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棋艺与官员的权力正相关?

2015年12月24日09:34  新闻专栏  作者:马涤明  
当局长的,即便不知道自己棋艺如何,下属们也不敢赢他 当局长的,即便不知道自己棋艺如何,下属们也不敢赢他

  文/新浪专栏 观察家 马涤明

  《纪检监察报》一篇署名文章谈到领导干部如何认清自我的问题时,提到一些“有趣”的例子:一位局长直到退休才知道原来自己棋艺平平,所谓“下遍单位无敌手”不过是人家让着;一位爱拉二胡的县委书记和省交响乐团一起登台演奏,其真实水平让网民笑掉大牙;还有一些领导被群众冠以“×拆拆”“×多多”等绰号,自己却浑然不觉,还以为群众对他感恩戴德。

  所谓直到退休才知道自己棋艺平平,未必是实情。那当局长的,即便不知道自己棋艺如何,下属们不敢赢他这点常识该不会不懂。官场自有官场的规矩,而官场上最重要的规矩,莫过于官本位。凡事不能超过领导,让领导高兴,是官本位文化的“精髓”之一。马三立有一段相声说得很生动:“领导不高兴我们有责任,领导不高兴就是我们犯错误。”当年针砭时弊的笑谈,在今天一点都没过时。比如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报道:某市机关游泳比赛,市委书记蝉联第一,紧随其后的是市长;而紧随市长之后的会是谁,我们就不难猜到了。某市一次机关篮球赛中,58岁的市长连砍50+。而国际职业篮坛,也只有为数不多的巨星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因而,连砍50+的市长被网友戏称“科比附体”。而报道中对市长球艺的描述也很实在:“比赛中,市长轻松地接到传球,并在没有防守的情况下投篮……”。

  未必是每个领导都希望大家陪他玩、坚决不许赢他,但下属们不敢“赢”雷池一步,却是“约定俗成”的规则。若连这个都不懂,还在官场上混什么?纪检报的文章认为,当领导的不能自我感觉太好,要有自知之明。这个问题当然很重要,但即便有些领导能做到这一点,却无法改变官场规则,因为某些规则的根子并不是官员有无自知之明,而是权力本身的品质所决定的。而权力的品质,又由权力运行的规则决定,如果上司的权力于下属们来说,具有绝对的“权威性”,比如下属的很多利益不是由规则决定,而是由上司的权力决定;上司不高兴,下属的利益就可能有损失或潜在各种危机,那么领导不高兴,自然就是一种“犯错误”了。说到官场腐败、不良风气,往往被归咎于“潜规则”;事实上,潜规则就是权力不守正常规则的产物。那么,关于“局长直到退休才知道自己棋艺平平”这种故事,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应该是,权力为什么不守规则?或是,权力规则出了什么问题?

  而实际上,权力规则的问题非常简单:任何的权力都不应该一权独大,就如一股独大不利于企业发展,是一个道理。要让权力守规则,离不开监督、制约,而最有效、最科学的监督则是权力与权力间的制衡。存在制衡的权力,我们很难听到“退下来才知自己棋艺平平”的故事。不厌其烦地教育权力者应该怎样做、必须怎样做,往往于事无补。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权力 规则 棋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