展快车道。
“氢”装上阵 谋定“双碳”目标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从“推动”到“加紧”,我国全面绿色转型已开启加速器。
锚定“双碳”目标,在山西“左手向醇,右手向氢”的能源变革之路上,作为改革开放“试验田”的平鲁区,与全省发展同频共振,为碧水蓝天绘出一抹绿弧。
在平鲁区朔州双碳产业研究院,200千瓦级燃料电池电堆的研发已经收官。由它组装成的燃料电池系统,是目前国内最大可以投入运营的电池系统,其可替代传统的柴油发动机,为重卡提供绿色氢能动力。
朔州双碳产业研究院院长李亚军告诉记者,该电池电堆是研究院与上海交通大学科研团队经过多年研发,其中包含20多项专利技术。“2025年6月,第一条年产500台电池系统生产线将投入运行,预计销售额破亿。”李亚军说。除了氢燃料发动机,研究院耗时三年完成了PEM制绿氢技术。
根据平鲁区氢能产业三年计划,2026年,将有30辆氢能公交车、110辆氢能重卡投入使用,建设4座加氢站,建设PEM制氢加氢站1例和制储用一体化示范2例,碳减排达4万吨。
作为山西第一大产煤区,绿色转型发展的根基依旧是煤炭。近年来,平鲁区在各煤炭企业加速布局一批先进煤化工项目,通过碳中和甲醇制造、耦合绿电绿氢等方式,探索节能减排新路径。
摆脱“一煤独大”之困,寻找更绿、更新、更可持续的未来之路。平鲁区用足用好现有资源,拓展延伸产业链条,打基础谋长远,与时俱进探索推进产业升级之路。
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动。当前的平鲁,锚定转型发展不动摇,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松劲,不断拓展转型发展的新内涵、新路径,正在奋力书写资源型地区绿色发展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