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蒋铮、杨桂荣、程小琪,实习生邱佳钿报道:每天有几千人跨过路段的中央绿化带横穿马路!———广州市黄埔大道隧道开通不到一年,由于人们在这一带横过马路导致伤亡的交通事故频频不绝。而最近的一宗事故发生在8月3日上午9时,一位男青年在黄埔大道西赛马会路段横穿马路时,被一辆飞驰而来的小车当场撞死。本报今年1月刊出《黄埔大道过马路一个“乱”字》的报道后,今天再次提出这个问题并敲响警钟。
现场统计令人震惊
黄埔大道西长约3公里的快速线,贴着珠江新城延伸而过,成为羊城一道亮丽的景观。然而,在这一路段,许多行人舍地下隧道不走,而从路中央绿化带冒险横穿马路。开始时仅在绿化带踏出几条小径,现在已经演变成30多条寸草不生的小径,最大的缺口竟宽达25米!
昨天早晨7时30分至8时30分的上班高峰时段,记者在现场统计,仅冼村公交车站正对的宽8米的中央绿化带小径,居然有1329人穿过绿化带横跨马路!而暨南大学至石牌西路间20多条中央绿化带小径,也有785人横穿,其中162人还推着单车。
来自邻近的华侨医院的统计数字显示:今年6月28日至今仅一个多月,因黄埔大道西交通意外送来急诊科的伤者有33人,其中有16人是因为直接横过马路而被车子撞倒。另据该院医生介绍,可能还有部分伤者被送往附近的中山三院或市第十二人民医院。
拼死也要横穿马路
这一路段交通意外频繁,与部分市民交通安全意识薄弱不无关系。请看记者现场目击———冼村车站:两个小女孩和一个小男孩手牵着手,摇摇摆摆避让着车流,四肢并用攀上了80厘米高的中央绿化带。记者上前询问他们:“你们知道这样过马路危险么?”小男孩眨眨眼天真地回答:“妈妈都是这样带我们过马路的。”
赛马会前:一位男青年抬完单车过了绿化带,又陆续扛起了四个煤气罐。来来回回走了好几趟,汽车艰难避让。他向我们解释:“不走‘捷径’而走隧道,我就得多骑几千米路,大热天的,煤气又重,不是要我命吗?”
几乎所有在黄埔大道西一带工作的人都有目击事故发生的经历。石牌派出所的一位保安说:前天上午他又看到一个男青年横过马路时撞上了摩托车,与摩托车手两人一起摔得烂手烂脚。现在从七八岁的小孩到六七十岁的老人,够胆的都是直冲马路。路边商店的一位阿姨告诉记者:曾亲眼看到有个人被过往车辆撞得飞起来,头都轧掉了,血流了一地,“阴功啊!”
司机们更是视黄埔大道西为畏途。开出租的张司机诉苦道:“这段路实在太可怕了!经常有人突然从中央绿化带的美人蕉丛中窜出来,我都不敢走内侧的快车道。”
三个问题亟需解决
负责黄埔大道建设维护的广州市中心区交通办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也对行人乱穿马路一事头疼不已。为了阻止行人跨越中央绿化带,交通办今年曾在路中间支起铁栅栏,但上级有关部门认为有碍道路美观,前不久要求他们把铁栅栏全部拆除。
为了照顾整条大道的景观和未来珠江新城的发展,有关部门不建人行天桥,而投入巨资修建了行车隧道和三条人行隧道。目前正在施工的还有富星大厦及石牌东的两条人行隧道,将于今年9月底完工启用。这些交通疏导设施,已基本考虑了市政建设“以人为本”的宗旨。问题是作为市民,如何提高文明素质、自觉遵守交通秩序?有关部门如何按照既方便交通、又方便行人的方针,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交管部门如何从根本上整治这一路段的交通环境?这些是眼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大量Motorola手机铃声等着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