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赵群力工作照。
9月4日下午4时。温州安基山殡仪馆。当低沉的哀乐响起、人们向殉职的航空摄影家———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副台长赵群力告别时,一只黑色的蝴蝶神秘地飞进大厅,身影孤寂而凄美……
9月5日上午8时。永嘉县黄南乡赵群力遇难地点。当林坑村的村民点起檀香、当赵群力的亲人流着热泪向天空呼唤他的名字、当赵群力的儿子赵航在溪流中找到父亲那副破碎的墨 镜时,一只黑色的蝴蝶又翩然而随,上下翻飞,极像赵群力驾机航拍的英姿……
这只黑色的精灵来自何方?
“在某种情况下,摄像机比生命更重要”
林坑村村民不会忘记9月2日中午12点24分那个时刻。几分钟前,完成航拍、准备返航的赵群力还特意降低高度与他们挥手作别。谁能料到,那一挥竟然会是他留在世上最后的一抹真实!
“我听到嗡嗡声后一抬头,看见北面有架小飞机飞过来。还没来得及细看,那飞机就掉了下来。”黄南乡大学村一位姓汪的女村民说。
9月1日,赵群力携妻子蒋晓玲和两个助手驱车数十公里,来到林坑村,确定航拍线路。9月2日12时差一刻,赵群力从岩头镇起飞。临行前,他半开玩笑地对留守的妻子和同事说:“如果我回不来了,就沿着楠溪江找我。”谁知一语成谶。
近l个小时后,赵群力仍未按预定计划飞回,妻子蒋晓玲开始不安。因为小型飞机所装的油最多只能用90分钟。跟随赵群力从事航拍近16年的助手说,虽然事先赵群力曾对他说过这次飞行有一定风险,但凭他那1000多小时的飞行经验,没人相信他会在平静的楠溪江上出事。去年在新疆拍艾丁湖时,飞机出故障,赵群力非但迫降成功,还步行8小时独自走出了沙漠。
然而,噩耗很快就传来了———飞机在返程途中失事。蒋晓玲悲痛欲绝,疯狂地开着车子冲往事故现场,但颤抖的手怎么也把不稳方向盘。车子冲向山石,挡风玻璃撞出了裂痕……
他们赶到现场,已是下午3时30分,赵群力的遗体已被打捞上来。村民说,发现时他的手还紧握着操纵杆,对讲机里还传来妻子急切的呼叫:“群力、群力、群力!”
曾在现场救援的村干部描述了一个细节:蒋晓玲开车赶到坠机地点时,做的第一件事是请大家把摄像机和录像带捞起,保护好航拍的最后一个镜头。然后,才扑在赵群力的遗体上哭得死去活来,最后鼻子都流出血来。赵群力在生前经常对她交代的一件事就是:“在某种情况下,摄像机比生命更重要!”
“这个代价太大了!我宁愿林坑迟一点宣传出去”
《寻找远去的家园》是一个呼吁拯救文化村落的大型电视系列报道,永嘉楠溪江的古村落群以其深厚的文化韵味和保护完好的村落型制而被“家园”列入八个文化区之一。
楠溪江是瓯江下游最大的北支流,流域面2472平方公里,干流全长145公里,呈树枝状水系。1988年,楠溪江以“水秀、岩奇、瀑多、村古、滩林美”的特点被审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古村落散落在楠溪江中游两岸,目前尚存留较完整的宋式村貌、明清建筑及其文化习俗。自东晋移民至楠溪江以来,许多村落的建立都经过完整的规划,融合了实用、审美、文化、信仰等多重功能,个个都是拥有民居、宗祠、亭台、池榭、书院和寨墙等设计齐全的传统的小社会。村落规划民宅设计,均体现“天人感应”的规划思想,具有相当发达的环境意识。村落选址、布局和入口处理,开放空间的设置,一些公共建筑、祭祀建筑的位置和形式,蛮石和原木天然形态的自然运用,都巧妙地因借山水,利用自然,表现出与时空的高度和谐及对生活环境、艺术质量的重视。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思想和自然经济时代的农村生活,在这个独立完整的生活圈中历历可见。他们选择山抱水环、美不胜收的楠溪江建村定居,实现着中国道家天人合一的人生追求;“七星八斗”、“文房四宝”及按阴阳风水构思的村落结构和每村都有的书院、学堂,体现了传统农村根深蒂固的“耕读传家”的生活信念;在宗法制的传统农村,每村必有的公共祠堂管理和维护着这个村的社会生活和秩序;在楠溪江,即使一个只有二十来户人家的岩龙小村,都有一座古老的书院和宗族祠堂……
让赵群力为之献出生命的林坑村位于楠溪江中上游,有700多年的历史,是一个仅有105户400多人的山地自然村。这里至今仍完整地保留着浙南山区传统的木结构民居建筑原貌,所有的房子坐落在溪流两侧,紧贴山势起伏建造,造型剔透玲珑,布局错落有致,无序又自然,变化中有统一。长年浸润在水气中的墨瓦,显得特别凝重。在竹林、松柏和樟树的掩映里,在郁郁葱葱的群山的环抱中,这个美妙绝伦的小小村落显得格外深沉,格外富有人文历史的气息。
在全国8个点中,“温州永嘉文化圈”是他们特别看中的一个。因此,“中国航拍第一人”赵群力便带着他的摄制组来到楠溪江。原本,刚刚被著名画家赵瑞椿先生发现的林坑村不在拍摄计划内。然而,赵群力一听说这个村,就一定要去看看,一进村被感动了。他对助手赵君恕说,这里的地形非常复杂,航拍的难度很大。赵君恕说,那就算了。但赵群力说:“不!我一定要把它拍下来。”这一声“不”,最终使得林坑村有了让世界认识它那美丽形象的机会,但同时也让赵群力的生命永远定格在这片湛蓝的天空。永嘉县县长葛益平无比沉痛地说:“这个代价太大了,太大了!我宁愿林坑迟一点宣传出去,也不愿意失去赵台长这样的男子汉!”
“赵群力纪念碑”、“赵群力艺术馆”与古村同在
1950年7月,赵群力出生于北京的一个干部家庭,1978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从事航空摄影20多年来,曾经创造了多项中国电视航空摄影纪录,他是大型文献纪录片《邓小平》等一批作品的执行总编导和航空拍摄者。去年,他因为出色地完成了凤凰卫视大型电视纪录片《穿越风沙线》的航拍任务,而被授予中国电视界“最具专业精神电视人”大奖。
他的同事、挚友凤凰卫视行政总裁刘长乐说:“他开创了我国驾机航拍的历史。他不但是个优秀的摄影师,还是一个优秀的轻型飞机驾驶员。”凤凰卫视中文台台长王纪言说:“在他的镜头下,出现了大约一代人难以企及的空中镜头。”
赵群力从小就是个航空迷,痴迷于飞翔,甚至把儿子取名为“赵航”。他一直梦想着驾驶小型飞机进行航拍。大概在1986年,“小蜜蜂”才刚刚问世,价格是3万元。赵群力开始了艰难的游说,最终通过3家单位的赞助,为甘肃电视台买来了第一架飞机。有了“小蜜蜂”后,赵群力就开始了儿时的蓝天梦。第一次航拍,他选定了敦煌。拍下了丝绸之路,拍下了长城,拍下一组又一组古老的历史人文景观,直到最后楠溪江畔的古老村落。
赵群力一直认为,摄影机镜头在空中以一种极为独特的视角探视地面,可以展示人类平常无法想象的画面。刘长乐说:“他一生的采访都是在和大自然打交道。他在拍青藏高原一个湖泊时,可以驾驭飞机悄悄地跟在一只仙鹤后面,翩翩起舞,甚至和它一起蜻蜓点水式地掠过湖面。因为航拍,他起码有3次骨折,几乎从一开始选择这项事业,他就决定与危险相伴。事实上,他还是一个探险家。”
刘长乐说:“虽然身为凤凰卫视中文台副台长,但他始终站在第一线,他喜欢将触角深入最基层的生活。这次执行拍摄任务,他可以说是用一个超低空飞行的动作,将生命凝固在辉煌的巅峰。”
这样的“辉煌”,并不能减轻赵群力家人心中撕裂般的悲痛。一夜痛哭,他的工作伙伴、妻子蒋晓玲已经无法出声,双眼干涩肿痛。她绞着双手,反反复复地说着:“我亲眼看着他上的飞机,亲眼看着他上的飞机……”医生得知她曾在驾车时冲向山岩,忙给她打了一针镇静剂。
多次陪同赵群力航拍的73岁老母亲,忍住悲痛拿出一笔积蓄,捐给林坑村,为完成儿子保护古村落的遗愿,献上了一个勇士母亲的情怀。
为了拍摄林坑村,为了寻找已经渐渐远去的家园,赵群力51岁的生命就定格在楠溪江畔,在他热爱的飞行中飘然远去。在他的身后,林坑这个古文化村落注定迎来一个鲜亮的明天:凤凰台要投资保护古村落,当地村民要兴建“赵群力纪念碑”、“赵群力艺术馆”……潘凡平章翔鸥
《人民日报.华东新闻》(2001年09月07日第一版)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