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停在哪里才安全?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12日17:02 民主与法制时报 |
屡买屡丢三年被窃自行车七辆 □本报专稿/记者胡峥 并不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在所有的交通工具中自行车确实是我的最爱,其理由主要有三:一是它最经济、最实惠,代步的成本最低;二是单位离家的距离适中,每天活络两次身骨对身体大有益处;三是骑自行车最随意,没有停车的种种烦恼,有个小违章什么的警察一般也“眼开眼闭”。排除刮风下雨远距离和潇洒气派求面子的因素,自行车确实是一个不错的代步工具。然而近来记者的这种感觉悄悄发生了变化,缘起于无休无止的自行车被窃案,说来可能有人不相信,在上海,短短的三年时间内,记者前后一共被小偷窃走了七辆自行车,虽然总共的案值也不过2000元人民币,但其暴露出来的深层次问题却不能不令人深思,故有了写作此文的冲动,以求引起公安等治安管理部门的重视。 自行车接二连三被窃 记者的第一辆自行车被盗始于2001年年初,当时记者贪图方便,在到单位后没有将车停入指定的停车库,而是将其停放在马路人行道上,下班后出来一看,自行车不见了,考虑到自行车也不值几个钱,两个月的车贴就可以买一辆很好的车,本人并不怎么心疼。谁知自从那次窃车案发生后,那窃车的“贼手”便从此缠绕上了本人。 没过几个月,一辆新车又在超市门口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懊恼之余引起了本人的重视,再也不敢小觑小偷的“威力”了。在购第三辆车时,记者想,小偷偷车,自然为了牟利,如果买一辆最便宜的车,总共也只有168元,小偷是识货的,想必不会“瞄”上的。岂料记者的人算再一次敌不过残酷的现实,不到半年,车又不翼而飞了。 马路上的车成千上万,为什么独独要相中我的呢?苦笑之余记者想到了要积极防范。在购置第四辆车时,记者在锁具的配置上不再吝啬,除一把固定锁外,另外加配了一把环形锁,前后轮子锁住,是不是双保险了呢?结论同样不能让人乐观。在安全熬过了10个月之后,车子还是成了小偷的囊中之物。差不多每隔半年要到车行去“报到”一次,车行的营业员已经和记者十分的熟悉,见了面不忘嘲笑几句,当记者就“双保险为何不保险”讨教老法师时,他才露了一点实情,有一些车是被人装上汽车偷走的,一些装卸工卸下货物顺手牵羊将旁边的助动车、自行车也装上了车,所以即使上了十把锁也无济于事。 锁无法保证自行车的安全,只得在停车时多留一点神,平时尽量将车停在有人看管的地方,尽量做到家里、上班两点一线,使车安全入库。却不料车库也不是保险之地,记者的第五辆车就是在单位的车库中,在物业保安的眼皮底下失窃的。问起保安的责任,他们双手一摊,谁的眼睛能看得住这么多车?我们又没有收你们的保管费。 一切只能自认倒霉。被盗被偷已经到了麻木的地步。不知不觉中,到了今年四月中旬为止,记者前后已被偷去了七辆车 是不是本人连连“中奖”,倒霉连连呢?其实在记者的调查中发现,窃车已经成为了社会的一大公害。 窃车犯罪愈演愈烈 今年春节过后,记者又一次去车行购车,碰到的两位购车人,同样遭受了失窃之痛。一位是50岁左右的中年妇女,声称也是第三次被人偷车了,她可怜兮兮地对记者说,自己从一家企业下岗后,一直找不到工作,好不容易做上了钟点工,自行车是她走上家、去下家的交通工具,现在车被偷了,活也干不成了,想想真是倒霉透了,况且对我们这些弱势群体来说,200元钱,差不多是一个月的小菜铜钿,你说,这些小偷可恶不可恶。 还有一位中学生模样的小男孩,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在央求着营业员:“叔叔,叔叔,你一定要帮我找一辆一模一样的车,否则我爸爸不会轻饶我的。”原来,春节过后没几天,小男孩在一家网吧打游戏,停在网吧门外的一辆崭新的山地跑车被人窃走了,吓得小男孩手足无措,不敢回家。思前想后,终于有了办法,他偷偷跑回家,把春节期间拿到的压岁钱统统取出,到自行车商店准备买一辆同样的车“蒙混过关”,却不料跑了两家商店找不到同样的车,在这家车行,他哭丧着脸,苦苦哀求着。营业员叔叔十分同情他的遭遇,答应一定想办法帮他解决,记者看到小男孩的心此刻才放了下来。 记者注意到,在自己周边生活圈内,也有不少人与记者有同样的遭遇。有个别人已经采取了极端的做法,不上牌,不交税,甚至花上几十元钱买一辆赃车骑骑。 其中有一位购买赃车的朋友振振有辞地跟记者争辩,我们也是被迫无奈,被小偷逼良为娼的,是谁让小偷如此猖獗的?新车不敢骑,自然只能买赃车,我们还有什么其他办法? 想想也确实是大实话,骑车人都是普通老百姓,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一而再、再而三的新车被偷,你还要让他们有高觉悟,可能吗? 事实上,上海的治安管理当局并不是没有看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也屡屡发动了打击“窃车”的专项整治活动,在记者的记忆中,声势最为浩大的一次是2001年下半年。当时上海市公安局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班子,发动了全社会进行综合治理,并在大大小小的媒体上发表了公告,要求凡有盗窃、非法销售自行车等违法犯罪行为的人员,必须停止违法犯罪行为,在2001年11月1日之前主动到公安机关讲明情况并上交自行车,公安机关将依法予以从轻处理。 对不听劝告,继续进行盗窃、非法销售或明知赃车继续使用的,经查实,公安机关将依法从 重处理。 作为自行车消费王国,马路上的自行车一辆挨着一辆,真的要对它们实施管理,难度可想而知。记者印象中,此次整治活动,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里,以记者之见,有需求就有利润,有利润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作案的行为。过去,上海的赃车市场主要集中在闸北区的虬江路、恒丰路一带。而据知情者向记者透露,现在这类市场在不断的扩展,几乎二、三个区就有一个市场。 记者暗访“黑车”市场 4月24日星期六上午,记者来到上海市闸北区恒丰路附近的黑车市场。远远望去,在整个旱桥的桥堍一带,大概聚集了五六十名售车者,他们各自手推一辆自行车,逡巡往复,神色机警,中间穿插着三三两两的“顾客”。 记者装作要买车的样子在车市中进行了一次暗访。车市里的自行车以捷安特、凤凰和三斯为主,杂以各色品牌;新旧车子都有,八九成新的占绝大多数,而价格却要比新车低60%以上。一辆正规商场里售价超过五百的捷安特自行车到了这儿,八成新的半价不到,再稍旧些的只需150元左右甚至更低。凤凰车及其他品牌的车辆通常只要百八十元,三五十元买辆车也并非难事。记者发现,许多车贩在附近的居民楼间都有自己的“小车库”,储有几辆自行车,卖掉一辆后,就会变戏法般再推出一辆。 据了解,这一马路市场已经存在了多年,有关部门也多次取缔过,但是屡打不止,屡禁不绝,记者在与一家烟纸店老板聊天时得知,公安部门刚刚对这里进行了一次清理,拉走了 20多辆自行车,但没过几小时,就又“死灰复燃”,一堆人重新聚集在一起。 警方也表示出了为难之处,“我们公安部门一直都在打击清理这种非法车市,但收效甚微。车贩子一看到警车过来,都一哄而散,即使抓住几个人,在法律上追究也有相当难度。”一名执法者向记者讲述了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派出所在清理整顿中抓获了一批车贩子,但在具体处理中却遇到了法律上的麻烦:首先是无法按盗窃或销赃处理,因为法律规定盗窃罪的定罪必须有受害人,而大部分自行车被盗者都没有报案,公安部门无法寻找到受害人。 现在,有一个数据是十分可怕也是值得人们深思的,即人们在车子被偷后,很少有人去警方报案,他们中的一部分人选择了去“黑车”市场购买赃车,以此尽量减少自己的损失。这些人对黑车市场上的自行车来路心知肚明,但是他们对销赃黑车者并不痛恨,只要能花很少的钱买到称心的自行车就行。殊不知,正是这些人自身贪图便宜,成就了黑车市场的壮大发展,也让盗窃自行车的犯罪行为益发猖狂。 对付窃车犯罪,有识之士可谓动足了脑筋,据说,上海有关部门已开发、研制了“GPS”装置,安装在自行车上,能跟踪出失踪自行车的最终走向。外地也有人想出了经济便捷的“防窃车”好办法,将自行车主人的身份证号码“敲”在自行车上,从而杜绝买赃车人,从源头上堵住窃车行为。 事在人为。办法总比困难多。相信除了加大打击的力度外,应该还有办法让窃车行为有所收敛。 相关专题:民主与法制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