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焦点:上海小囡西部增氧 六场景给家长启示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7月20日16:16 新闻晚报

  青海,长江源头的辽阔高原。

  上海,长江入海口的现代都市。

  前些日子,由宋庆龄基金会和联合利华公司拉起的一条友谊情带,将这两个相隔千里的城市连在了一起。45个上海小囡组成的交流团,代表申城160万红领巾来到青海,实现了两
地小朋友的第一次高原牵手。

  今天,孩子们已经返沪。在西宁的5天5夜中,记者与这些孩子朝夕相处,青海孩子的热情、勤奋、好学;上海孩子的懂事、精怪、娇气,全部一览无余。

  眼前正逢暑假,让孩子们在家学点什么?培养孩子点什么?也正是众多家长头痛的问题。记者特地从这5天的所见所闻中,截取了6个场景,并附以点评,但愿能给家长们一点启示。没想到,青海小朋友如此的热情。

  飞机到达曹家堡机场,已是中午12点35分。出机场,只见一大群小朋友排成两列,手拿欢迎的旗帜,面带微笑地迎接着我们这群来自上海的小客人。骄阳毫无遮掩地射在青海小朋友黑红的脸上,泛出油亮的汗珠,听老师们说,青海小朋友已在烈日下至少站了30分钟,连午饭也没吃。几位身穿藏袍的小朋友,手捧洁白的哈达来到我们面前,踮起脚,慢慢地用最正规的姿势将哈达献上,并轻声说了句:欢迎!

  上车了,时不时地有青海小朋友来到我们身边,抢着帮我们提行李,车厢里两地小朋友的笑声汇成一片。此时,天空有一丝白云飘过,山风将哈达吹拂而起,一种对高原古城———西宁的感动油然而生。

  到青海的第二天,我们就分散到青海小朋友的家中,做一天青海娃。按原定时间,小朋友的家长9时会来接我们回家。但8时刚过,宿舍门前就有家长陆续前来。

  与我结对的青海小朋友叫曾玉倩,将我这个从未见面的陌生人安全地领回家中,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全家人“倾巢出动”,曾玉倩主动握住我的手,这是我第一次与青海小朋友的牵手,只感到曾玉倩的手心有一股热流传来,浑身暖洋洋的。

  曾玉倩的家中有台电脑,这里藏着曾家送给我的第一份礼物,曾爷爷打开电脑,屏幕上现出一幅漂亮的画面,上面有4个红色的字:欢迎左纯。这是曾家连夜为我度身制作的。茶几上的小食不计其数,糖果、西瓜等,曾妈妈甚至还特地跑出门为我买来西宁的牛奶,给我尝个鲜。中午上饭店吃饭,下午参观博物馆、逛西宁南山,晚上丰盛的家宴。事后,我才知道在西宁,一般家庭的年收入最多不过万元,如此奢侈,只有在每年过年时,才能享受几次。晚上曾爷爷全家依依不舍地把我送回宿舍,虽是短短一天的接触,曾家已经把我当成自家人。

  交流团的团友,都陆续回到宿舍。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意,嘴中不住地叨念着每个青海家庭在这一天中的关爱。躺在床上,望着窗户外的满天繁星,我的眼睛湿润了。

  几天中,我们参观了青海湖、李家峡水库等秀丽风光,青青的草原、高耸的山川,让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曹大坡希望林,我们45个上海红领巾为8万多棵小树浇了水、拔了杂草,这是我们一份小小的心意。

  为期5天的交流活动马上就要接近尾声。看着西宁目前较为落后的城市建设;望着青海辽阔的草原;听着青海小朋友为念书,要赶几十里路的动人故事,我真正感到生长在大上海的幸运,宽敞的教室、老师尽心的讲课、父母用心的呵护,这些条件与青海的同龄人相比何止好上数倍,若再不好好读书,如何对得起父母、老师。虽说我只有初中一年级,但我回上海后,一定会努力学习。如果有机会,长大后我也会像如今援藏的叔叔阿姨们一样,来到青海这块需要帮助的土地,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几天,我还在神圣的塔尔寺中为青海小朋友许下一个心愿:那就是希望青海越来越美丽,小朋友的生活越来越好。

  青云中学左纯2001年7月

  飞机在青海曹家堡落地时有点“踉跄”,但41个孩子没有丝毫害怕。

  出机场,数10位身穿藏袍的青海孩子呈雁字型排开,手捧洁白的哈达,这可是藏族用来欢迎客人的最高礼节。据说,这些青海孩子为准时接到飞机,已腹中空空地在烈日下至少等了30分钟。然而记者发现,有少部分上海小囡面对如此礼节,却心不在焉,他们不停地四处张望,交头接耳,他们完全沉浸在刚到达高原的新鲜感之中。

  趁着空闲,记者与青海孩子交流,每个孩子几乎都会睁大一双纯真的眼睛,耐心地听完每一句提问。上车了,不时会有青海孩子上前抢着搬行李,有些上海的孩子们也乐得自在,没说一声谢谢地就把行李进行了番“爱心传递”。

  一个100多米的洁白长卷摊在地上,上海和青海两地的孩子,要在长卷上画下最为心怡的事物。认真之余,想不到的雷同出现了。记者发现在上海孩子所画的那半长卷中,东方明珠塔有了9个,其余大多数是老人健身等图案,缺少孩子所具备的童趣;而青海孩子则画得是蜿蜒的母亲河———长江、翠绿的山川等,没有几处相同。

  记者还发现,有不少上海孩子在画画时,常常在冥思苦想之余,才缓缓落笔;而大多数青海孩子则信手拈来,笔走轻灵。

  美丽的青海湖畔,记者无意间听到一对上海孩子的对话:“哎,你说怎么办呢?我到现在连校长、班主任的礼物都没买,回上海可没法交差了。”“是啊!到青海总得带点东西回去,意思意思,否则连同学们都会觉得你很小气。”

  在记者这几天的观察下,不少上海孩子确实是大包小包地买了很多玩意儿,还有传闻一个孩子身上竟然带了上千元。

  在日月乡联合利华希望小学,交流团向希望小学赠送了一台电脑。说起这个电脑,宋庆龄基金会办公室主任王萍哽咽了。这是由41个上海孩子每人捐了100元的零用钱,加上一些老师的爱心买来的。有个来自金山的孩子,为了捐这100元钱,在上海37摄氏度的高温下,舍不得坐空调车,硬是坐1元钱的公交车,花了2个小时来到捐献地点。

  到了青海,这孩子根本没买任何东西,在老师的反复追问下,孩子吐露真言:她身上只带了30元钱,而且是以备不时之需的防身钱。

  左纯,本次交流团的小团长。她来到一户青海孩子的家中,做一天的青海娃。到家门口,她没有进门,眼光在门口乱扫:“有拖鞋吗?”“不用,快点进来。”青海家长无所谓地将左纯往屋里拽。但左纯还是没答应,无奈之下,青海家长只得再多拿出一双拖鞋,让左纯换上。进门之后,上水果、吃饭等热情好客更是不在话下。

  事后,左纯告诉记者:“为欢迎她的到来,这个普通的青海家庭,全家连夜打扫卫生,将地板擦得一尘不染。他们全家人在欢迎我进门时,都换上了拖鞋,要是我不换,心里会觉得很别扭。”

  在日月乡希望小学的宿舍,记者发现每个孩子都没有像前几天那样地交头接耳,认真始终贯穿着参观进程,他们的心灵受到此次青海之行的最大震撼。

  在这里没有最起码的水泥操场,只有一条小小的石子路从校门通向教室,两边是泥地,只要一下雨,便泥泞万分。教室内的课桌椅是最最老式的,黑板上的黑漆已多处脱落,厕所内没有洁白的瓷砖,在石板上挖个长方型的小洞,这就是天然的坑位。由于日月乡孩子的家离学校很远,所以大多数小朋友是背着青稞面来校住读的,红砖砌成的小屋内没有电视机等娱乐设施,许多小朋友的被褥已是补丁密布。

  5天5夜的交流活动已经结束,临回上海的最后一天夜里,老师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道特别的题目:写一篇文章记录下西行感受,字数不限。结果,这41篇文章大多数超过千字,孩子们将自己的心中所想完全吐露在纸上,从幼嫩的字迹中可以感受到他们心灵的震撼,许多孩子们的文章中都有这样一句话:这一次青海之行,值!

  记者点评

  这是上海孩子的不礼貌,也是上海孩子的骄气。的确,无论从各方面来说,青海目前是比大上海落后许多,但这些都是由于天然条件的制约,小朋友相互是平等的,举行最隆重的迎接仪式、抢着上前提包,这是青海孩子的热情。记者点评

  这说明上海孩子的眼光比较局限,画来画去都是人所共知的标志型建筑和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事物,缺乏自身对生活点滴的理解。这不利于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通才,还可能使孩子变得小心眼,要知道孩子像大人一样,多增长见识,是最好的书本。记者点评

  外出送礼是中国人长久以来的美德。将这些小礼物送给亲朋好友,让他们共同分享异域的快乐,这并不能说是件坏事。然而,没想到这股“送礼风”竟然也吹到孩子们的身上,而且对象是校长、班主任,这不能不说是种遗憾事。孩子没有收入,用的都是家长的钱。金钱来得太过容易,花得太过潇洒,对孩子成长可是致命伤。记者点评

  这就是上海孩子的乖巧。如今的上海人越来越注重对孩子规矩的培养。开口叫人、进门换拖鞋等等,而孩子们也因为这份懂事,获得了长辈们的关爱。记者点评

  这就是上海孩子的无私,面对比自己还要困难的人,伸出手去,献出一份绵薄之力。简朴、无私、识大体,这些美德始终值得发扬。对于孩子,关键还是要看家长如何去引导他们,多让孩子们了解些革命故事,多参加些公益活动,都不失为好办法。

       短信发送,浪漫搞笑言语传情


发表评论】【时事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分 类 广 告
北京
  • 犬场转让名犬出售
  • 大运会广告位招商
  • 科技大学外语培训
  • 国旅—缅甸4日游
  • 666元卖绝版手机 济南
  • 黑骏马健身俱乐部
  • 盟光高中圆大学梦 上海
  • 无锡休闲二日游
  • 外滩涉外办公楼
  • 南京快运上海公司
  • 复旦大专自考招生 广东
  • 舒适堡跆拳道招生
  • 星级茶艺馆聘
  • 分类广告刊登热线>>

     相关链接
    焦点:挑战自我显风采 申城小鬼们夏令营的故事(2001/07/20/ 15:02)
    挣钱空闲你更钟情哪个 上海白领决不为钱牺牲休息(2001/07/20/ 10:16)
    出了国就有好前途?--沪上人士“各有所图”(2001/07/18/ 17:28)
    “避风塘”不是避风港 3龄童吃饭却惹飞来祸(2001/07/18/ 13:53)
    申城焦点透视专题
     新浪推荐
    2001年北京高考分数查询即将推出
    新浪教育全新改版--英语、考试、出国、培训
    快来参加新浪网友婚纱靓照大赛!
    中国男篮征战亚锦赛
    联想北京2008年奥运会专题
    全新北京都市生活--引领时尚 白领必读
    订阅手机短信笑话 天天笑口常开!
    为漫画梦找一个家-漫画作家专栏闪亮登场!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