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还说没问题,怎么半年就垮了?
-使用11年就到了设计的寿终正寝的年龄?
-至关重要的17对钢绳11年来果真无从下手检修?
-采访手记
大多数危险是在瞬间降临的,让我们猝不及防。但危险大多数不是瞬间产生的,它们可能潜伏酝酿了很多年,比如宜宾南门大桥的垮塌。可能是设计问题,可能是施工质量问题,可能涉及腐败,也可能涉及渎职,但在问题揭露之前,我们只知道桥垮了。我们对这桥11年来所有的情况几乎一无所知。我们对这些一无所知,我们就对潜伏在我们身边的凶险一无所知。
在对宜宾垮桥事件的采访中,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知道”,然后就是,事故的原因正在分析。尤其对这桥的设计流量和实际运行状况,几乎所有知情者都讳莫如深。
宜宾有多少市民能知道这桥如今的车流量已比建成之初翻了30倍?有多少市民能知道这桥上至关重要的17对钢制吊杆因被套在套管里而11年没得检查?我一直相信这桥的垮塌在11年前就埋下了伏笔,垮塌的危险潜伏了11年,但我们不知道。我们不知道,我们便无从监督。
宜宾不是第一次垮桥,尽管曾经垮的是建设中的桥,但垮塌的原因至今也没有官方的说法。这回南门大桥垮了,众目睽睽之下,说法应该会有,但当我们听到说法的时候,我们已经承担了不该承担的风险,付出了代价,甚至是生命的代价。
政府最不该说的就是“不知道”。对于关系国计民生的问题,知道而说“不知道”,是漠视百姓的权利,倘若真的不知道,就是渎职。
我们需要更多地认识我们的生存环境,知道我们可能面临的凶险,然后参与决策,然后实施监督。
四川宜宾的南门大桥在投入使用的第11个年头上成了宜宾的一个景点。
宜宾的几百万市民走这桥走了11年,却很少有人仔细欣赏过它。11月7日凌晨4点半,这桥突然断了,十几二十分钟里,南门大桥从南到北3次垮塌,给两端桥面留下40米和20米的两段空白,南门大桥成了悬桥。自此,这座横跨金沙江的拱桥就开始不分昼夜地接受百姓审视的目光。
-照相摊点推出以断桥为背景的“风景”照项目
11月10日晚,记者到宜宾,自此至昨天下午发稿,记者十数次经过南门大桥,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无论在南门大桥的北桥头还是南桥头,总是聚集着很多人,白天多至上百,晚上还有十余,其实这已是大桥垮塌的第3天之后。当地市民说,开始一两天里,来看断桥的人有成千上万,不仅有两岸市区的市民,还有周边地县的乡亲。记者看到,有人甚至拿了高倍望远镜仔细观察断桥的细节,而桥南的一个照相摊点,更是适时推出了以断桥为背景的“风景”照项目。
通往断桥的桥头道路已被封死,人们就在两侧选择最佳的观看位置。有市民告诉记者,原来他们天天过桥不看桥,现在过不了桥却天天来看桥,可算把这桥看了个清清楚楚,最起码把拱券和桥面有多少对连接的吊杆数清楚了。
-17对吊杆4对断裂
断桥当日,宜宾市政府就在南北桥头紧急修砌了砖墙,封堵了通往大桥的通路。两堵墙皆有门,有专人值守。守门人说,只有领导和持有关部门所发通行证的工程维修人员才可进入。
记者最终设法进入了南、北两端桥头,看到这桥全长300余米,宽不过十几米,双向各一条机动车道和一条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外侧有不锈钢栏杆,栏杆外侧是人行步道。
近距离观察断桥,看清断裂部皆位于拱券和桥面的交合点,承重的拱券上垂下17对吊杆牵引桥面,现已有4对与桥面分离,其中北侧的一对已不知去向,而南侧有三对孤零零吊在半空。脱离了吊杆的桥面上无牵引、下无支撑,因此垮塌。北侧桥面失去一对吊杆,垮塌桥面约有20米,而南侧桥面失去了3对吊杆,垮塌桥面长度至少是北侧的一倍。从两侧断桥处俯瞰,见金沙江水湍急流过。
再观察悬桥断面,能清楚地看到桥面是混凝土预制板结构,北侧悬桥断面呈较为整齐的倒梯形,南侧悬桥断面则极不规则。两侧断裂处均有钢筋从预制板中参差穿出、杂乱悬垂。预制板中整齐排列的圆孔像无数双眼睛,看着看它的人。
在南门大桥与两岸脱离的中心悬吊桥面上,至记者发稿仍停滞着一辆加长货车,车上蒙着苫布。据宜宾市交通局的人士介绍,卡车上装有钢板,荷载不轻。
记者从桥下观察,卡车停滞数日的那段桥面显然不胜重负,已经下弯。
-我骑着三轮车坠落江中
对于南门大桥的断裂时间、断裂次数以及南北两端孰先断裂,似乎有不同的说法。
北桥头一家商店的值班老人告诉记者,7日凌晨,他被巨大的声响惊醒,披衣起床出门看,见北端桥面已断。十几分钟后,桥南端又发出一声巨响。老人说,肯定是北面先断。
北面先断的说法已见诸于一些报端,但停在桥上的卡车是从北向南开,如果北面先断,卡车是怎样越过断口?如果卡车是在北面断裂之前开上桥中心,又如何解释十几分钟时间还没有开到桥南?
老人无法解释,他说桥断了电就断了,桥上很黑,但他最后听见的声音肯定是南端传过来的。
躺在桥南岸一家医院病床上的杨芳福可能是这场灾难中唯一具有亲历和目击双重身份的人。
26岁的杨芳福告诉记者,她家住桥南,7日早晨4点她如常蹬着三轮车准备过桥去桥北贩菜,然后回到桥南卖,和她一起出门的还有在一个菜市场做生意的一对夫妇,骑一辆三轮车跟在她后面。杨芳福骑到北端引桥起点的雕塑处,就听见轰然一声巨响,然后桥上灯都灭了,一片黑暗。
后来她才知道那声巨响是南门大桥南端断裂发出的声音。假如她能及时刹车,她离危险还有百余米的距离,但她当时只想着快点骑过桥去,反而紧蹬了几下,直冲进断裂带,惨叫一声坠落入江,而跟在她后面的那对夫妇则幸免于难,并马上回去找人救援。
这场灾难给杨芳福带来的最直接伤害是右侧两根肋骨骨折,杨半倚在床上,说话都很痛苦。杨的临床说,这些天杨接受调查、接受采访、接受慰问,杨的故事她已听得耳熟能详。她接着告诉记者,后来,不会游泳的杨芳福在江里抓住了一只竹筐,借助竹筐挣扎到了南岸边的一块石头上,惊魂未定,就听见大桥南侧又是一声巨响,第二次垮塌的桥体呼啸而下,桥上发出电线短路的刺眼的弧光。
杨芳福说,按照她的经历和她的目击,垮桥的顺序应该是南面先断,然后北面,再以后南面第二次断裂。至于她没有看到大桥北端的垮塌,估计那时她还在江中挣扎。
-过桥时女售票员还在数票款
杨芳福说,她爬上岸以后,居然碰见了一个同样从桥上掉下来的难友,两人在等待救援的时候还摆了会儿龙门阵。
记者在桥北岸的另一家医院找到了杨的“难友”江明成。
江的伤比杨芳福重,右臂粉碎性骨折,右小腿也有骨折,头上还贴着纱布,但人很乐观。
江明成说,他是机修工,当晚跟着7路公交车检修和加气,车上还有司机虞崇浒和刚满20岁的女售票员。从南岸加完天然气回北岸,过桥时女售票员还在数当日的票款。
驶上南门大桥没多久,迎面又过来一辆7路公交车,估计也是到南岸加天然气的。就在两车相错的工夫,大桥突然断裂,江明成在坠落的过程中被抛出车外。
对于坠江的一刹那,江明成已经毫无记忆,他的感觉是在接触到江底的瞬间恢复的。会游泳的江拼命上浮,拼命向岸边游,游到岸边就大喊救命,没想到一喊救命竟喊来一个女娃。两个再也无力向别处去的人一聊,竟然同是断桥落难人,他们的汽车和三轮车都已身首不全,而他们则大难不死。
和江住在同一家医院的还有王成华,当夜他在停泊江岸的沙石船上睡觉,被垮塌的桥板砸伤。
现在统计出来的数字是有3名伤员、3名遇难者。滞留悬桥的大货车上有老少5人,均被成功救出。
-每天从南岸到北岸上学的学生逾3000人
在宜宾老城区金沙江北岸的绥江码头,当几名系着红领巾的孩子高兴地跑下对他们而言倍感新鲜的轮渡,随后走下轮渡的50多岁唐先生在自言自语:十几年没坐过这轮渡了。
记者上去攀谈,唐先生说,自从南门大桥建成通车,这轮渡就没得作用了。坐公交车过桥有时不消1分钟,谁还坐轮渡?耽误时间呀。
南门大桥垮塌给宜宾带来的影响是空前的,最直接的影响反映在交通方面。因为宜宾是守着三条江的江城,没有桥,只能靠船。
有必要先介绍一下宜宾的地理状况。
宜宾,位于川、滇、黔三省结合部,金沙江和岷江在此汇合而成长江,而宜宾城区,也被三江分割成三部分。三条江在宜宾地区均建有跨江大桥,其中南门大桥横跨金沙江,连接江北人口密集的老城区和江南宜宾经济技术开发区。江南江北均有重要的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比如宜宾市委及很多政府职能部门设在江北,而宜宾市政府及报社、电视台等建于江南。
据宜宾市委宣传部的人士介绍,住在南岸或北岸却要每天到对岸去上学或工作的人甚多,每天早、中、晚三次过桥是很多人的家常便饭。事发后,为安置学生就近入学,他们对学生过桥的情况做了一个统计,发现家住南岸而到北岸老城区上学的学生有3000多,相反方向流动的学生也有200多。
-潼关战备码头被启用
桥断次日,宜宾市政府紧急开放了北岸的绥江码头和大南门码头以及北岸的下渡口码头和中渡口码头,作为民用码头,免费运送行人,同时启用了潼关战备码头作为车辆运输码头,免费运送抢险车、军车、执行任务的公安车、政府机关公务用车、救护车和经政府批准的特殊车辆。
记者分别到所有的开放码头看了,除了潼关码头,所有的民用码头都非常简陋,都在紧急建设中。
码头的建设,主要是修路。下行的路,上行的路,在很多码头是分着修的。用沙袋垫,用花砖铺,用混凝土预制件加固,路两边拉上绳子,焊上铁栏杆,涂上红白相间的油漆。
因为码头早已不是码头,有的码头已经断了和市区街道的联系,比如通往中渡口码头的路是新开的,修成一个之字型,而从街上走到绥江码头,竟要通过一条仅容两三人并行的居民住宅中的过道。
除了路,一些相关设施也在建设中。比如下渡口码头正在搭建一个蓝色塑料大棚,一问,是为了候船人避风避雨。
看来,修建码头绝非权宜之举,这是否预示着宜宾市政府已经意识到南门大桥的修复非短期行为?
-停运11年的轮渡恢复了
11日和12日,记者跟着市民在南岸、北岸间两度往返,总体感觉杂而不乱。所有的码头都有指路标志,都矗立着“政府通告”和“渡口守则”,都有武警和警察维持秩序,维护安全。
11日下午3时许,记者在大南门码头乘渡船,排队5分钟。通过警戒线时,一名年轻的武警战士在一五一十地清点人数,而在他旁边,一名挂着值勤胸牌的妇女举着一张写明不同渡轮承载人数的单子,上面的数字显示,渡船的承载能力多的150,少的50。
登船,船上除了驾驶员还有武警和公安,还有各单位抽调来的值勤人员。船行平稳,三五分钟到对岸,下船时仍有武警负责扶老携幼。
掐指算,一艘渡轮上客、开行、卸客,单程大约10分钟。
渡口值勤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就是这么连轴转,两个码头7艘渡轮高峰时期仍忙不过来,工作日的早、中、晚上下班时间登船,大约需要等候1小时。况且又到雾季,早上雾大看不见对岸就得停航,11日早上就停航一个多小时。
记者从有关部门得到的数字,7艘渡船的日运送量已达12万人次。
-铁路桥如今变成人行桥
而除了渡船,宜宾市政府还紧急开放了距南门大桥1公里的金沙江铁路桥的双向通行,那个平时鲜有人走的铁路桥,如今每天也承载了6万人次的脚步杂沓。
记者也在那桥上走了一遭,和记者同行的是一个姓于的女孩,她是居于北岸、上班在南岸的一家企业的职工。
问她为什么不坐渡轮,她说坐渡轮要等,且码头的位置于她也不如走铁桥方便。
这铁桥,修建时就设计成既通火车又走行人的,人行道分布于火车道两侧,两股道用钢架结构隔开。而且这条铁路是宜珙铁路支线,平时火车来往就少,原来单侧开放供双向往来行走,现在流量大了,就开了双向。
尽管被认为安全无虞,记者还是看到有工人在人行道和车行道的钢架上紧急焊接钢丝网。
-我四个月前就发现了桥面裂缝
在两岸桥头看桥和等候轮渡的人中,不少人有自己的见地,而且忍不住想说。和同去的人说,甚至和不相识的人说。有的人捧着个茶杯子边喝边说,显然是有备而来。
有一些议论是从技术角度进行的。有的说从断面看,预制板里的钢筋太细了,有的说,桥垮肯定是从拱券和桥面的结合部垮,尽管这个点的吊杆最短,受力却最大。还有的说,大概是吊杆生了锈,和桥面的连接脱扣了。
有一位姓虞的小个子说得很起劲,一问,是一名本地的建筑工人,住桥北,从4月到8月天天步行过桥到桥南干活。走桥看路,他发现桥面有大约两指宽的裂缝,里面露出了钢筋。当时他和工友摆龙门阵,说这桥不出3年就会坏,没想到几个月就垮了。
记者问,当时没有觉得危险?没有报告?虞说:我以为要坏也就是弯下去,没想到会断。而且在大约5月份的时候,曾见有人拿着水平仪在桥上量,我就过去问一下这桥是否有危险,测量的人说没得问题。
-大桥维修养护部门:我们有拒绝记者采访的自由
桥梁的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名字,已被铭刻在南门大桥的南北两侧桥头,问了一下,两个都不是宜宾的单位。宜宾人说,宜宾的设计施工单位都没有修建这类桥梁的资质。
同样被铭刻在桥头的,还有南门大桥的建设单位:宜宾市人民政府大桥建设指挥部。
打听这个指挥部今何在,答复说是修桥时的临时机构,现在恐怕早没了。
那么谁来告诉我们南门大桥的历史,包括修建时是否有监理,包括当时的设计流量和所有我们想知道的技术数据,包括南门大桥落成使用11年,有关部门是否对它进行过检查,是否进行过维修,是否发现了它的安全隐患?
推来推去,没有人给予负责的、准确的回答。
宜宾市路政工程处是宜宾市负责桥梁道路收费和维修养护的部门,于是连这个处的地址也成了上级单位把守的秘密。记者费了一番周折找到这个处,结果连门都没让进。
门卫态度很好,口气却很决绝,他说,“是来采访大桥的事吧?我们决定拒绝记者采访。”记者问,谁决定的?门卫说,我们这儿的领导。然后又解释说,当然,新闻记者有采访的自由,不过,我们也有拒绝采访的自由。
于是,记者对南门大桥11年的检修记录无从知晓,但从另一个渠道得知,连接拱券和桥面的17对钢绳是对桥梁安全至关重要的部件,但因为钢绳被套在保护套里,11年来无从下手检修,里面是否有生锈或断裂谁都不知道。
-对发展速度估计不足大桥车流量11年增加30倍
最后,记者从宜宾市委宣传部了解到一些数据。
在南门大桥修好之前,桥南并没有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城区。
为了结束南北两岸靠渡船来往的历史,同时为南岸未来的经济发展打基础,南门大桥于1986年底开始修建,1990年竣工通车,工程造价1800万元。刚通车时日车流量不过1000辆左右。
1992年5月,南岸成立经济开发区,至今居民人数已有7万余,很多单位也建在或迁至南岸,南北两岸的过桥车流量在11年里急剧增长,至今每日过桥车流量已达3万辆左右。
30倍的车流增长量对于一座桥来说是一个惊人的数据,记者问有关人士,设计时考虑到这一点否?回答是,设计总要考虑未来发展的,但恐怕不会想到有这么快的发展速度,况且,修桥时地方财力有限……
记者问:是否可以认为,不管有没有其他原因,长期超负荷运行是南门大桥垮塌的原因之一?这桥没在车流密集的时候垮,而在一个寂静的凌晨突然垮了,是否是一种积劳成疾的结果?
有关人士说,个人看法:车是流动的,不存在超负荷问题,关键看大桥的设计使用年限是多少。
难道投入使用11年的南门大桥就到了设计的寿终正寝的年龄?有关人士又说,如果是设计或建设中的问题,就和宜宾无关。
-垮桥事件有前车 一阵风曾吹倒在建桥
很多人在评论南门大桥的垮塌时用了“豆腐渣”这个词,他们因此联想到该市修建岷江二桥的过程中出现两次垮塌的事,说那次事故后来也不了了之,没有人告诉市民们事故的真正原因以及责任人得到了什么处理,只是听说桥是被风吹垮的。市民们撇着嘴说:想想,一阵普通的风都能把桥吹垮,南门大桥垮得也不稀奇了。
记者以为桥被风吹垮了多少有些演绎的成分在里面,到有关部门一问,倒是确有其事。据说是吊索拉着拱券安装,风一吹,绳索一晃,就拉倒了一个拱,后来,又一个拱也受影响倒了。
记者问,这事后来没给公众一个公开解释吗?得到的回答是:那是建桥过程中发生的事,设计和施工单位都不是宜宾的单位。工程甲方虽然是宜宾市政府,但桥还没建成交付给甲方。桥垮了再重修,损失由承建单位承担,和宜宾市无关,政府也不好管。
尽管一些部门一直在回避记者,记者却也知道宜宾市的有关部门绝非不了解南门大桥的疲劳程度和不堪重负的现状。在南门大桥上游修建的中坝金沙江大桥已于去年开工。这座预计3年通车的斜拉桥显然是为缓解南门大桥的压力而建。
记者在施工现场的迎门标语中看到“创精品工程”的字眼,而这座由桥南向桥北修建的宜宾第二座金沙江大桥已经立起了一个V型桥墩,桥墩上的钢筋丛里人影幢幢,焊花四溅。记者问下面的工人,有监理吗?工人们说,当然有。
-光是渡桥费每天要补贴12万元
一场突然降临的事故给宜宾市民带来了很多不便,却也给一些企业和个人提供了商机。在各渡口码头,出现了很多“某某企业提醒您注意安全”一类的标语横幅,一家婚庆公司甚至打出了“断桥期间帮你策划婚礼”的广告。摩托车和出租车也云集于各渡口码头,生意颇佳,还有人拄着扁担等着替过渡人挑担。
随桥断而断的能源和通讯都在事发后几个小时内得以恢复,目前宜宾人心安定,一切井然。一场突发事故使宜宾的快速反应能力得到考验,老百姓对政府所做的善后是满意的。尤其躺在病床上的几位伤员特别感谢政府,感谢警方和医院。
同时,记者在南岸一家单位的通告栏里看到了这样的内容:上午上班时间延后至10点,家住北岸的职工中午请在单位用餐。
宜宾市教育管理部门也发了通知,需要过桥上学的中小学生,可暂在居住地所在区的学校借读。
除了交通,断桥事件对宜宾百姓工作和生活的影响点点滴滴,潜移默化。整个宜宾原来的运转节奏都被打乱了。
一位出租车司机给记者算账,说过去乘轮渡每人1元钱,现在不要钱,每天12万人乘轮渡,政府就要补贴12万元,这回宜宾政府亏大了。
而另一位老者看着断桥忿忿地说,修这桥,等于每个宜宾市民掏了10块钱。为什么这么说,政府拿什么修桥?还不是用纳税人的钱。然后这位先生又说,有形的损失可以统计出来,无形的损失是统计不出来的。
-我们对这桥的事情还是知道得太少了
交通部的专家已在现场观察取样后返回北京,事故原因尚在分析中。
断桥修复的前期准备工作一直在进行中。宜宾市交通局的人士说,吊杆钢绳外面套的钢管给观察钢绳状况造成了很大困难,修理的方案还要等事故原因查清后做出。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把桥上停滞的卡车救下来,那辆卡车对断桥残体的威胁太大了。下一步,如果这桥能够修复而不是重建,所有的吊杆都要重换。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辆吊车成了连接断桥的交通工具,工人们站在铁笼里被吊车送往悬桥,作业后再运回来。而考虑到以后大量作业将在拱券上进行,工人们不止一次地爬上拱券进行测量,准备安装必要的作业保障设施。
宜宾的百姓没能亲眼看见这桥断裂,但准备亲眼看着这桥修复或者重建。问他们是否想到这桥有隐患,会断裂,他们说,哪个会想到嘛,这是政府修的桥呀。问他们对修复的桥是否会信任,他们说,心理上可能会有些负担,关键是我们对很多东西知道得太少了。文并摄/本报记者郑直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