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文清蔓
2月17日,据灯塔专业版数据,《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已超过票房120.51亿的《狮子王》,冲进全球影史票房前10!
数据显示,截至2月17日13点30分,《哪吒2》海外总票房突破7600万元,国外影片评分软件IMDb打出8.3分的高分,烂番茄影迷爆米花指数达99%,多家媒体也给出了积极评价。
同日,《哪吒2》官方微博发文展示影片在海外的“战果”:澳新开画首日,登近20年华语电影总票房冠军!北美开画首周末票房,破近20年华语片北美票房纪录!配图显示,《哪吒2》在海外连续拿下6个No.1,并打破多项纪录。(2月17日极目新闻)

票房是最有力的证明,也是观众最直观的投票。海外票房一路奔跑、一路走高,说明哪吒的故事跨越了语言与文化的藩篱,在世界范围内引发强烈共鸣,实在是太受欢迎了。这一现象不禁让人思考:是什么让这个诞生于中国古典神话中的角色,在当代全球文化语境中依然焕发出如此强大的生命力?
毫无疑问,哪吒形象的现代重构,是这部电影成功的关键。影片中的哪吒不再是传统神话中那个单纯的反叛者,而是一个被命运捉弄却依然保持本心的复杂角色。这种改编既保留了传统文化中哪吒“剔骨还父、割肉还母”的叛逆精神,又赋予了角色更多现代人性化的特质。
在人物塑造上,影片创造性地将哪吒设定为“魔丸转世”,这一设定既延续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魔童”的意象,又巧妙地与现代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困惑与挣扎相呼应。哪吒的叛逆不再是对父权的简单反抗,而是对命运不公的抗争,这种抗争精神在全球化的今天仍然可以炸出惊雷。在人物关系上,李靖与哪吒的父子关系不再是单纯的对抗,而是蕴含着更深层的爱与理解;偶尔迷糊的师傅太乙真人,看似不靠谱,却在哪吒面临天劫时愿意毫不犹豫地拿出法宝甚至拼上性命相助。人物性格上,看似慈眉善目实则心狠手辣的无量仙翁,性格相对温顺但急眼了也会咬人的土拨鼠,仙界“小镇做题家”绝不向命运低头的申公豹,治好了容貌交流的石矶娘娘……每一个真实又立体的人物形象,让观众在神话里读到了各自的体会。
哪吒故事之所以能常读常新,其实折射出社会的心态变动,而《哪吒2》恰如其分的改编既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又保持了传统文化的精髓。
情感张力超越文化藩篱,让哪吒故事展现出宝贵的“普世价值”。影片通过哪吒的成长历程,展现了个人与命运抗争的主题,这种主题在任何文化背景下都能引发共鸣。
影片在跨文化传播中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情感表达的精准性。通过细腻的动画表现和富有张力的剧情设计,影片将东方文化中的“孝道”“天命”等概念转化为全球观众都能理解的情感语言。这种转化不是简单的文化“变脸”,而是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创造性转化。哪吒对自我身份的追寻、对命运的抗争、对亲情友情的渴望,都是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
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哪吒的故事展现了东方文化的独特魅力。影片中的中国元素,如太极、符咒、仙术等,不再是简单的文化符号,而是与剧情完美融合的艺术表达。这种表达方式既保持了东方美学的独特性,又具有全球化的审美价值。
从文化再造到价值出海,《哪吒2》的成功为中国文化出海提供了新的启示。影片没有刻意迎合西方观众的审美趣味,没有延续西方影片中常用的超级英雄的叙事逻辑,而是坚持讲述一个地道的中国故事,把老故事讲新讲活,把价值讲在故事中。这种文化自信的表达方式,反而赢得了全球观众的认可。
这也说明,在全球化时代,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显得尤为重要。影片通过对传统神话的现代诠释,展现了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生命力。这种创新不是对传统的背离,而是对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影片的成功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它证明了中国故事具有全球传播的价值,关键在于如何讲好这些故事。《哪吒2》的成功经验表明,只有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并以创新的方式进行表达,才能实现有效的文化传播。
当哪吒的故事在全球银幕上绽放异彩,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部电影的票房奇迹,更是一个古老文明的当代觉醒。这部电影的成功启示我们,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文化传播的力量在于共鸣。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文化要实现真正的“出海”,需要的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对文化精髓的深刻理解与创新表达。从“欣赏别人的神话”到“讲好自己的故事”,这种定位的转变,关键在于要把五千年传统文化“打扮”好,让它以符合现代“时尚”的气质登台亮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