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陈华)元旦前夕,安徽人工智能产业先导区启动活动在合肥举办,这不仅标志着安徽省内首个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创新生态空间正式启动,也意味着离该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提出的“打造不少于四种型号人形机器人”的目标更近了一步。
去年12月,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的《安徽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明确,到2027年,构建安徽省人形机器人产业的“23456”创新体系和产业生态,建成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地。打造合肥、芜湖两个产业先导区;建设人形机器人省级创新平台、中试验证平台、招引孵化平台等三大平台;打造不少于四种型号具有国内代表性的人形机器人整机。
安徽省科技厅厅长赵明表示,安徽正聚焦统筹人工智能发展和安全,深入开展“人工智能+”行动,计划设立人工智能场景创新项目,支持垂域模型研发攻关和行业应用,推动各地各部门因地制宜开展AI+典型示范应用。
其中,人形机器人被认为是机器人领域中技术的“集大成者”,引领当前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新潮流。2024年7月与12月,安徽省在5个月的时间间隔里相继推出了“启江一号”和“启江二号”两款人形机器人。
其中,“启江一号”人形机器人身高1.7米,体重55公斤,全身拥有36个自由度。其整合了感知、决策和执行系统,确保机器人能够在复杂环境中实现高效自主运作。“启江二号”人形机器人身高1.8米,体重60公斤,全身拥有38个自由度,配备多个视觉感知传感器、高精度惯性测量单元和高精度六维力传感器。相比于“启江一号”,“启江二号”在“智慧大脑、敏捷小脑和强健肢体”方面均实现性能提升。
目前,安徽省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具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和技术积累,涉及人形机器人高校院所研发核心团队10多个,产业链关联企业40多户。按照计划,安徽将推出面向制造、应急、商贸物流、医疗健康、家庭服务、文旅服务等六大领域场景的多类型人形机器人产品。
作为该省两个产业先导区之一的芜湖市也提出了自己的规划,该市将聚焦未来技术攻关、技术创新策源等开展“十大行动”,依托先导区建设打造人形机器人与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新格局。
安徽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安徽将在做优整机、锻造长板、补齐短板、共建生态四大领域集中发力,不仅要开发面向不同场景和领域的专业化人形机器人,还要发展超脑硬件及控制系统,并构建省级“创新平台+产业基金+招引孵化基地”创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