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守正创新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守正创新
2025年03月26日 08:55 宣讲家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深刻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把“坚持守正创新”确立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遵循的重大原则。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守正创新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牢牢把握、始终坚守的重大原则。”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的重大原则,锚定“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奋勇前进。

2024年8月6日,在山东港口烟台港,滚装船在装运外贸车辆(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唐克 摄)2024年8月6日,在山东港口烟台港,滚装船在装运外贸车辆(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唐克 摄)

  守正创新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守正就是要守住方向、守住原则、守住立场、守住命脉;创新,创的是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动摇、不偏轨、不折腾、不停顿,敢于创新、勇毅前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立场、方向、原则、道路等根本性问题上旗帜鲜明、毫不含糊,该改的、能改的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既有道不变、志不改的强大定力,又有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锐气胆魄。从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再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始终坚持守正创新,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实现了从“落后时代”到“赶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为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

  守正创新蕴含着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论,是“变”与“不变”、坚持与发展、原则性与创造性的辩证关系,体现了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与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相贯通,是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在要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只有坚持守正,方向不变、道路不偏,才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制度保障;只有坚持创新,才能确保改革按照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只有坚守正确方向和根本原则,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守核心之正。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处于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位置,在国家各项事业中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定海神针。只有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根本保证、最大政治优势,改革才能保持正确方向、坚强定力、强大合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才能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坚持马克思主义守思想之正。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把握改革实践中形成的规律性认识,才能确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守道路之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共同奋斗开拓出来的,它扎根于中华大地,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根基。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守制度之正。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性质。我国改革历史表明,毫不动摇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守制度之正是改革能够实现活而不乱、活跃有序动态平衡的基础和前提。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这一政治优势,不断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坚持人民立场守人民之正。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坚持鲜明的人民立场,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改革原则,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围绕人民群众新期待制定改革举措,提升改革的精准性、针对性、实效性,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2024年 7月3日,一艘集装箱货轮停靠在天津港“智慧零碳”码头(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2024年 7月3日,一艘集装箱货轮停靠在天津港“智慧零碳”码头(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没有创新就谈不上改革,更难以实现改革的突破。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新趋势、实践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突出经济体制改革这个重点,全面协调推进各方面改革,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推进理论创新。理论创新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思想先导。推进理论创新,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紧跟时代步伐,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人民需求,把科学解答时代课题作为理论建设的重要生长点,从改革一线的鲜活实践中提炼原创性的新观点,在找准对策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提出引领时代潮流的新理念、新主张、新战略,不断创造出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具有世界意义的理论成果,在改革的广阔天地中开辟理论新境界。

  推进实践创新。实践创新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行动遵循。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实践创新,要立足新的世情、国情、党情,把党领导人民已经取得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与当前治国理政的重大问题和未来的改革发展目标统筹思考、布局和谋划,更好认识规律、把握规律和运用规律,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破与立、变革与构建的关系,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增强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在战略上布好局,在关键处落好子,使各项改革举措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发展规律、体现人民愿望。

  推进制度创新。制度创新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制度保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把握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的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把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注重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矛盾,从实际出发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深化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规律性认识,不断健全已有的制度,填补新领域新实践的制度空白,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推进文化创新。文化创新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精神力量。大力推进文化创新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深入推进“两个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夯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文化根基。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充分发扬崇尚创新、主张变革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把创新作为促进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积极探索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新机制、新形式,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守正创新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方法,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在守正中把稳舵盘、保持航向,在创新中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1053867568。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