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专题 > 正文

论邓小平同志的建设辩证法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9日14:18 人民网

  论邓小平同志的建设辩证法

  于 宁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是革命的代数学,也是建设的代数学。革命要讲辩证法,建设也要讲辩证法。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成功地开辟了一条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小平同志的建设辩证法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特点:

  (一)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本身,就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共性——社会主义,个性——有中国特色。

  小平同志的巨大历史功绩不仅在于他重申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更重要的是在于他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中国的具体实际是什么,并在此基础上指明了实现二者结合的道路。

  小平同志指出:“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他用“首要任务”、“中心任务”、“第一个任务”、“最根本的任务”等提法,反反复复强调发展生产力。小平同志一开始就抓住了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点,来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新的科学概括。此外小平同志指出:“依靠无产阶级专政保卫社会主义制度,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他还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样就把其他不属于社会主义根本原则和本质而曾经长期被误认为是社会主义根本原则和本质的东西同根本原则和本质区分开了。

  与此同时,小平同志对中国的具体实际也作了科学的具体分析,指出,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还比较落后,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

  正是基于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什么是当今中国的具体实际的实事求是的分析,才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二)肯定与否定的辩证统一。

  形而上学的观点认为,是就是是,非就是非,除此之外,都是废话。而“辩证法不知道什么绝对分明的和固定不变的界限,不知道什么无条件的普遍有效的‘非此即彼!’,它使固定的形而上学的差异互相过渡,除了‘非此即彼!’,又在适当的地方承认‘亦此亦彼!’,并且使对立互为中介”(恩格斯)。小平同志的建设辩证法就是如此。

  对我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他满腔热情地肯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同时,他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并不等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做法。”尖锐地指出我国现行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例如权力过分集中,经济管理和行政管理的效率比较低,不能充分合理地选拔人才、使用人才等。

  关于资本主义制度,小平同志认为那里是两极分化,弱肉强食,是少数富人的天堂,多数劳动者被剥削被压迫,中国绝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多党制、三权鼎立,资本主义文化中腐朽、丑恶、颓废的东西,小平同志都是坚决反对的。同时,他又指出:“资本主义已经有了几百年历史,各国人民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所发展的科学和技术,所积累的各种有益的知识和经验,都是我们必须继承和学习的。”他非常注意研究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经济、科技、教育事业中好的做法和经验,注意把资本主义制度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好东西“剥离”出来。他认为有些方式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最突出的,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是,把市场经济从资本主义的外壳中“剥离”出来,说“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三)着眼于普遍联系的“前提论”(或“保证论”)。

  小平同志一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但是他从来没有说过可以只抓经济不抓其它,相反,他十分强调要处理好“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的辩证关系。

  他说过:“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

  他说过:“今后一个长时期,至少是到本世纪末的近20年内,我们要抓紧四件工作:进行机构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打击经济领域和其他领域内破坏社会主义的犯罪活动,在认真学习新党章的基础上,整顿党的作风和组织,这是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最重要的保证。”

  他说过:我们的现代化建设要取得成功,决定于两个条件。一个是国内条件,就是坚持现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还有一个是国际条件,就是持久的和平环境。

  “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的关系,常常表现为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小平同志在不同的时侯针对当时的具体情况,做过不同的论断,他说过:“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还说过,进行全面的经济体制改革是“我们党和国家当前压倒一切的最艰巨的任务。”又说过:“我们当前压倒一切的任务就是一心一意地搞四化建设。”这三个“压倒一切”是什么关系呢?应当说,后一个“压倒一切”(一心一意搞四化建设)是前两个“压倒一切”(稳定的环境、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前两个“压倒一切”是后一个“压倒一切”的保证和动力,三者是相互依存的。

  (四)坚持全面性,反对片面性。

  小平同志认为两个文明建设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他在着力批判了只许“抓革命”而不许抓生产的极左的“一手抓”之后,又及时提出要防止只抓物质文明建设,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的另一种“一手抓”,主张“两手抓”。

  他说:“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就是建设物质文明。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忽视了发展生产力,所以现在我们要特别注意建设物质文明。与此同时,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

  小平同志多次讲过:“搞四个现代化一定要有两手,只有一手是不行的。所谓两手,即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我们要有两手,一手就是坚持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一手就是坚决打击经济犯罪活动。”

  关于实行对外开放,小平同志也一再强调要坚持两手抓:“西方好的东西,应该借鉴、学习。……同时必须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我们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对外交流。同时,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抵制外来腐朽思想的侵蚀,决不允许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在我国泛滥。”

  关于对改革和建设的干扰,小平同志也告诫我们要全面认识。他指出,有“左”的干扰,也有右的干扰,“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小平同志提醒我们,必须认识“左”与右的相互联系与转化。“左”的指导思想给社会主义事业造成极大危害,会引起右的思潮;而右的思潮的泛滥,导致动乱,又会帮“左”的思潮的忙。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左”的思想和右的思想的人可能纠合起来,反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五)辩证地认识和处理建设进程中的诸矛盾。

  关于大局与小局、大道理与小道理。小平同志指出:“考虑任何问题都要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大局。许多小局必须服从大局,关键是这个问题。”治理国家,这是一个大道理,要管许多小道理。那些小道理或许有道理,但是没有这个大道理就不行。”

  关于先富与后富。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小平同志提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这是一个大政策,一个能够影响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政策”。当这个大政策见到一定成效后,小平同志又及时指出:“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我们提倡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是为了激励和带动其他地区也富裕起来,并且使先富裕起来的地区帮助落后的地区更好地发展。提倡人民中有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也是同样的道理。”

  关于胆子与步子。小平同志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另一方面他又指出:“步骤要稳妥,还要及时总结经验,改正不妥当的方案和步骤,不使小的错误发展成为大的错误。”“我们确定的原则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

  *** ***

  总之,邓小平同志的建设辩证法具有朴实、凝炼、深刻、全面和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列宁曾经说过,马克思的辩证法是最完备、最深刻、最无片面性弊病的关于发展的学说,它不容许对事物作孤立的即片面的和歪曲的考察,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光辉,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体系。我们应当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这个科学体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人民日报》(京)1994年5月2日

  

  相关专题: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


 【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影片《十面埋伏》热映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搞垮了婚姻》连载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