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央视《社会记录》专题 > 正文

社会记录:月儿圆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9日16:12 《社会记录》
社会记录:月儿圆

中秋佳节来自中国古老的传说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社会记录》播出有关中秋话题的节目《月儿圆》,以下是节目实录。

  主持人阿丘:

  今天是中秋节,在这里我首先祝各位中秋节快乐,阖家团聚。说到中秋,我特意查了一下中秋节的来历。结果一查这来历,我居然发现月亮还有神奇的美容功效。这个中秋节其实原本是女孩子们争相美容的大日子。

  相传古代齐国的丑姑娘无盐,年轻的时候非常虔诚的祭拜月亮。长大后,因为品德优异被选入了皇宫,可是并没有得到宠幸。但是有一年的八月十五赏月,齐王在月光下见到了她,立刻 惊为天人--好看,后来还立她为皇后。

  后来人们猜想一定是月光给无盐姑娘美容了, 所以每年一到中秋, 女孩子们就要出来照月光美容,就跟我们今天这个太阳浴一样,于是祭拜月亮的中秋节也就由此而来。呵呵,说笑,有关中秋起源的传说有很多版本,这个故事只是其中之一。

  在古代,中秋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从唐朝开始就是国家的法定节日了--不知道放不放假啊。过节的时候也是郑重其事,要在院子里摆好香案,供上月饼、毛豆枝、鸡冠花、萝卜、藕、西瓜等东西祭拜月亮。中秋祭拜月亮那是女人的专利,男人不能祭拜。拜月的女孩子们希望自己能“貌似嫦娥,面如皓月”,面如皓月大概就是想美白。祭拜结束之后全家才能坐在一起,按人头把月饼切开,赏月饮酒。每当这个时候,人们也往往会思念不再身边的亲人,因为月亮的阴晴圆缺,恰好契合着人间的悲欢离合。

  主持人阿丘:

  要说古代,那真是污染少,高楼少,视野开阔。月亮上斑斑驳驳的影子更是让古人看得如痴如醉。有人看着看着就说了,这月亮上有位美女,名字叫做嫦娥。嫦娥旁边还有一棵植物--名叫桂树,树边上好像还有个叫吴刚的砍树人,

  虽然大家世代相传月亮上有这几位居民,可是还是忍不住好奇,总想去月亮上看个究竟,这个愿望可谓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个集体梦想。其中最突出的代表是唐明皇,据说唐明皇这个人非常喜欢赏月,有一年的八月十五日,他邀请申天师和鸿都道人一起赏月,三个人喝着酒磕着瓜子吃着月饼,唐明皇就说了,自己现在是皇帝,最大的心愿就是想去月亮上看看。于是申天师做法,就是施展法术,于是三个人就来到了月宫,据说在那里唐明皇看见了月亮上巍峨的“广寒宫”,宫殿前有一群婀娜多姿的仙女,随着音乐翩翩起舞,仙女的美丽前所未见,动听的音乐闻所未闻。月亮上的一切,令唐明皇终生难忘。

  影像:阿波罗11号登月影像

  主持人阿丘:

  1969年7月的一天,一艘宇宙飞船正在飞向月球,这是人类第一次拜访月球的旅行,这段旅程有38万公里,这艘名叫“阿波罗”11号的宇宙飞船要以每小时 公里的飞行 小时才能到达月球。

  格林尼治时间1969年7月21日凌晨2时56分,这是整个人类社会历史性的一个时刻。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将左脚踏到月球上,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

  影像:阿姆斯特朗说:这是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主持人阿丘:

  “巨大的一步”,的确,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几千年的文明演进,终于迈出了自己的家园,进入了太空时代,这无论怎样说,都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影像:人类在月球上活动

  主持人阿丘:

  这就是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时的情形,当时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放置的纪念牌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公元1969年7月,来自行星地球上的人类首次登上月球。我们是全人类的代表,我们为和平而来。

  “为和平而来”,不过实际上,人类首次登月的动机并不是象纪念牌上写的那么简单。要说它的真实动机,还得从二战结束后的美苏冷战说起。

  在个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和前苏联,为了扩大各自的政治影响力,两个超级大国在航天领域展开了一场激烈的竞争,双方都想通过在这场科技的竞争中获胜,然后以此来说明自己所代表的制度的优越性。

  这场太空竞赛的起点要追溯到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号宇宙飞船在高302公里的太空绕了地球一圈,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位遨游太空的航天员,当时整个世界都为之震惊。美国人立马坐不住了,仅仅一个月之后,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国会宣布:在60年代结束之前,美国要把人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地面。肯尼迪表示,要把“苏联人摔倒在月球上”。这在当时来看,简直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计划。从此,美国正式开始实施举世闻名的“阿波罗”载人登月工程计划。为了实施这个计划,美国调集了几千名各个学科的顶尖科学家,从事登月计划的研发。而苏联也不甘示弱,秘密组织大批科学家进行登月研究。就这样,一场政治竞赛,变成了科学领域内的竞争,月球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成为了人们探索的对象。

  影像:美苏争霸时期,宇航研究,火箭升天

  字幕滚屏:

  1964年,美国“游骑兵七号”拍摄月球照片

  1965年,美国航天员怀特进行20分钟的太空漫步

  1966年1月,苏联无人“月球九号”安全降落月面

  1967年,美国无人“测量者三号”钻挖月面

  1968年,美国“阿波罗一号”模拟时座舱起火

  1968年10月,美国“阿波罗七号”指挥舱试飞

  1968年12月,美国“阿波罗8号”第一次载人绕月

  1969年3月,美国“阿波罗9号”测登月舱、指挥舱

  1969年,美国“阿波罗十号”测登月舱回轨道接合

  主持人阿丘:

  “阿波罗”11号登月的成功意味着在这场太空竞赛中,美国最终获得了胜利。1969年10月,也就是美国人登月的三个月后,前苏联科学院院长凯尔迪什宣布,“苏联不再有任何飞往月球的计划”。随后美国人又进行了六次登月活动,有5次成功。

  宇宙空间历史学家威廉·伯罗斯在撰写《阿波罗》计划时说:"这次迄今为止人类最伟大的发现的动机是完全错误的。但这仍然是人类最伟大的冒险,是这个千年的奥德赛传奇。"

  主持人阿丘:

  “阿波罗”11号登月的成功意味着在这场太空竞赛中,美国最终获得了胜利。1969年10月,也就是美国人登月的三个月后,前苏联科学院院长凯尔迪什宣布,“苏联不再有任何飞往月球的计划”。随后美国人又进行了六次登月活动,有5次成功。

  宇宙空间历史学家威廉·伯罗斯在撰写《阿波罗计划》时说:"这次迄今为止人类最伟大的发现的动机是完全错误的。但这仍然是人类最伟大的冒险,是这个千年的奥德赛传奇。"

  影像:月球表面影像

  主持人阿丘:

  初到月球的人类一面体会着传奇带来的巨大振奋,另一方面他们也多少承受着失望,因为月球的表面实在是有些缺乏诗意。

  月面没有大气,也没有水份,满地都是大大小小的陨石坑、环形山、还有厚厚的石块灰尘。日夜的温度悬殊,正午时可升至摄氏120度,至晚间则下降至零下180度。没有具备温度调节、加了压力及维生系统的太空衣,人类根本无法生存。月球上也感觉不到什么气候变化。四周是寂静的,这是因为声音需要空气作媒介来传播。由于引力只得地球的六分之一,走路时要份外小心,大力踏步会使自己弹起及易于绊倒。

  不过最危险的还是那些突如其来,毫无先兆的陨石,及那些见不到及感觉不到,但又极具伤害性的大量紫外线、X射线、伽玛射线及宇宙射线。

  影像:荒凉的月球表面

  主持人阿丘:

  奥尔德林在谈第一次踏上月球的情形时说,他只看见像天鹅绒般漆黑的天空,光秃秃的月亮的表面被太阳照的刺眼。在月球上行动十分容易,但都是慢动作的。这是因为引力小。

  尽管月球的表面环境非常恶劣,但凡是参加过阿波罗计划的宇航员,都对月亮上的一个景观印象深刻,那就是 “浮在漆黑宇宙中的‘蓝宝石一样的故乡’”地球。这就是宇航员在月亮上拍摄的地球,在茫茫的宇宙之中,她真的象一个晶莹剔透的蓝宝石,悬挂在月球的天空上。

  影像:月球表面看地球

  旁白:

  自从1972年年底阿波罗?号飞离月球,月球又回到亘古以来的静静之中,成为人类寂静的邻居。

  神州五号升上太空新闻

  旁白: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中国的神州5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中国成了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

  影像:杨利伟在太空舱里回拍地球 吃月饼。

  旁白:

  这是杨立伟在轨道仓里用dv拍摄的回望地球的珍贵画面。这个珍贵的瞬间犹其地打动我,此时杨利伟吃的是一块月饼,据说是莲蓉馅的。

  主持人阿丘:

  不知道杨立伟吃月饼的时候,有没有想到奔月的嫦娥和那些关于月亮的浪漫的传说。但是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就在杨立伟在天上吃月饼的时候,一项更伟大的太空计划正在中国酝酿。这就是中国的奔月计划。

  影像:新闻中国启动奔月计划。

  主持人阿丘:

  “这个计划酝酿于几年前,并在今年2月正式启动,几千年来中国人对月亮的精神追求就要转变成一次科学探险,从这时候起,中国人开始了第一次奔月的脚步,开始了和月亮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影像

  欧阳自远采访:

  我们的计划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环月卫星,第二步进行软着陆第三步采样回地球

  主持人阿丘:

  讲话的人是欧阳自远,中国月球探测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院士,他给我们讲的是中国奔月计划的整个概况,对于奔月工程的这三步,欧阳先生还有一个非常形象的说法叫做“绕、落、回”,我来给大家解释解释。当然了阿主持人阿丘其实并不懂航天科技,这些都是专家们告诉我们的。

  这个第一步“绕”,指得是2007年以前从地球发射探测器,名叫嫦娥一号,这位嫦娥探测器到了月球之后并不落在月亮上,而是绕着月亮转,您看就是这样,这转来转去主要是为了让我们能先把月亮看仔细,看看这个月亮上土壤有多厚,有用的物质元素都在什么地方。

  第二步“落”,是2010年前,我们再发射一个无人探测装置,这次我们就不兜圈子了,要落在月亮上了,那时候可能就有月球车替我们在月球上干活,而且这次落上去的东西就永远都不回来了。

  第三步“回”比前两步绕和落就更难了,这次是2020年以前,向月球发射小型采样的返回舱,机器人操作臂,它们采集了数据资料、月球标本之后,还要再飞回来。

  这三步每一步都是巨大的飞跃。在上个世纪60年代美苏探月的过程中,他们也都是经历了一个大致类似的过程。前苏联有位科学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根据地球和月球的体积和距离,从地球发射宇宙飞船到月球,就好像是在几公里以外,用手枪去打一个苍蝇。确实是非常遥远,而且难以控制。而我们现在的第一期工程“奔月工程”,就是要发射月亮卫星,准确地飞过38万公里再进行围绕月亮的观测飞行。对于这项艰巨的任务,中国科学家们充满了信心。

  影像:欧阳自远采访:我们的火箭没有问题,卫星没有问题, 我们现在整装待发。

  主持人阿丘:

  奔月计划可以说是中国人几千年的一个梦想,按照计划,到2020年,中国的宇宙飞船就已经可以从地球到月球打个来回。我觉得,那时候离中国宇航员登月就真的不远了,几千年前奔月的童话终于将要写下一个全新的篇章。

  采访专家:中国航天航空大学 教授 徐士杰

  过去我们想奔月我们也没有那个财力,现在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 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上去了,登月本身也是说明,我们国家科技水平航天技术水平,甚至我们国防能力这样一个体现。

  那么这样的话,现在中央开会不是也提出这事,就是发展国防和经济要相适应,我们登月的时候也要有这方面的考虑,从技术本身发展需要 从航天技术本身发展的需要,我们也需要探测月球、探测火星、甚至探测太阳系的其它行星。

  随着我们国力的不断地提高,肯定我们要来了解这些事情,要去做这此事情。不说别的,人类到现在都不知道自己怎么来的,我们怎么来的这个问题,始终没有解决。

  主持人阿丘:

  说了一晚上的月亮,最后,咱再说回中秋节,前两天,我们单位给每个员工发了一盒月饼,我也领了一盒。但我没有吃,现在不知道怎么的,也许是生活变好了,对月饼的兴趣也没有小时候那么大了。

  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在不知不觉中,人们过中秋的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今天从一大早开始,我就开始收到各种各样的短消息。其中有一条是这样说的:“中秋到,送上一份100%特制月饼,成分:真心面粉加愉快牛肉,保质期至明年中秋,无需冷藏。还有一个是这样说的:注意了,今天不用买月饼了,月亮会从天上往你家的餐桌上掉月饼的。我看到这样的短消息,会心一笑的同时,往往也会顺手发给我的朋友和同事。现在,发短消息,已经成了人们节日里的传统祝福项目,家人一起聚众赏月,却越来越成为了遥远的往事。今天,在我赶来录节目的路上,一轮满月已经挂在了天上。如果今年的中秋节你只给亲朋好友发了短消息,希望大家在看完我们的节目,也能抽空看一看窗外天上的月亮。好,社会记录,祝大家中秋节愉快。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社会记录》周一至周五23:30首播,次日4:40,16:30重播

  欢迎Email至shehuijilu@vip.sina.com或shehuijilu@vip.sohu.net提供新闻线索

  相关专题:央视《社会记录》


 【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