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一直在手术台上,一共做了10台手术。”昨天,上海市第十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队队员,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单宇说。
1月7日9时5分,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地震发生后,原本按照计划已经返沪休假的第十批上海援藏干部和“组团式”援藏医疗队立即响应,主动请缨,相继在两天内全部返回日喀则人民医院的工作岗位。
“我们中午刚到日喀则,下午就上了手术台。”1月8日中午1时多,刚刚抵达的日喀则的单宇和同事们立即赶赴医院,此时,从县乡转运至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的重症人员已经陆续抵达。由于患者多以外伤为主,援藏后担任西藏日喀则市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的单宇立即进入手术室,与胸外科专家通力协作完成了一台长达3小时的双侧严重胸外伤急诊手术。
同样在日喀则人民医院,上海市第十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队队员、上海龙华医院肿瘤六科副主任医师单孟俊也在ICU里忙碌着。“这次灾后救治,我们进行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我刚到那天,就跟着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直奔ICU。”目前,单孟俊和刘清泉已为地震受灾70余名病人开了方子,通过汤剂、针灸等多种形式进行治疗,效果显著。
“很多患者吓坏了,我们会特别注意地震受灾患者的情绪,语气缓和,用聊天的方式询问病情,尽量不提起受灾经历。”单宇说。
在第十批上海援藏医疗团队抵达的两三个小时后,另一支12人组成的上海医疗队伍也到达并立即投入灾后救治工作。这是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浩领队,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和华山医院组成的12人队伍。其中包括骨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等方面的专家和医护人员。队伍在1月8日清晨5时半出发。与医疗队同机抵达的救援物资还包括棉衣、棉被、冲锋衣、睡袋等保暖设备。
此行队伍中,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狄建忠是主动请缨要求前往灾区的。作为第八批上海市援藏人才,他曾在由上海市援建的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工作过三年,并一手推进完成了“创三甲”的工作。2008年,他还曾赴四川参与汶川地震灾后救援。时隔数年,狄建忠和医疗队其他队员一同重返曾经工作的地方。
“从收到任务到组建队伍准备出发,一共只有半小时。”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赵重波介绍。华山医院的队伍中,有4位医生都在疫情期间有过援鄂经历。相较于之前的援鄂经历,队伍里唯一的女性,华山医院肾病科医生鲁琳说:“有过这样的经历,这一次的心里的底气要比上一次更足。”
上海与日喀则手足情深三十年,日喀则市内五县为上海援藏对口支援地区,日喀则市人民医院也是由上海援藏团队一批批接力建设而成。对于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和上海援藏力量来说,灾后救治都是一场“大考”。
“从去年7月份援藏起,我们坚持从‘输血’到‘造血’的理念,帮助提升当地医疗水平。每个月除了我们给当地医生开展培训,也要求他们自主讲课,启发思考。事实证明,这次救灾中,当地的抢救水平明显提高。”单宇说。
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医疗队队员孟申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担任装备科主任,此次救灾中他负责医疗设备和耗材物资保障,“我们从去年开始就向日喀则引进了SPD(耗材供应链管理)系统,这次震后救治过程中,得益于这样的储备,也为前线的医生提供了有效保障。”
目前,上海市第十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队24名队员和紧急集结的12人医疗队仍共同奋战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的各个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