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
主持人:听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您收听《午间一小时》节目,今天我们的话题跟家庭教育有关。现场请来了一家人,儿子叫张弛,父亲叫张明山,母亲叫杜鹃英。把他们请到录音间里来,实际上完全是一个偶然,昨天我们有一个听众打来电话,把你们的信息传给我们,希望我们能够做一个专访。我们听了以后呢,对张弛的事情感到非常惊奇,后来我们的同事又找了一些相关的报道,看了看觉得特别有意思,所以今天特地把你们约到录音间里面来,谈一谈你们的情况。 张弛,22岁,1997年他在北京四中读完高中二年级,就只身前往英国艾爱塞克斯大学读本科,三年以后获一等荣誉学士学位,并直升英国剑桥大学女王学院成为最年轻的中国籍博士生。 张明山,张弛的父亲,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退休干部。 杜鹃英,北京实验二小的英语教师。 主持人:我记得,报纸上、网上在谈到你的时候,第一个是“从北京四中到英国剑桥”,再一个就是“博士今年22”。 张弛:其实今年22,当年真正开始读博士是21。 杜鹃英:其实说的也不是特别准,应该是博士生今年22。 主持人:噢,博士生。 杜鹃英:博士和博士生还有区别。 主持人:现在还在读。那你现在在英国读博士的话,怎么个学习法呢? 张:嗯,对于我现在来说,没有具体的课程,具体的作业去做,几乎所有的工作都是由自己来安排跟自己的导师去商量,做哪方面的研究工作,或者去读些什么材料,读些什么书,做一些什么课题,现在我主要的工作就是在办公室里读一些东西,写一些东西,而且还包括代一些课,像我现在手头上带着两个硕士生的论文,带着一个本科生的论文,带着若干本科生的小辅导课,主要现在做这些工作。 主持人:张驰在我们看来有点属于超常青年了。 张母:可不能这么说,他确实是一个普通的孩子。另外他的智力充其量也就能说是中等智力吧,包括教过他的老师都是这样认为的。 主持人:都是这样认为的? 张母:他不是很聪明的孩子。 主持人:可是要让我们想,你能读四中,应该说是各个学校的尖子了吧。能读剑桥,这么年轻就读博士生,这智力要不超常的话,怎么能够有这么好的成绩呀。 张父:这个“知子莫过父母”,我们觉得小孩从小到大,在我们身边的时候,不是因为他的智力超群才取得的,而确确实实他学习有个比较好的方法,比较认真,比较刻苦,遇到不会的问题能够找老师找同学去问,另外,主要的跟老师的教学认真也分不开。 主持人:就是说跟中学的教学质量,或者说遇到了一些好老师? 张父:对对对,而且又很负责任。 一般人22岁刚刚本科毕业,年轻的张弛却在这个年龄成为英国剑桥大学女王学院的博士生,让我们走进他,走进他的父母,一起来听听这位成功青年背后的故事。 主持人:那你觉得,除了老师对你的帮助很大以外,家庭教育对你来讲,有没有影响? 张:当然有影响,影响非常大,在爸妈这边儿呢,我觉得我第一学到了要怎么做人。要踏踏实实做人,要本本份份做人,或者再说一句话“要以人为善”吧。而且爸妈可以说是以身作则,为我做出了读书和学习的榜样。 主持人:读书和学习的榜样,能详细谈谈吗? 张:我记得小时候,我还二、三岁上托儿所的时候一直到我上初中,因为我爸妈这个年龄段,当时没法读书,所以有了我以后,他们去读夜大啊,读本科,爸妈都读了本科,又读了研究生,而且我老妈现在读第二个研究生。 主持人:您今年多大年纪了? 张母:我今年51了。 主持人:噢,51了。 张:我觉得他们可以说是孜孜不倦,费了不少辛苦的这种努力,给我很大的一种表率作用吧,而且的确是爸妈当年读书挺苦挺苦的,挣钱也不多。 主持人:能够形容形容吗?苦到什么程度啊。 张:嗯,苦到什么程度,先说感情上比较苦,我记得有一次,我小学时候,发了烧或者得了什么病的时候,爸妈把药和吃的给我安排好,让我上床躺着以后,其实爸妈从心里我可以看的出来想在身边陪着我,但是因为晚上要上课,所以我记得我老妈出去时有点含着眼泪,大晚上大风天骑着车跑老远去读书,所以我觉得第一是感情上的所谓心理斗争吧。 主持人:你那会就觉得,唉哟,这学习可真苦。要我可不那样。 张:我没这么感觉,我觉得爸妈给我做了一个表率,他们都可以这么做,他们在这个年龄而且读书并不是他们的份内之事,他们份内之事其实是工作,但是他们还要这么努力学习,还要这么读书,一个是给我意识上说,读书是件好事,是件对的事,再有就是读书要努力,要刻苦,既然做了就要努力把它做好。还有爸妈那时候,虽然属于夜大学生,但是做学生,学习本份不能忘。然后再说实际上身体上,身心上的磨难吧,我印象里,有一次老爸因工作上的事晚了,差一点耽误课,所以老爸没吃上饭,就空着肚子跑去读书,走到半路上买了一点吃的,想趁着课间呀,或者趁着路上的时间吃了它,后来一直就没空,最后在下班时候买的吃的,一直带到晚上回家。饿着肚子上了一整晚上的课,真是挺不容易的,爸妈都能这么做,吃各种方面的苦能读出来书,而且现在也都有了挺好的知识层次了吧,我觉得自己也应该像他们学习这种精神。 主持人:这就应了那句话,“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张:的确是。 张父:一是我和他妈妈以前赶上那个时候了,没有机会学习,那么后来有了机会学习以后呢,我们俩都挺珍惜这个机会。今后做工作呢,没有点知识是不行,这是第一。另外呢,我们觉得下班以后,比如说那会儿没有玩麻将的,喝酒,现在我一看,你要是手里打着麻将,然后孩子来问你问题了,还不如孩子不来。孩子问你说,爸爸你帮我看看这个题,再把儿子轰走,或者是儿子来到你这儿看你玩儿,你把儿子轰走说,去去去,看书去,那么家里没有一个学习的氛围,自己做父母的没有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去读出一个什么什么好的成绩来,当然作为孩子本身,他应该这样,但父母这样做有点不太负责。 主持人:我想起一句老话来,一个人跟着一帮人在打扑克牌,孩子拿着书本捧上来说,爸爸您看这个字母念什么呀,是个Q,他父亲一看,这还不认识“疙瘩包”,他自个打着扑克牌呢。要真是这样的去教育孩子的话,恐怕你就不能怪孩子了,恐怕还是得从自己的身上找找原因了。 主持人:我想问问您,在您的眼里,张弛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张母:张弛比较憨厚。 主持人:比较憨厚,小时候淘气吗。 张母:也淘气呀,但是我觉得,我们家三个人比较平等,张弛刚才说到了,从我和他父亲身上学到了怎么做人,怎么做学问。其实我在他身上也学到一些东西,就是如何以一种比较平和的心态来对待一些事情,我给您举个例子,因为张弛真的是比较笨,我说这句话好多人不爱听。 主持人:张弛爱听不爱? 张:嗯,说的是事实。 张母:他真是比较慢,所以我就从小嘱咐他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主持人:笨鸟先飞。 张母:对。他比较喜欢学习电脑,所以他从小学就一直参加电脑辅导班吧,因为他笨,所以他的笔记就抄的比较全,生怕漏掉一点儿,一点点记下来了,跟他同龄的同学呢,就比较聪明,所以有的时候一听就明白了,明白以后呢,可能就去玩了,玩了以后呢,等到真正要竞赛的时候,那些同学就慌了神了,那没有可系统复习的东西了,就跟张弛借一些笔记,等到临竞赛的时候,这笔记还不回来,我就挺着急的。我说张弛,你应该把笔记要回来,你本来就笨,你再不看看笔记,你怎么参加竞赛啊。 主持人:你就天天跟他说他笨啊? 张母:啊,真的。然后张弛就说,妈妈你别着急,他们没记笔记,他们会比我还着急的,我呢都记到脑子里了,那个笔记就留给他们去看吧。我觉得这件事对我触动挺大的,我觉得做父母的有时候要像孩子学,学他这种待人的忠厚啊,这种宽容啊,这种严格要求自己。我觉得是孩子教育了我,我起码觉得,在这一点上我应该像他学。 主持人:那在您家里,刚才您谈到您的家庭是比较平等的啊。 张母:对。 主持人:是他逐渐大了以后,才平等起来的呢,还是从他小时候就平等了。 张母:让他自己说。 张:从小时候就平等,我记得,什么事都可以商量,你有意见他有意见,大家讨论,不是说谁最好,最后讨论出一个最好的就是最好的结果。 主持人:那你还没有桌子高,或者刚跟那个桌子这么高的时候,家里就跟你讨论问题了? 张母:还要征求他的意见呢,比如说,周日到那儿去,都要征求他的意见,我们提出几个方案,比如说去看看画展哪,到哪个公园哪,可以跟他讨论一下。比如他说我要到公园去,那我们二位就会说,有一个画展很难得,时间比较短,最后还是咱们这一周去看画展,把你上公园的计划推迟到下周,是跟他商量的,没有跟他硬性做过决定。 主持人:如果他说,我就不愿看这画展,跟家长的想法发生冲突以后怎么办? 张母:继续讨论,一般来讲是以我们俩胜利为主。 张:做到心服口服。 主持人:反正小孩儿还是拗不过大人。 张父:不是说是有意的和他去拗,在做决定以前,在跟他谈以前,包括我们这么多年想跟他说什么事,我们从外面听到一些什么事情,想告诉他,对呀,不对呀,是非,或者是应该怎么怎么样的时候,我跟他妈妈总是在下边先练一边。 张母:沟通好了。 张父:沟通好了以后呢,他回到家以后,我们家过去讲一间屋子半间炕,我们很小的一个屋,所以他自己在那边做功课呢,我跟妈妈在外面做饭,做饭的时候就商量好了,今天我遇见了什么事情了,你应该跟儿子怎么说说。在吃饭的时候,我们俩就聊天给他听。 张母:不断的灌输我们俩的观念。 主持人:你爸、你妈给你设了好多套儿,让你钻,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笑) 主持人:张弛从小到大挨过打吗? 张父:挨过打,该打的时候得打。 主持人:谁打? 张:动手的是我爸,然后商量的是我们仨人儿商量着的。 主持人:什么叫商量着打你? 张:对,我记得最后挨打,是上小学毕业之前,上初中以后没挨过打,在小学之前挨过不少打,但是我们家打都是商量着打。 主持人:这民主到了打人都要商量。 张:比如说我们一般是提醒两次,第三次打,当时不是答应过要再干就得挨打了吗,老老实实扒在床上,老爸动手,拿藤子棍儿。 主持人:轻轻打两下。 张:使劲的打,一下打下去肉起了半寸多厚,分的都是色儿,青、红、紫、绿一条就下去,打得是真狠,一打一蹦,但是绝对不乱打,数着数打到了数,就算完事。 主持人:人家都说,打是为了让孩子长记性。 张父:的确就是这么想。 主持人:你印象最深的一次挨打是因为什么事? 张:因为摸电门,那会儿小时候,觉得墙上两个黑窟窿挺好玩的,拿手指摸,没电着,但是还跟老爸老妈说,这好象是自己承认的事。摸了电门以后,爸爸讲为什么不可以。过两天觉得上次没摸着,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又拿手去摸,电糊了一下,觉得挺疼,也是不知道具体为什么,又被说一顿。最后还是没吃到那苦头,当然爸妈也讲明白了,再摸可要打三下了,而且讲明白为什么不可以摸。第三次是觉得这个窟窿小,手指头粗,进不去,拿着镊子什么的去捅,结果的确给电着了一下,挺疼挺麻挺糊涂,但是到了次数了,就老老实实的扒在床上,老爸动手。我觉得的确是长记性,虽然自己受了点罪,干这不合适的事,也挨了打了,两个疼一块儿来,但是的确是长了记性。 主持人:你还长了知识了呢。 张:其实早就长了,也是所谓打不打,就象马戏团那个狗熊,不打它都记不住,所以小时候不明事理的时候,该打是打,但是长大了,明事理了以后,打就不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 主持人:那我想听听您对打孩子的看法。 张父:我觉得就是为了帮他记住,而且决不能因为家长的情绪不好,在工作上遇到什么困难了,因为家长个人的问题,去跟孩子发火,或者说打完了,让孩子糊里糊涂不知道因为什么事。我一定要跟他讲清楚了,问明白了,这个问题该打不该打,这时候才打他,我觉得不能瞎打,不能不打。 主持人:您觉得打孩子还是个对的事情。 张父:我是这样认为。 主持人:我记得有一次,我的小孩很小的时候,我要打他,他爷爷就拦着,我孩子自己就嘟囔“再打我,告你去”,因为现在有未成年人保护法。 张父:你这儿小孩还学法律呢。 张母:这也是有中国国情吧。 张:家法、国法不一样。 主持人:等于是把他归到家法里边了。 张母:因为,说的事情要负责。 主持人:这么说的话,未成年人保护法就犯法了,犯了家法了。 张母:从教育角度上来说呀,卡洛夫说过没有惩罚,就没有教育。必要的惩罚是应该有的。 主持人:中国的古人也说过,不打不成材。 张母:其实打也未必能成材,只不过是说,教给他要负责任,这件事你承诺了不去做,你又做了,就必须要惩罚你。我觉得这是我同意打他的一个最根本原因。 主持人:现在讨论的是要尽量少打。 张父:刚才我讲不打不可以,但是老打也不可以。那么有一次、二次,让孩子知道不能老犯错误,犯错误他就有一个屁股受疼的提醒。 张母: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他必须从小就懂得什么是“是”,什么是“非”,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比如说,我现在想到长安街马路中间躺着,那就不可以做,对不对。从小不给他灌输这个概念,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那是不行的,不被社会所允许的。 主持人:现在的一些父母,都愿给自己的孩子做设计,就是说想让他干个什么事情,可能远期是个什么样,他可能不太明朗,但是都愿意从小要设计设计自己的孩子。您二位是不是给他做过某些设计? 张母:好像没有过,因为他是一个非常非常普通的孩子,我们的家庭也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家庭,没有什么事儿,我就觉得希望他能够心理健康,快快活活的。我老说要做个大欢宝,我不喜欢他愁愁楚楚的人。第二个我希望他身体健康,结结实实的。第三,我希望他努力做自己该做的事儿,至于他将来做什么,好像我和他父亲没有设计过。我就跟他说,我对他的希望就是他能够受完整的教育。 主持人:有意识的去锻炼他做什么事情,这样的情况有没有? 张母:嗯,应该说还是有的。您比如说,我跟他曾经说过,我说你是我的儿子,你将来去扫大街,打火烧,妈妈会爱你的;你将来做了博士,做了教授,妈妈也爱你,这两种爱没有差异,没有差别,我只是希望你尽力,你努力做你该做的事。 主持人:那我觉得您这句话感动上帝了,现在已经当了博士了。 张母:噢,博士不是最终极的目标,还是要做一个人,做了博士不一定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博士不是终极目标。 主持人:具体的锻炼方式,你俩人商量过吗?比如说,让他独立的干些什么事情呀。 张父:嗯,从小到大,我们总是注意培养他自己的独立生活,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从来都是这样。 主持人:怎么个锻炼方法。 张父:您比如说啊,好多人都问我说,你儿子这次出去学计算机,从小就学计算机,是不是你们这么给安排的学计算机?学习计算机我觉得也从他的兴趣出发,他兴趣小的时候,不光是学计算机,学画画,学乐器,学游泳,学打球,学武术,他原来在高中,在四中的时候是武术教练——学生教练,是武术队儿的,是四中电视台的,他游泳也挺好的。那么过去的时候,在小学时候,一放寒假或暑假或者平常的时候,他背着小书包跑一身汗就回来了,说妈妈你还得给我五块钱,或给我几块钱,我又考了一个什么奥校班,这个奥校班有化学的、有物理的、也有计算机的,比较广,凡是遇到这种时候,就问他一句,你有没有时间安排,冲突不冲突,能不能耽误功课。啊,耽误不了,那行。你自己都安排好了,那就行。 主持人:那这种情况是从小学就开始了,还是中学以后? 张母:小学好像就开始了。 张:数学、计算机主要这两个。 张母:到了中学可能门类就更多一点。 张:到中学就加上物理、化学、数学,我最多的时候,有过几个奥校:计算机、数学、物理、化学,还上过一段英语,可能五、六个奥校。 主持人:平常要上课,还上着五、六个奥校,那忙得过来吗? 张母:那是比较忙。 张父:他小学的时候,就是因为这些奥校,小学寒暑假没出过北京。现在,好多人说你就应该让孩子去外头闯闯,去锻炼锻炼。我说这些寒暑假都是他自己报的。 张:确实没爸妈逼的,都是自己给自己找的活。 主持人:那你觉得,如果放寒暑假的时候,自己去玩一玩儿怎么样啊,现在返回来去想一想。 张:要我说,所谓咱们中国有一句古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没读这万卷书,就行这万里路,白行!我有这感觉,平常说小孩该出去走走,我觉得他们现在读的书太少,走也白走,不如先读一些书,脑子里至少有些人文、地理知识,你再去行这万里路,不白行,所以先读书吧。 主持人:我觉得你这话,应该给那些比你小的那些年青人,让他们听一听,你应该算是他们的大哥哥了,对他们来讲应该算是过来人了啊,多读点书,非常有好处。 张:多读点书,我以前在小学、初中可能读理科书,读技术书,数理化书多一点儿。但是我发现,多读点文学书,可以作为一种文学修养,或者是个人修养吧,去读去看。 主持人:您是教小学英语的,是吗。 张母:对。 主持人:那您教小学英语,跟他的英语水平有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呢? 张母:没有,许多人都问我这样的问题,以为张驰好象现在英文还说的过去,可能是因为他的妈妈教英文。我觉得不是的,就是我在他的英文学习上,给予的非常具体的帮助很少,因为我特别怕他依赖于我,就是说上课不好好听啦,反正回家有我妈呢,任何问题我妈妈都会帮我,这就把孩子给害了。我是说所有的问题,一个是要靠自己上课好好听,另外实在听不懂的,就去找老师问,你错的时候,老师必定会批评你,我讲了你为什么不会,那肯定就是你没听讲啊,我如果帮了他,就是害了他,所以我只是在学习方法上,给一些指导,具体的学英文这些业务上的这种指导,好像几乎没有吧。 主持人:那你不怨你妈妈呀,你会你都不告诉我,非让我去问老师。 张:我在课上读,跟老师问,跟老师学是本份之事,我如果说就凭着我一个会说英语的妈妈就觉得自己有特殊的依靠,就不太对。 张母:就是说,如果别人没有这种帮助的基础 张:难道就不应该学好了吗? 主持人:问你一个问题啊,您家的经济状况怎么样。 张母:一般呐,就是正常工薪阶层。 主持人:那对他呢,对孩子的这些需求啊,平常是怎么处理的? 张母:分两类。一类是生活上的,吃饱穿暖;一类是学习上的,只要合理的,尽可能的供给。 主持人:有没有那种奖励政策? 张母:没有,比如说,他从小到大,太小时候没有,稍微大一点儿,只要有校服了,穿的都是校服,比如说,别人买一套,他可能会买两件上衣,三件上衣,倒着洗。 张:那是学校处理。 张母:比如一件正常的校服上衣是20,那种运动队穿的又大又肥,没人要就5块,就买上5件,不需要费脑子去选择,反正是拿来穿就是了。比如说,骑车买辆二手车骑,不许他挑挑拣拣。但是学习上好象只要他需要的,一个是刚才他说的,上那个奥校,学费我是不吝惜的,只要你考上了,你愿意上我就要交,一个是学计算机,只要需要,那个计算机跟不上了,需要更新换代了,咱们就更新换代。 主持人:现在我面前放着一个锈迹斑斑的一个铅笔盒,这就是张弛的,上面全是奔马,张弛啊! 张:我属马的。 主持人:噢,你是属马的,你讲讲这个铅笔盒的故事。 张:这个铅笔盒其实没什么故事,应该说可能是我过生日的时候,老妈给买的,或者有一次上学或者开学的时候我记不得怎么来的了。 主持人:最早见到它的时候,你多大? 张:小学三年级或者四年级,具体哪一年也记不得了,肯定是在小学三、四年级某一时候拿到它的。现在这铅笔盒陪我上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现在一直跟着我在剑桥,在我读博的时候,还在我身边。 主持人:其实你现在在英国读博士生,用不着铅笔盒了。 张:的确不怎么用,象办公室扔两支笔,家里扔两根笔就得了,但是这个铅笔盒挺好的,也能放东西,放笔,比如说我回国的时候,有几根笔呀,或者有些小的一些材料直接就放这个盒子里带着,随身带着,挺好的这么一个东西。何必要扔呢,放在身边挺好。 主持人:特别上小学、上中学、上高中的这个期间,有没有一些希望得到一些什么东西,但父母不满足你?因为我刚刚听你妈妈说,不许他这个讲吃讲穿,不许他这样那样。 张:想不到说什么,想要的东西,跟爸妈商量就行了。如果觉得有必要买,那就肯定会买。如果没有必要,无所谓的东西,其实也没怎么想要过,可能也是因为我一直上学的原因。像实验中学、四中功课应该说非常忙的,再加上自己给自己找好多其它的事,所以按时间来说,应该没那么多功夫去想要这个要那个的,把自己忙的够呛,也就没有那么多其他想法。 主持人:四中的同学全都这样吗? 张:大家都这样吧,四中我觉得是特别特别朴素的一个高中,大家觉得为荣的东西就是功课好,谁功课好谁最光荣,最受欢迎吧,并不是说谁穿的衣服,谁用的东西,谁吃的东西怎么样,谁有钱,大家看的起,而是以功课第一那个人大家看的起的。 主持人:就是说,威信最高的同学,应该是学习最好的。 张:同样也是人品最好的,如果你只学习好,做人不是很友善,不是很好的一个人,大家可能也不太喜欢他。 主持人:也不会接受你。 张母:我有一个观点,你比如说穿的一般,干净整齐功课特别好,特别受人尊重,如果功课不怎么样,穿一身名牌衣服,打远一看,只见衣服不见人,会有这个可能,所以我就把这个观点灌输给他了。名牌好不好,确实好,设计的非常科学,制作非常精良,换句话说,说明爸妈工作努力,才能有钱买呢,并不能说明穿这个衣服的人,品位如何,成绩如何,修养如何。 主持人:不要重穿,还要重做。不但要穿名牌,还要上名牌。 张母:要上名牌,将来要做名牌。 张父:现在想起来,好些事情不是说,对他有什么要求,我要求你怎么干,不是这样的,包括生活上的简朴啊,学习上的努力啊,而是他小的时候,我们一起和他生活,潜移默化让他有这种认识,灌输他这种观念。要是他长大了以后,你再要求他,恐怕很难要求过来。 主持人:那你自己在家干活吗? 张:我在家平时活干的不是很多,因为在国内最后这两三年,在四中的时候,每天早上7点5分左右出家门,晚上10:40或11点才回来,的确是周一到周五做家务的机会没有。但是说,不干活也不对,比如说像我家以前住院子,跟我老爸刨坑啊,种菜啊,摘瓜呀,修房呀,刨菜窖呀冬天,上房装天线呀,这些杂活都干。而且,我每年过生日的时候,要把爸妈的自行车和自己的自行车全都拆了,收拾干净了,再装回去。 主持人:每年过生日的时候? 张:每年过生日我都会干这活儿的。 主持人:那为什么呢?别人认为这时候同学开个晚会或者是自己要求买点好的东西,弄点礼物,你干嘛要专门给你爸爸妈妈包括你自己的三辆自行车拆洗一下呢? 张:有几个原因。第一个,我比较幸运,我过生日是国庆前后,所以正好放假,每年都是在家过。生日是10月3号,所以有比较合适的机会,平时呢又很少有空在家,的确一年这车不擦不怎么收拾,也是该收拾了。再说过生日的时候,当年是老爸、老妈受罪的时候,生我的时候,该为老爸、老妈干点活,顺便也给自己谋点福利吧。 主持人:什么意思,要父母给你钱吗? 张:不会给钱啊,谋福利就是给自己车也擦了。 主持人:在外人眼睛里面,你们应该算是一个家庭教育比较成功的家庭,跟你们交谈了这么长时间以后,也觉得你们确实在教育孩子方面,有自己一些独特的想法,现在在这个教育孩子上,很多家长实际上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有的时候又心疼孩子,有的时候又恨这孩子不争气,我想听听你们二位的意见。 张母:我觉得张弛能够走到今天,在学习的路上,还算发展比较正常顺利,非常得益于他受到了非常好的教育,另外我觉得做为家长,我们两个人很认真的配合学校老师的教育。举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就是他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学了一个字,就是头脑的“头”,对于咱们一般人来讲,就是两点一个大就是头,孩子回来呢就噘了一大嘴,说这个被扣掉一分,在孩子的心目中,一分不得了的事,为什么呢,按正规的教法应该是点点横撇点,最后一笔是个点。当时我有这么一个想法,就是说长大了写连笔字,谁还去规范是一点,是一捺,但是我觉得我应该在孩子的心目中,给老师树立一个光辉的榜样。我就说,张弛你多幸福,这点妈妈都不知道,老师做学问非常严谨,告诉你这一点是多么的重要,所有的学问都是从这一点开始的,你就应该兢兢业业,仔细研究,仔细学,张弛自然就觉得,噢,这是我的欠缺,幸亏老师告诉我了。再有一点呢,就是他上高中的时候,有一道数学题不会做。老师在巡视过程中,就拿笔在他作业本上点了一笔,“不就是这一点吗”,就走了。张弛刚从初中升到高中,有点儿适应不了,回来也跟我来有一个交流,妈妈你说这个老师,怎么就给我点了一下,不给我讲就走了呢,我马上就想,是初中和高中的教育不一样,教学方法不一样,一定要让孩子从自己身上找问题,不要对老师有任何一点点的不满和埋怨。我就说张弛,这就是四中老师高明的地方,人家那么多年的教学经验,看到你就知道,你缺的就是这一点,他点拨你了,你自己去想,自己去做,两天之后,张弛放学回来说,妈妈这道题我解出来了,我就说你看老师多棒,老师如果帮了你,你永远都会不了,老师这一点,你就知道了应该如何在高中阶段去做学问,对我来讲,我非常坦率的说,对于这两点,最初在我脑子里反应的都不是很正面的。 主持人:都有埋怨老师的意思。 张母:有一丝丝的,第一点觉得不必那么吹毛求疵,第二点是我孩子是笨孩子呀,老师你怎么不给他讲呢,但是我觉得,我的一条宗旨就是说,要让孩子对老师有一点点的崇拜,“亲其师,信其道”,我认为我在这两件事上,做的就是跟学校配合的比较好。所以,张弛从做学问上讲,一个是他知道了做学问要很严谨,不可以马马虎虎,似是而非,第二点,知道了做学问是要自己努力的,不能等着别人喂,张嘴吃嚼好的馍那是不行的,所以,我要对家长说一句话,要给孩子多一点鼓励,少一点陪着他做埋怨,可能会好一些。这就是我想说的一点。 主持人:不知不觉咱们已经谈了将近一个小时了,作为一个家庭来讲,应该是整个社会的一个基本细胞,家庭关系处理的好坏,关系到家庭的每个成员,更关系到孩子今后的成长。在我们节目快要结束的时候,我想几位是不是对母亲、父亲,还有做孩子的,都谈谈自己的心里话。 张父:我觉得不管是对社会负责,还是对孩子负责,还是自己对自己负责,培养教育孩子首先让他培养孩子的做人,有爱心,然后再培养他如何做学问。只有这样培养的孩子,他才能对他自己,对社会,包括对父母才能够爱,才能够尊敬,他爱社会,他也喜欢生活,如果单纯的去培养孩子学习,或者是让他拔尖儿,或者是偏的有些自私的东西,最后大了以后他觉得社会对不住他,父母也对不住他,所以我觉得呢,这个张弛现在觉得父母很不容易,这是爷爷、奶奶,我们俩个人就是教育先做人后做学问的一种结果,我希望这个做家长的都应该这样。 张母:我觉得做母亲的首先要教会孩子分辩是非,然后要教育孩子能够做事情负责任,比如说,做学生的就是做学问的人,你的职责就是要学习,没什么条件可讲,好好的做学生,做学问,那么还应该有很重要的一点,孩子应该有一颗很善良的心,要热爱生活,要能够面对一些困难,要能够挑战自我,如果能把这些灌输给孩子,这样的价值观念,比较合适吧。张弛也是一个普通的人,我也是一个普通的母亲,本本份份的做人吧,这就是我要说的。 主持人:张弛你有什么话要说。 张:对比我年龄小的学生讲,做为学生本份是读书,一定要踏实下心来,一定要懂得谦虚,一定要懂得路还长的很,比自己强的人还多的很,要读的书还多的很,能踏实下心来,能静下心来,努力的把自己本份的事情做好。 主持人:好,谢谢你们一家人。
|
新闻中心主编信箱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