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平曾指示:要使好的比较年轻的人才早点上来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9日15:30 新华网 |
小平曾指示:“要使好的比较年轻的人才早点上来” ——邓小平和王兆国 1980年7月22日清晨,邓小平由陈丕显陪同,从武汉坐火车来到位于湖北武当山区北麓的第二汽车制造厂视察。 上午8时整, 列车停靠十堰市。二汽党委书记兼厂长黄正夏、副厂长王兆国以及当时在二汽考察的河南省委第一书记段君毅、第二书记胡立教上车迎接。邓小平正在吃早饭,一见大家上来,高兴地说:“早就想来看看,这次来成了。”陈丕显幽默地加了一句:“邓副主席在宜昌参观葛洲坝工程时就问到二汽,这次是自觉自愿来的。”一阵笑声在车厢内回响…… 黄正夏坐在司机座后面的第一排,邓小平坐第二排,王兆国坐在这一排右面靠车门的座位上。汽车向铸造一厂的方向驶去,黄正夏厂长乘这个空隙向邓小平介绍说:“这是我们新提拔起来的副厂长王兆国同志,是总厂主管生产的副厂长之一。” 邓小平马上侧过头来问王兆国:“你今年多大岁数?” “38岁。”王兆国答。 黄正夏是筹建二汽起家的老同志,他如数家珍似地向邓小平详细地介绍了这位年轻的副厂长。 王兆国生于40年代,读小学时是少先队大队长;中学、大学时期都是学生会的文化部长。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6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1968年分配到二汽。先后任技术员、总厂团委书记、总厂党委常委、政治部副主任、车厢厂党委第一书记职务。他到车厢厂时,这个分厂领导班子涣散,职工不安心,生产上不去,成为二汽建设的“瓶子口”。王兆国一到任就拿出扭转局面的劲头,经一年苦战,面貌马上得到改变。可是就在这时,如同12级台风的“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开始了。揪所谓正在走的走资派的大字报席卷神州大地,可王兆国照样抓生产,整顿劳动纪律,抵制贴大字报。 介绍仍在继续进行,汽车在二汽厂内公路上颠簸,邓小平注视着戴着一副近视眼镜的王兆国,会意地微笑了。 在参观完二汽回武汉的路途上,邓小平兴致勃勃,对陈丕显说:“二汽领导中的青年干部不少,有个副厂长,还有一个分厂的副书记(即叶炎章),一个38岁,一个32岁,又有多年领导经验,而且有文化、有专业知识,表现也不错。这可以看到我们中国共产党有人才有干部。”邓小平对二汽之行发现人才十分满意。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的一次会议上,邓小平又提到王兆国,意味深长地说:“人才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平常同下边接触太少,还有个习惯的思想,所以不容易发现。体制改革,重要的是要选拔人才,要使好的比较年轻的早点上来,好接班。这个事情我们讲了几年,大家一致认为是件大事,但做起来不容易。不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交不了班。” 多么语重心长的话语,多么高瞻远瞩的境界!
相关专题: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