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工作没做好。”市气象局局长恽耀南一见到记者就这样说。昨天,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气象部门对近两场降雪的预报不理想,他本人很内疚。他把准备写给市政府的工作总结称作“检讨”。
随后,恽耀南向记者谈了一些失误后面鲜为人知的原因,他比喻为“大网漏了小鱼”。
恽耀南说,北京市气象局的数值预报主要是根据国家气象中心传输的数据,但国家的数据“尺度”是很大的,数据间隔为110公里,这么大的间隔落到北京就只有两个数据“点”,这就好比网眼很大,捕不到小鱼。6日晚的国家气象中心以及日本传输的数据都没有显示次日有降雪。
因此,要精确预报就需要北京气象局根据自己的技术再织一层更密的“网”,把“网格”的间距精确到15公里。“但这也很粗,平均两个乡才一个数据点,市区也只有两个点。”恽耀南说。而且要得出正确结果还需要使用一种叫“中尺度模式”的计算方法,就是要进行上千个热力学、动力学方程计算。用目前使用的两台150亿次/秒的计算机也需要算七八个小时。
以7日的降雪为例,他们根据国家台的数据算出结果时,已到了早晨6点半,但早间的预报已经发布了。随后的订正预报在八九点钟发布,但多数市民已不能及时接收。但如果国家台的数据能早一小时传来,对北京的预报就有利一些。昨天,国家气象局减灾司司长专程来北京气象局总结这两次降雪的预报工作,北京气象局已向上级领导提出了这一意见。
市气象台台长王小云总结失误时说,一方面需要预报人员提高业务素质,能够在数据匮乏的条件下作出正确的人工判断;另一方面要提高技术装备,包括探测装备和数据加工装备。王台长说,尽管北京台的两台大型计算机已经比较先进,但如果要将运算时间再减少一半,则电脑运算速度至少须提高8倍。另一方面,还要增加一些探测仪器和站点的密度。晨报记者薛晖
   订头条新闻送千元大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