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5年12月24日15:21 微天下

分享

  日前,清华大学在京召开“从清华路径到道义现实主义”学术研讨会。会议设三场讨论:“道义与政治领导的作用”、“战略信誉与主导国类型”和“国际规范变化与国际秩序转型”。该理论的核心概念“政治领导”把个人-国家-体系三个主要分析层次贯穿起来,因此三场讨论也依次展开,与这三个层次相对应。

  国内外近二十名学者参与研讨。他们大多肯定其对现有国际关系理论的突破与创新,但在道义的定义与操作化、战略信誉的效用与成本、王道与霸道的优劣等问题上仍存在分歧。

  何谓“道义”?中国应该主张何种“道义”?

  学者们大多认为该理论将“道义”带回现实主义的理论脉络是有意义创新,但对道义概念的定义尚存分歧。譬如,徐进认为该理论尚未对道义进行严格定义,故有关道义水平高低的评判标准模糊不清。此外,关于道义的来源与转化问题:决策者的道义认知如何获得?它又如何转化成国家层面可以被实践的道德原则?在领导人更替后,如何确保原有道义原则在代际间的传承和延续性?第三,它的领导人类型划分标准还有待商榷。

  对此,尹继武建议将道义划分为三类:基于意识形态的道义、基于利益的道义、基于文化的道义。而他的质疑主要在“同盟”跟“道义”的关系上。按照该理论逻辑,美国霸权虽然不讲道义,不是“王道”,但它信守承诺,故有较高战略信誉,因而其盟友数量远多于中国。但他认为,这里或许还存在一个时代与国际大环境的问题:在一战、二战等结盟盛行的时代,以盟友数量多少判断道义高低可能合理。但当前国际社会更稳定,安全供给更充足,故结盟不再那样流行。因此盟友之间的战略信誉不能跟道义划等号。

  宋伟同意徐进的第一条批评并补充道,从逻辑上讲主导国性质的变化并不一定导致国际秩序的变化。其次,在国际体系存在多权力中心时,秩序的产生、形成、变迁可能不同于该书所预设的“单一的权力中心”前提。

  中国应该主张何种道义?对此,漆海霞认为,中国提出的新国际规范必须与以平等、主权为基础的现行国际规范相兼容。聂文娟则认为,中国必须研判本世纪有可能形成哪些新的规范,然后才去行动去占领这个道义的制高点;尤其需要借助制度平台传播新理念,推广新规范,扩大追随者阵营。

  战略信誉真的越高越好?

  学者们对战略信誉的重要性达成共识,但在其成本、收益、风险上尚存分歧。张锋认为:既然战略信誉旨在帮助大国维护其同盟体系,而中国政府强调不结盟政策,那么中国是否还有必要、且有能力建立战略信誉呢?

  周方银则指出:战略信誉并非多多益善,过多的战略信誉可能成为国家的负担,过多地强调战略信誉则有可能改变该理论的“现实主义”内核而变为“理想主义”。他承认,提高战略信誉的确有助于大国获得更多国际支持,但建立、维持信誉需要付出成本,故决策者需要计算成本-收益。其次,维护信誉也并非总是有利于国家利益或国际和平。譬如,两个都讲信誉的敌对国家就难以达成妥协,反而激化冲突。再次,其效用还取决于国际环境:大家都守信,无信者受罚;大家都不守信,守信者则成宋襄公。因此,合理的战略信誉水平取决于国家追求的战略目标和国际环境的性质,尤其是他国对信誉的认知与实践。

  杨原则强调坚持战略信誉可能带来的副作用:限制大国的行为自主性。而且,坚持战略信誉也未必总是大国在博弈中的纳什均衡。

  “王道”一定胜过“霸道”?

  学者们认为该理论以“王-霸-强”三个概念对国际领导类型进行划分是有启发性的,但对王道与霸道的区别以及两者在政策实践中的实际效用存在质疑。

  道义现实主义认为,美国的“霸道”是在盟友和非盟有间实行双重标准,而中国则应该实行“王道”,一视同仁地对待他国。但高程认为,在当今无政府国际体系下,双重标准或许比王道更能激励他国追随霸权,而实行王道、扮演公正仲裁者的大国反而难以争取盟友。其次,古代王道建立在等级制-差序格局下,如果当代中国选择王道,那它如何兼容其与现行的主权平等原则?王道(公正、正义和文明)是否真比平等、民主和自由更有吸引力?中国在同美国争夺道义话语权时,道义是否会成为小国对中国进行利益勒索的借口?

  张锋也强调国际道义与国家利益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冲突。而即便中国真的施行“王道”,主动给周边小国提供安全保障,它们未必愿意接受(譬如明确批判“事大主义”的朝鲜)。

  应以何种标准划分国家类型?

  学者们肯定道义现实主义的核心逻辑:以政治领导为自变量,以道义作为领导类型的划分标准,解释国家实力消长、国际体系转变;但认为其国家类型划分标准有待改进。刘丰指出,好的分类法应该做到穷尽(无遗漏)和互斥(无交集)。而该理论一方面声称根据实力大小把国家分成主导国、崛起国、地区大国和小国,但同时又隐含另一条亚标准,即国家实力的变化趋势与战略意图(如主导与崛起)。这种混淆降低了理论的解释力。

  会议伊始,主持人孙学峰便强调:本会不许相互吹捧,须以批评为主;因为只有客观、理性的学术批评才能辩出真知。阎学通总结时认为,会议最大的收获是,大家的批评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有意义的问题。因此在“道义现实主义”的研究纲领下,有可能聚集更多的学者,使“问题群”发展成“理论群”,从而为解释当前世界的新国际现象、预测未来发展的大趋势提供有用的新知识。

  (文/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王鹏)

责任编辑:张成普 SN207

相关阅读

为何棋艺与官员权力正相关?

所谓直到退休才知道自己棋艺平平,未必是实情。那当局长的,即便不知道自己棋艺如何,下属们不敢赢他这点常识该不会不懂。官场自有官场的规矩,而官场上最重要的规矩,莫过于官本位。凡事不能超过领导,让领导高兴,是官本位文化的“精髓”之一。

2016年中国经济面临生死之战

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新常态视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后,时隔一年,中国提出了如何在新的经济周期打赢生死之战的政策选择。

问问乡村孩子需要怎样的教育

解决问题,不是经费问题而是观念问题,即是不是真正认识到办好乡村教育的重要性。如果下定决心办好每一所乡村学校,完全可以调整现在的义务教育经费配置模式,像日本、美国等国家一样,把教师纳入国家教育公务员管理,保障教师的待遇。

幻想中国房价大跌不现实

决策者的态度很鲜明,库存需化解,房价应该降,但不能让其断崖式下跌。政府、房地产企业都要按市场规律办事,政府负责确保稳定的外部经济和政策环境,而房地产企业则要顺应需求,并为自己的市场行为负责。换句话说,无法处理高库存的房企自然会面临着其它房企兼并重组的命运。

  • 薛洪涛:外国医生怎不给李冰冰用抗生素
  • 4天11万辆车违规出行怎以身试法
  • 神秘的“冥婚”:死人是怎么结婚的?
  • 作为文化名人的陈忠实都有哪些烦恼?
  • 专访孙俪:遇到邓超之前不相信爱情
  • 如果“恨嫁女”遇到“渣男”该怎么办
  • 走进台湾鹿港小镇的第一座妈祖庙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