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地评线】河声丨“枢纽经济”蓄势助中原崛起融入全球格局

【地评线】河声丨“枢纽经济”蓄势助中原崛起融入全球格局
2025年03月26日 10:46 大河网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壮阔蓝图中,郑州国际陆港正以“钢铁驼队”的铿锵节奏,奏响内陆开放的新强音。近日,郑州国际陆港内建设如火如荼,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一期占地5800亩,今年5月将具备班列开行能力。

  创新破局,设施升级重塑枢纽优势。走进郑州国际陆港,关铁融合大监管区的创新实践令人眼前一亮。不同于传统海关监管场所与铁路线分离的格局,这里将铁路线直接嵌入海关监管区域,实现“入区即监管、一站式通关”。这种“区港一体化”模式,让内陆铁路港拥有了沿海码头的通关效率。数据显示,新模式下企业通关时间压缩40%,物流成本降低25%,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在这里,早已不是简单的物理空间整合,而是监管思维的革命性突破。

  枢纽赋能,“班列网络”织就开放经纬。从首趟中欧班列鸣笛启程,到年开行量突破5000列,郑州国际陆港用十年时间完成了从“跟跑者”到“领跑者”的蜕变。截至2024年底,中欧班列(中豫号)已累计开行超1.3万列,覆盖40余国160余城,货运量突破1000万吨。穿梭欧亚大陆的“钢铁驼队”,不仅将宇通客车、郑煤机液压支架等“河南智造”送往全球,更将东盟的热带水果、欧洲的精密仪器引入中原。郑州海关创新的“通关模式自选菜单”,让企业在“铁路快通”“通关一体化”等模式中自由切换,整体通关效率提升60%,为内陆开放插上了科技翅膀。

  产城融合,陆港经济激活发展动能。郑州国际陆港的规划蓝图,远超传统物流基地的范畴。按照“一心三点四轴七片”布局,这里正崛起一座产城融合的现代新城。西作业区30万平方米的仓储中心,已吸引比亚迪等龙头企业入驻,形成新能源汽车供应链服务集群;东作业区中欧班列集结中心,配套建设集装箱共享中心、公铁联运枢纽,打造“干支结合、枢纽集散”的高效集疏运体系。据了解,陆港片区规划的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将联动郑州商品交易所,构建期现结合的交易市场,推动河南从“物流通道”向“资源配置枢纽”升级。

  战略支点,中原崛起融入全球格局。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郑州国际陆港的战略价值愈发凸显。作为国家物流枢纽城市,郑州已建成“1+1+7”口岸体系,跻身全球性国际邮政快递枢纽。随着“空中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无缝衔接,中原大地正在编织一张覆盖全球、高效畅通的物流网络。预计到2035年,郑州国际陆港将实现年班列开行量“万列千万吨”,支撑河南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降至12.5%,物流成本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此,将巩固河南在全国物流版图中的核心地位,更将助力中原崛起成为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战略支点。

  “一带一路”一起闯,连通丝路万里航。从黄土高坡到蔚蓝海岸,郑州国际陆港用铁轨丈量着开放的新维度。这座承载着中原梦想的现代化枢纽,正以设施创新为笔、以开放包容为墨,在“一带一路”长卷中书写着内陆开放的新篇章。当“钢铁驼队”的汽笛声再次响起,世界听见的不仅是河南开放的铿锵足音,更是中国方案赋能全球发展的时代强音。(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苗瑞祥)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