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全媒体特派记者张琬茜
黎锦、印章、沙画……签到台上,一个个印有海南元素的文创产品整齐摆放,吸引不少境内外媒体记者驻足观赏。“还没踏进会场,就感受到了海南代表团的热情与开放。”南方都市报记者李玲说。
3月7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海南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活动,吸引了59家境内外媒体127名记者到场采访。距离开场还有半小时,媒体区已座无虚席,记者架起“长枪短炮”,以期及时捕捉每一个信息和细节。
“这两天,各个代表团的开放团组活动安排比较密集,但海南团的活动不容错过。”中国交通报记者索梦瑶早早就来到会场,只为“抢”占有利位置,“海南自贸港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我一直关注着海南的发展。”
现场,不少境外记者目光专注,聆听代表们介绍海南自贸港成型起势的发展亮点、动人故事。
“我想进一步了解阿联酋和海南可以开展哪些方面的合作。”带着问题,中阿卫视记者毕诺满怀期待而来。当得知下个月海南将举办“投资中国”海南自贸港全球产业招商大会后,他兴奋地表示:“我要将这个好消息带回去,相信会有许多阿拉伯人希望来到海南投资。”
听完有关封关运作、营商环境、文旅发展、医疗保障等方面的成绩盘点、合作前景介绍,《澳门月刊》记者齐继革表示,时隔一年,再次参加海南代表团开放团组活动,看到了一个发展更新提速的海南自贸港,“不虚此行!”
活动上,海南代表团发出“求贤帖”:“海南不只有阳光、沙滩、雨林、好空气,还有良好的发展机会和广阔的事业舞台在向人才招手,海南期待与各路人才早日握手。”
对此,中国新闻社记者孔令佑用“年轻”和“活力”两个关键词分享参会感受。“无论是介绍政策红利还是发展前景,这场活动释放了许多积极信号,让我们对海南自贸港的下一步发展有了更多期待。”孔令佑说,希望通过他的报道,让更多人了解海南、奔赴海南,寻求更多发展机遇。
海南代表团开放团组活动结束后,不少媒体记者揣着笔记本、录音笔“追”着代表们采访。“海南每一年都有新变化,我也会持续地关注自贸港的发展动向,特别是封关运作的最新资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杨弃非说。
离场前,当被问及最想用哪个词来形容参会感受时,斐济广播公司记者尼基尔·库马尔脱口而出:“鼓舞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