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郑州晚报《独家责任》专题 > 正文

《清明上河图》中的一头“驴”不见了(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5日15:00 郑州晚报

  中原新闻网-郑州晚报讯(记者 姜柯安)核心提示:一头宋代的“驴”,是不是从千古名画《清明上河图》中消失了,从8月24日开始,在开封市引起了较高的关注。更为重要的是,下月18日,国家邮政局将在开封菊会上发行一套《清明上河图》邮票,这套邮票中也没有“俊保纱死丝馐忻竦难啊奥俊比瘸薄?lt;/p>

  《清明上河图》中的这头“驴”到底有没有?有“驴”没“驴”对《清明上河图》和开封市有多大影响?8月31日至9月2日,晚报特派记者赶赴开封进行了为期3天的调查。

《清明上河图》中的一头“驴”不见了(组图)

       删掉“驴”的《清明上河图》             没有删节的《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中的一头“驴”不见了(组图)

  没有删节的《清明上河图》

  记者观察

  30多版本真假难辨

  《清明上河图》版本不一,在开封街头随处可见。在开封山陕甘会馆旅游纪念品柜台上,关于《清明上河图》的纪念品有10多种,但打开有争议的卷首80厘米处,发现这个地方简直是五花八门。

  版本一:这个地方有一老者,后面有一个树杈,树杈上方有一个类似“驴头”的物体。对面有一公驴回头张望嘶叫。右前方有两头牛,一站一卧,右边的道路上有一个类似猪的动物在奔跑。开封艺术博物馆馆长韩顺发说,这应该是最正规的版本。

  版本二:树杈被演绎成了一个凉棚,和后面的房屋相接。

  版本三:此处拴了一头驴,但呆头呆脑,没有神韵。

  版本四:没有了两头牛,路上又多了一头驴。

  版本五:老者身前的围墙消失,路边行人也不见了。

  韩顺发介绍说,根据他的统计,仅仅明清以后的版本就有30多个,目前在世面上卖的,很多都是美术学院的学生临摹的。临摹的版本以讹传讹,这样的错误实在避免不了。

  历史渊源

  “驴”已消失多年

  59岁的张玉发最近有些着急。这位已经退休的开封市园林处原副处长,正在为《清明上河图》中已经消失很多年的“驴”担心:“再不吭声,这头驴就要从我们这一代手里消失了。”张玉发用很浓重的开封口音向记者介绍他的想法。

  更让张玉发感到着急的是,今年10月18日,国家邮政局将在开封菊会上发行一套《清明上河图》的邮票,从内部了解到的信息,这套邮票也是使用了没有“驴”的版本。

  31年前揭裱公案

  争论的根源来自1973年。故宫博物院在对辗转800余年、已经遍体鳞伤的《清明上河图》卷本进行重新揭裱时,发现卷首80厘米处有一误处。经诸多资深专家认定,这是明清之际,有好事之人在此破损处添了一笔,画了一“尖嘴立牛”,不是张择端大师原画。经过论证,专家把此处的“尖嘴立牛”删掉(后经论证,为一头驴)。原画处只留下一个树干和半空中的一头驴头。

  这一删,也拉开了学术界的质疑浪潮。但20多年来,故宫的这个删节版(宝笈三编本),一直被学术界认为是《清明上河图》的真本。因此,这个只留有一个树干和一个驴头的《清明上河图》,流传甚广。

  张玉发决定把自己知道的情况讲出来,争取把那头“驴”给找回来。8月24日,张在《汴梁晚报》上发表了《〈清明上河图〉里的那头“驴”哪儿去了》的文章,引起开封市民的注意。普通的开封市民,从这时才开始知道有这么一回事。

  争论

  “驴”该不该消失

  争论总是从最熟悉情况的人开始。

  张玉发的文章发出来之后,到8月31日前,总共有4个人在报纸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汴梁晚报》编辑王海英有意识地编发了不同的两组观点。观点对立最激烈的,是张玉发和韩顺发。

  观点一:

  没“驴”意境全丢了

  张玉发的看法是,开封作为原图的写生创作地,更应珍爱、呵护画中的一草一木,何况是丢了有创意思想内容的一头活生生的驴。他告诉记者,这头驴已丢失,原图中那段画中的意境全丢失了,“画面的意思让人看不懂了”。

  张玉发从家中给记者找到了1979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清明上河图》原画。这些画是在1973年故宫博物院删除前拍摄的。从画中可以看出,这是头完整的牲畜。著名的临摹家王开儒先生论断说:“故宫博物院从《清明上河图》上删除的那头‘尖嘴立牛’,其实是一头正在发情的壮年母驴。

  复原真实画面

  根据自己的研究和一直在开封生活的经历,张玉发复原了这幅画当时的生活场景:当一位入市老者准备歇脚,把母驴拴在路南的木棍上时,路北拴在面铺的公驴看到,公驴钟情母驴,兴奋地高叫,四蹄翻腾,全身颤抖起来。母驴听到驴的呼叫,马上给以回应,顿时,母驴精神抖擞,竖起双耳、伸长脖子,张开大嘴大叫,给予回应。这一对神态毕显的情驴欢唱曲,引起了画中歇脚的、喝茶的、店小二等人无不侧颈,拴母驴的老者深知发情驴的狂劲,怕吓着伤着前来的小孩,连忙挥手示意,不让小孩靠近母驴。

  张玉发说,《清明上河图》历来被认为是“神品”,作者张择端大师,抓住这一有代表性的生活情节,可见他是何等细致入微地观察北宋时期东京的民风市井。

  公众享有知情权

  如果按照现在删节的版本看,没有了这头驴,只留下两只耳朵和一个嘴巴,那画中的老者慌张的是什么,店小二和歇脚的又回头张望什么?公驴四蹄翻腾兴奋的又是什么?按照《清明上河图》的水准,张择端怎么会来这无由之笔呢?

  更可笑的是,删节的这个地方,给后人临摹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这个地方被后人篡改的,简直是五花八门。对于目前的情况,张玉发认为,再去补显然是不现实了,但一定要作个说明,或者再临摹一个有驴的《清明上河图》,做个对照。否则,这头“驴”就会从我们这一代消失了。

  观点二:

  “驴”不必再添

  韩是开封艺术博物馆馆长,《清明上河图》研究专家。8月31日,韩在《汴梁晚报》上发了几乎一整版的文章,和张玉发进行商榷。他在文章中认为张“有点误导开封市民”。韩顺发认为,既然这头驴是明清后人所补,那么删除掉“无可厚非”。《清明上河图》是文物,维护《清明上河图》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严肃性,才是科学的态度。

  勘谬不仅是“驴”

  目前对于《清明上河图》来说,谬传太多,已不仅仅是个“驴”的事。目前,市面上《清明上河图》长宽有几个版本,出现的人物、牲畜、树木的数量,和正确的684个人物,96头牲畜,174棵树数据,相差很多。 “现在需要争论的,不仅仅是有驴没驴的问题,而是对开封出售的《清明上河图》进行统一的问题。

  市民

  寻“驴”保护遗产

  开封市民曹增军是这样认为的,张玉发先生为寻找《清明上河图》中一头“驴”费了神了,难得的一种精神。《清明上河图》是国之瑰宝,但“奔畜丢失,国宝逊色”。如张先生说的“开封作为原图的写生创作地,更应珍爱呵护画中一草一木,何况是丢了有创意思想内容的一头活生生的驴”。

  翻出1979年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版本,那头驴在图中活灵活现。上网查称是故宫版本,图中的驴已悄然离去。又找出我拍的汴绣电视片、绣品图中也是驴影难觅。真是不寻不知道,一寻吓一跳。国人特别是开封人引以为豪的国宝竟有如此不同,维护《清明上河图》的真实性、完整性、严肃性是开封人的愿望,也是专家学者的职责。

  文化精髓魂牵梦萦

  寻“驴”时,一同事指着图戏言:“当然找不到了,你不看棚子里支着一口‘汤锅’吗。”玩笑之中,倒品出此话的一种分量,虚构的“汤锅”可是一些当代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一种心理。这个口福开封人真是难以下咽。

  曾听说这样一件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建设开封,有为官者想拆除开封城墙,惊动了北京的专家来汴。人家撂下这样一句话:“要拆城墙,可以。我们回北京时把开封历史文化名城的牌子也一起带回去。”

  开封市民薄兰敏在《爱开封的100个理由》中写道,文化更多的是作为观念形态而存在的。那看不着、摸不到的开封文化之精髓,更能使人魂牵梦萦、如醉如痴。

  相关专题:郑州晚报《独家责任》


 【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迷你小熊
强烈推荐火线下载
动画梁祝
中国神话爱情故事
孙燕姿
我要的幸福、遇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