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
继本报开辟《陕西需要“牛副县长”吗》的讨论专题后,众多读者来信来电表达了各自的观点,有了这样一些为陕西经济文化腾飞而思考、探索的可爱的陕西人,我们没有理由不牛起来,我们终究会牛起来。 昨天的热线电话可谓热情感人、热浪炙人,我们深深希望这种热会把我们陕西烧红,烧亮,烧清醒,最终促进我们陕西在西部大开发中大进步、大发展、大变样。今天选录部分读者来电,欢迎大家进一步参与讨论。 我们有些人是“慢牛怕快牛” 白波(某大型企业集团管理人员)读了11号的《要不要咱也请“牛副县长”》一文所刊发的讨论,一个明显的感受就是我们有些人还是比较保守,作为一个文化、文物大省,为什么并没有成为旅游大省?可以说是保守害了我们,束缚住了前进的步伐,我们有些人有一种非常不好的负面品质就是极易自满,为什么有人反对“牵牛”呢?也许就是因为他们不称职,同时又嫉贤妒能,武大郎开店,高我者莫伸腰,强我者莫抬头,这怎么还能有闲情逸致去外面“牵牛”呢?快牛来了,慢牛岂不是要下岗?秦始皇当年用的是李斯呀,“外国”牛都用了,何况是外地牛呢? 老陕需要拓荒牛和孺子牛 金树人(西安某公司职员)自己十年前去深圳出差,见到过证券交易广场上的拓荒牛,为其形象而感奋不已,那是实干的深圳人的象征呀。我们陕西需要的就是拓荒牛的精神、孺子牛的态度,需要那种开拓进取的意识和坚韧不拔的毅力,需要“牛”的本色、特质、性灵和执著。我认为我们现在呼唤的是一种精神,不是真的去牵一头牛,去聘请名人来主持政务。行动起来,我们每个老陕都是一头牛,我们身边其实就有比牛县长还要牛的牛县长。 最主要的是引进一种观念 王先生(陕西省水文局退休干部)这次讨论,我觉得重在一种思路和观念的调整。我们陕西需要的是更新观念、改善政策、增加投资、引进人才,陕西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这种陈旧落后的观念不改变,牛县长、马县长来了都没用。 刘先生(渭南某工艺品厂长)要不要请牛,牛来了怎么办,我觉得最主要的是有一个配合、配套的问题,不客气地讲,我也可以算是一头牛吧,从广东把企业搬回来,但是却在家乡吃不上草,而且还每天都有各路神仙来挤奶,我觉得一些政策和优惠条件不能光挂在口头上,寒了企业家的心。要是把人家外地的牛请来后,也是这样砸牛骨、熬牛油,甚至去剥牛皮、喝牛血,那我们陕西怎么能牛起来?我们自己的观念一定要改变。 让懂牛的人多起来 张先生(西安市直机关干部,主管文化工作)牛群挂职之所以成功,有多方面原因,但策划人功不可没。前一段时间自己在区县调研时,我就建议过区县领导在发展区县经济时,多多借助文化的力量,多树立一些策划的意识,把文化作为一个切入点和亮点,组织智囊团进行运作,以更好地振兴地方经济,比如用大文化促进大旅游,适时地举办一些全国性文化博览会等,去发掘我们陕西的优势,让懂牛的人去养牛、去选草、去挤奶,让更多的群众喝上奶。 希望我们自己的牛跑起来 唐先生(热心读者)毕竟副县长是个行政职务,不能当儿戏,我们应该潜下头去,关注陕西在西部大开发中真正需要解决的难题,让我们陕西自己的牛跑起来,而不是刻意地去模仿,只要知“牛”善任,多干活的牛有草吃,并且真正地鞭打慢牛,我想我们的牛会跑起来,我们的经济会飞起来,如果光是眼睛盯着外面,总以为牵个牛就能牛气冲天,拉个马就能马到成功?我怀疑。 究竟我们陕西缺不缺牛?用哪种方式引牛、选牛?引进哪一种牛?让牛们去干什么?现在时机是不是成熟?我们陕西怎么样才能真正牛起来?欢迎大家继续来信来电阐述观点。参与热线:029-8429163(本报实习记者 王锋)
|
新闻中心主编信箱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