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漂洋过海来中国觅知音 全球500台古董钢琴在琴台被“唤醒”

漂洋过海来中国觅知音 全球500台古董钢琴在琴台被“唤醒”
2025年03月26日 19:38 新浪新闻

  

  湖北日报讯(记者海冰、通讯员陈东远)“叮咚……”3月26日,在知音故里、月湖之畔的全球古董钢琴修复技术中心(中国武汉),一台加拿大贝尔乐器公司1917年生产的钢琴被“唤醒”,重新奏响动人的旋律。近十年来,累计500余台海外古董钢琴在这里修复重生。

  修复中心位于武汉琴台钢琴博物馆内,该中心吸引世界各地古董钢琴漂洋过海来武汉修复。当日,馆长贺立军带领团队成员王天许、翟远新夫妇,埋头对这台百年钢琴进行修复重建收尾工作。在前期历时半年的修复基础上,经过一上午调试,百年钢琴重焕生机,不仅能正常弹奏,昔日领先的“自动钢琴演奏系统”也得以恢复。

  王天许指着修好的钢琴介绍,每一台古董钢琴修复重建都颇费周折,除了对几千个配件的参数进行反复调试外,还要对破损严重的配件采用传统工艺、材质进行制作,“因年代久远,买不到配件,更没有说明书,只能靠经验和运气,进行无数次的试错”。

3月26日,在武汉琴台钢琴博物馆内,工作人员正在对古董钢琴进行维护保养。(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何宇欣 摄)3月26日,在武汉琴台钢琴博物馆内,工作人员正在对古董钢琴进行维护保养。(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何宇欣 摄)

  “音乐是美好的,昔日钟子期死后,伯牙破琴绝弦,今朝我们在知音湖畔为全球修琴再奏佳音。” 贺立军谈及创办该中心的缘起时介绍,博物馆收藏了千余台古董钢琴,其中不乏世界名琴。为让观众一睹名琴当年风采,2016年,他萌发了一个大胆想法——与欧美专业公司联合设立古董钢琴修复技术中心。为此,博物馆引进最新钢琴重建技术及专用设备,并专门去纽约施坦威总部请来高级技师。王天许、翟远新夫妇就是在十多年前从钢琴生产公司加盟该团队。

  十年磨一剑,从师从欧美技师,到不断创新,该中心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先进技艺体系。最令贺立军欣慰的是,团队邀请民间匠人、非遗传承人加盟,将中国智慧加入古董钢琴修复与重建,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针对开裂严重的实木琴体,采用中国传统榫卯结构“燕尾槽”工艺,比使用强力胶拼接更牢固耐用;使用“木楔微调”技术,实现击弦机参数的毫米级精准调节。同时,将楚式漆艺、贝雕等工艺运用到钢琴外观修复中,形成中西合璧的混搭美感。

  凭借在国内外同行领先的技艺和成本优势,海外市场不断开拓,吸引全球客户纷至沓来。2019年,欧洲古董钢琴修复协会将110台古董钢琴运到中国修复,这批钢琴被打包装进5个40英尺的大集装箱,绕了大半个地球,辗转3万多公里抵达武汉。这110台古董钢琴品牌繁多、款式精美、做工考究,修复团队认真研判、妙手施治,仿佛打开了一扇时空之门,将这些沉睡的古董钢琴一一唤醒。

  如今,该团队“钢琴的重建与修复”技艺已入选武汉市汉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收藏世界名琴近千台

  工学博士的“一世琴缘”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海冰

  从一次捡漏,到收藏古董钢琴约千台,从选址古琴台开民办博物馆,到不经意间开辟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窗口,3月26日,工学博士贺立军回顾走过的路,向湖北日报记者娓娓叙说自己的“一世琴缘”。

贺立军与他收藏的古董钢琴。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贺立军与他收藏的古董钢琴。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一次捡漏

  工学博士结缘古董钢琴收藏

  从黄冈小山村走出的贺立军,是“知识改变命运”的受益者。特殊的成长经历,造就了他坚强和勤奋的品格。

  大学期间,贺立军就通过创业赚到人生第一桶金。2010年,拿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工程博士学位后,贺立军怀揣“想去看看更广阔世界”的想法,选择旅美从事矿业投资与咨询工作。未想,却因一次捡漏,他与古董钢琴收藏结下不解之缘,甚至将网名改为“一世琴缘”。

  贺立军回忆称,他在给女儿买钢琴时,无意发现一台1912年产立式钢琴。琴的主人着急出售,叫价300美元。其精美的工艺、细腻的音色令人一见倾心。他清楚地记得,这台琴的原始收据标注的售价为425美元,而当年黄金价格是每盎司18美元,一个银行高管的月工资也才20美元。

  因为这次捡漏,贺立军对古董钢琴充满好奇,与古董钢琴开始结缘。随着对古董钢琴的日渐痴迷,在美国工作之余,他几乎跑遍了美国各州,收集了各类古董钢琴100余台。为了让这些古董钢琴发声,他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并自学钢琴结构原理及修复技术。

  音乐是无国界的。2014年,贺立军决定回国创建一家钢琴博物馆。他用20个集装箱把收藏的100余台钢琴打包从美国运回武汉,选择在武汉市琴台文化艺术中心建一家民办博物馆。

  如今,贺立军收藏的古董钢琴从100多台增加到近千台,大部分距今百年左右,其中被誉为“钢琴中的劳斯莱斯”的施坦威钢琴有近百台。为了维持博物馆运营和发展,他卖掉了美国原公司的写字楼和个人房产,并将全部精力投入博物馆事业。令他欣慰的是,武汉琴台钢琴博物馆如今做到了中国钢琴类博物馆藏品数量、质量第一,获评国家三级博物馆。

  修复重建

  让满屋藏品不再冷冰冰

  为让博物馆实现可持续发展,贺立军努力拓展钢琴类相关文化产业,以让博物馆留得下,走得远。

  贺立军收藏的一台1865年的九尺施坦威黄金大钢琴,是该馆镇馆之宝。这台百年名琴被运到武汉后,为了让观众听到悠扬的琴声,贺立军与中外技师花6个多月,用了近3万片金箔,将其性能几乎恢复到出厂状态,让其再次焕发生机。

  修琴从爱好变成一门生意。为此,贺立军与欧美专业公司联合设立全球古董钢琴修复技术中心(中国武汉),中心成立后,购买设备,四处搜罗修理人才,一步步壮大发展。

  如今,在他和团队的努力下,博物馆大部分古董钢琴经修复已被恢复到能演奏级,还不断吸引欧美客户将古董钢琴送来修复。该馆“钢琴的重建与修复”技艺,也已入选汉阳区非遗名录。

  “每一台古董钢琴都如同一位老人,都有着动人的故事。我希望藏品不再只是冷冰冰的古董,而是文化、艺术交流的媒介。”贺立军说。

  在贺立军看来,博物馆是城市的灵魂,让馆藏文物活起来,就要不断延伸博物馆的触角,使其成为公众当下生活的一部分。在这里,一改其它博物馆“禁止触摸”藏品的规定,部分古董钢琴允许观众亲密接触,甚至还可以上手弹奏。

  近年来,博物馆依托馆藏资源,抓住重要节点、热点,创新推出了多姿多彩的活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色经典钢琴视听音乐会”上,四台百年施坦威钢琴,以独特形式再现红色经典曲目的魅力;“百台百年世界名琴展”开进商业空间,现场设置钢琴演奏区和市民音乐厅等空间,给观众更多沉浸式体验;为让古董钢琴更好地融入年轻群体,别开生面地策划了江汉关大楼阳台音乐会、“520”天河机场音乐快闪等活动。这些活动无不体现了博物馆与城市共生的理念。

  以琴会友

  扎根知音故里促中西交流

)理查德·克莱德曼在天河机场利用古董钢琴演奏。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问及博物馆为何选址古琴台,贺立军说,“这里是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发源地,中国古琴文化与西方钢琴文化碰撞,定会绽放出恒久的魅力。”十多年来,他扎根“知音故里”,倾情推广钢琴文化,不经意间打造了一个中西交流的新窗口。

  在世界各地寻琴过程中,贺立军与国外钢琴收藏家建立了密切关系。在钢琴起源地的意大利,一名80多岁的古董钢琴收藏家钦佩贺立军,为了给自己收藏的数十台古董钢琴找个归宿,一度提出将其整体转让给贺立军。

  在其收藏的钢琴中,有鲍德温品牌推出的中国风青花瓷钢琴,引进当时最先进的自动演奏系统;查克林公司1887年制造的九尺演奏琴,琴身全部由黄花梨制作,琴键由白玉制成。一名德国留学生在馆内看到这些钢琴,惊叹于自己漫步在一部活化的钢琴史。

  钢琴及音乐搭建的跨国界交流,是直观和热烈的。贺立军很自豪,不少学术研讨会、大型活动的国外嘉宾,参观完了湖北省博物馆,纷纷提出参观武汉琴台钢琴博物馆。贺立军介绍,曾有一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受邀在武汉大学出席学术研讨会后来馆参观。贺立军向对方介绍了古董钢琴及知音故里,对方很感兴趣,并饶有兴致地弹奏了一曲。临行,对方一再道谢,称这次参观为中国之行增添了美好记忆。

  贺立军还精心策划了东西方乐器之王穿越时空同台对话活动。在湖北省博物馆新馆全面建成开放后的第一个元旦,迎来“一见钟琴”2022年新年音乐会,曾侯乙编钟复制件与其收藏的古董钢琴联袂演出,呈现了一台古今交融、中西合璧的视听盛宴。之后,贺立军将“一见钟琴”音乐会搬到武汉天河机场不定期表演,吸引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驻足欣赏。2024年12月31日,法国著名钢琴艺术家理查德·克莱德曼受邀来天河机场,为游客表演一曲经典曲目《爱的纪念》,对古董钢琴的珍贵、精美和音色赞不绝口。

  链接

  名琴名人 交相辉映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海冰

  “每台钢琴都刻着一个生产序列号,就像是随身携带的身份证,通过对序列号进行追根溯源,琴的身世及昔日主人得以浮现,让这些古董钢琴变得更有温度”,贺立军说。

  贺立军收藏的约千台古董钢琴中,被誉为“钢琴中的劳斯莱斯”的施坦威钢琴有近百台,包括100周年纪念款等。

  其中一台施坦威九尺黄金大钢琴,被放置在博物馆醒目位置。据考证,此架钢琴于1865年制造而成,是由美国铁路大亨范德·比尔特家族斥巨资为其小女儿定制的陪嫁礼物。钢琴价值50斤黄金,成为当时世界上最昂贵的钢琴。后来其家族变迁,琴表面的黄金也被搜刮变卖,之后这架琴被捐给了一所教堂。贺立军为了找到这台琴,几乎跑遍美国伊顿运河沿线,辗转好几个州,最终在一个老剧院的地下室找到它。

  展厅内,一架架精美钢琴令观众流连忘返——一台约1820年生产的钢琴,以典雅的木板油画装饰琴体,堪称音乐与绘画艺术珠联璧合;一台1889年生产的钢琴,采用顶级木材黑胡桃树瘤制作而成,历经130余年依旧明艳动人,外观饰有花鸟纹样的贝壳螺钿,极具东方之美。

  这些钢琴中不乏名人使用过的名琴。一台施坦威公司70周年纪念款M型钢琴,以孔雀石为基材,装饰丰富,华丽的色彩之下蕴藏着深邃的内涵。

  贺立军查阅大量资料获悉,这台钢琴曾属于美国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据说,奥本海默亲身经历了一战及二战,想通过一种特殊的方式宣扬世界和平。于是,他找到当时著名的法国建筑设计师,历经3年设计和修复之后,将家传的这台施坦威三角钢琴打造成象征世界和平的艺术品。奥本海默在年迈之际,将此台钢琴捐献给了美国的世界和平组织。

  如今,这台钢琴经修复重建后,时常在天河机场“一见钟琴”音乐会现场被奏响,恭迎世界各地的旅客光临。

  详见湖北日报3月26日1版、6版>>

武汉市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