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午间一小时》周年回访:点燃生命的希望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1月07日13:50 中央电台《午间一小时》

  嘉宾:王立忠(中国红十字总会常务副会长)

  张晓阳(中国红十字总会血液事业处副处长)

  王锋(北京黄河潮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王玲(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任编辑)

  主持:朱煦

  责编:王玲

  主持人朱煦:听众朋友您好,欢迎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一小时》,我是主持人朱煦,在今年3月30号我们曾经播出了这样一期节目,题目叫《点燃生命的希望》,走进节目中是被人们称为“双癌少校”的解放军某部病休干部隋继国,他虽然身患脑瘤和白血病,但是为了激励白血病患者与病魔顽强的抗争,动员更多人为中华骨髓库捐献骨髓、募集资金,他骑着自行车走了25个省市。在那期节目中,主持人中央电视台体育部的张斌先生十分感慨地说,我真心地敬佩隋大哥,他是一个面对死亡有尊严活着的人。在节目的最后隋继国告诉听众朋友4月1号他将再次步行到香港进行义务宣传。事情已经过去半年多了,许多朋友都很关心隋继国徒步宣传进行得怎么样?目前的身体状况怎么样?我们的中华骨髓库有没有新的进展?今天我们就邀请了几位嘉宾来到演播室,一位是中国红十字总会的常务副会长王立忠,你好!一位是中国红十字总会血液事业处的副处长张晓阳,你好!还有一位是北京黄河潮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王锋先生,我们节目的编辑王玲也来到了演播室。听众朋友可能会问隋继国为什么没有来到演播室呢?呆会儿王锋总经理和我们节目的编辑王玲会把答案告诉您。下面我想先请您听一下3月30号播出的节目《点燃生命的希望》录音片断。

  (音板:隋继国,37岁,解放军驻保定66165部队病休干部。1995年隋继国在解放军体育学院任教时,昏倒在讲台上,医院诊断为“脑胶质细胞瘤”,1996年做开颅手术后,留下了癫痫病的后遗症。1998年,解放军301医院又确诊他患了“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缓解期4年。)

  张斌:我拿到隋大哥的资料的时候,我觉得这是一个面对死亡非常有尊严的人,我是真心地钦佩隋大哥,而且他得了白血病之后,没有简单的只是个人治疗,他在去年,2000年的1月1号自己骑上自行车,走了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的200多个城市,向人们宣传白血病是什么病,如何进行治疗?这应该说非常非常不容易。原定的计划是隋大哥在几天后又将徒步从北京到香港再次进行宣传,呼吁大家能够捐献骨髓,为白血病的患者建立骨髓库治疗这种疾病,我想这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张斌:据我所知,治疗白血病骨髓移植是最有效的办法,您考虑过进行骨髓移植吗?

  隋:当然,就是说有一丝生存希望我也没有放弃,努力也努力过,比如我有四个哥哥,从血源关系来说也容易配上骨髓,给我母亲祝寿的时候我们五个人一起查了一下,也没对上。

  张斌:台湾方面您联系过吗?

  隋:台湾那边我也想过,但是我就想台湾都能搞起来,咱们大陆也能搞起来是吧?而且应该可以搞得更好,后来我听说这里面有宣传、组织、经费各方面的原因,我就把我定位成一个马前卒,因为人们对骨髓移植,刚才也跟你们谈到了,有认识上的许多误区,比如说有很多人认为捐骨髓像捐血一样,抽出来存在那儿,实际上不是;还比如说抽骨髓伤不伤身体?现在好多医院是动员外周造血干细胞,不用抽骨髓,直接抽血液,差不多相当于献一次血,所以好多是认识上的误区,我去年搞一年宣传,既是科普宣传也是爱心宣传,因为我这样是现身说法,可能更容易引起社会的关注,人们的支持。咱们社会进步到现在,再不把骨髓库这样的社会保障机制达到一定的水平就太不相称了,所以我想为此再做点事情。

  张斌:隋大哥,您平时在祖国各地奔走的时候最思念的人是谁?

  隋:当然是家人。上有老,下有小,肯定是要想想,其实我这么出来,好多人问我,感觉最累的是什么,我回答:感觉最累的是为情所累,亲情友情,难以割舍,没有办法,所以想的就是家里,花费最大的实际上就是电话费,打电话也打得多,写信也写得多。

  张斌:隋大哥的母亲已经是80岁的老人了,我也是今天刚刚见到李大妈,我想问问李大妈您舍得您的儿子就这么不治病的情况下四处奔走吗?

  李:舍不得有啥办法呢?他身体有病,那就没办法,不让他走也得让他走。

  (录音片段完)

  朱:在我们节目播出第二天,也就是3月31号,北京图书大厦举办了新书《挑战死亡》的签名仪式,这本书的作者就是隋继国。王总是这本书的策划者。您为什么想起来编这本书呢?

  王锋:我们通过解放军出版社一位编辑知道这件事情,当时觉得这个事情比较感人,正好今年中国红十字会要展开一系列活动,宣传中华骨髓库的建立。另外当前人们对白血病的关注,我们想见见他,当时我们开着车,冒着大雪,我记得那天特别冷,到保定以后找到了隋继国,跟他部队的领导也接触了一下,大家对这件事情特别关心,当时他把一提包的日记资料都交给了我们,是他去年骑自行车宣传写下的整整两大本日记,我们看了一下内容非常丰富,就想着把这本书出出来,隋继国本人也有他的想法,他想在他走以后留给他侄女,作为给后人的东西。

  朱:并不想积极出版。

  王锋:因为他还健在,我们经过考虑以后认为宣传建立中华骨髓库不是说这本书出来就完了,而是很多方方面面的事情都可以延续的去做,我们跟他谈后他也同意了,因此就策划出版了这本书,我记得一共搞了三个多月时间。

  朱:他怎么会同意你们帮他出书呢?

  王锋:主要一点我刚才提到了,我说,你要给你女儿留下点什么,这句话打动了他,他的小女儿隋烁上小学四年级,在学校是三好生,学习也非常不错,很崇拜她父亲,她父亲的病作为孩子来讲也有很多想法,因为同学之间也要议论到这件事情,我当时提出这个问题的焦点,我说你应该给孩子留点什么,是物质财富还是精神财富,可以说是这句话打动了隋继国,他马上一拍即合签了合同,为孩子留下一笔精神财产,实际这本书作为隋继国本人并没有得到多少,但是在精神上他给孩子们,为这项活动,为这项工作奔走的人们留下了很多很多有深刻内涵的东西。

  朱:关于这本书的出版,王玲老师您在采访中也了解一些情况吧?

  王玲:3月31号那天我记得是个星期六,都在家里休息,但是我知道那天举行《挑战死亡》签名仪式就赶到北京图书大厦,隋继国要送给我一本书,我说“不,我一定要自己买,而且我买了之后要让你签名,我的女儿是追星族,喜欢追歌星、电影明星,我追你这样的英雄”,所以当时我亲自买了一本《挑战死亡》,我记得特别清楚,那本书是在三楼和陆幼青的那本《生命的留言》放在同一个书架上,当时我心里觉得特别不是滋味,买完书以后我就对隋继国讲,你给我签个名吧。

  朱:这件事过去将近九个月了,王先生,这本书的发行情况您能介绍一下吗?

  王锋:目前首印数是一万册,我们都发出去了,但陆续各地有人退货。作为隋继国本人,我们提供的书他要搞签名,要搞一些活动,其实更多的这本书应该说他赠送的很多很多,而且把售书所得也捐献给红十字会。可以说隋继国本人并不是为了想卖书赚钱,而是通过这么一个载体唤起民众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关爱白血病人,展示人道的力量。

  朱:我想听众朋友了解了这个情况以后也会非常关注由黄河潮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策划,由隋继国先生亲自撰写的《挑战死亡》这本书,如果您有这样的需要,可以打电话和我们联系。

  (音板:隋继国在《挑战死亡》一书中这样写道: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更宝贵的是能用自己的命换取更多人的命,我憧憬着白血病能像感冒常见病一样简单易治,我更期盼着十万人以上的骨髓库早日呈现在我的面前。为了实现这个愿望,去年隋继国随身携带着印有骨髓库标志的小白旗和白血病宣传资料骑着自行车先后跨越25个省市,行程2400多公里进行义务宣传,今年他又用三个月时间从北京步行到深圳罗湖口岸,行程2500多公里。隋继国此行有什么收获,目前他的身体状况怎么样呢?请继续收听《午间一小时》周年回访:《祝福你,朋友》第三集——《点燃生命的希望》)

  朱:刚才我们在回放中也听到隋继国的老父亲老母亲是非常不愿意身患双癌的儿子再次步行进行义务宣传,红十字会的领导为了他身体的考虑也亲自去劝说过他,这方面的情况王会长能介绍一些吗?

  王立忠:我们不久前和隋继国先生见过面,对于他与疾病抗争的顽强精神非常钦佩,也对他在病中还宣传造血干细胞资料库建设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表示高度的赞赏,这位同志应该说是很顽强的,如果有更多人都能这么做,那么造血干细胞库的建设应该说没什么问题。

  朱:我想我们节目播出的时候隋先生听到王会长这番话也会很感动的。隋先生是今年4月1日从北京的中华世纪坛出发的,当时王总和王玲老师都到现场去送行了,那天的情况能简单介绍一下吗?

  王锋:隋继国作为一名脑癌和血癌双重疾病的患者,他去年骑自行车环行全国进行宣传,今年作为他三大计划的第二步,徒步从北京走到香港,第三步他准备“保尔故乡行”。这三大计划是在北京军区总医院给他确诊为存活期三年这样的前提下他提出的。今年4月1号徒步走香港是他的第二步计划。

  朱:走了多久?

  王锋:他从4月1号早上7点在中华世纪坛出发,6月30号到达了深圳的罗湖口岸。

  朱:行程多少?

  王锋:行程2500公里。

  王玲:4月1号正好是星期天,隋继国早晨7点出发,我特别早就起来到中华世纪坛去送他,当时是第一次跟王总见面,还有电视台的,还有他的战友。我记得特别清楚的就是他当时穿着一身草绿色军装,衣服后背是他将近80岁的老母亲亲手给他绣的一个大大的红心,他还背着一个大背包,里面装着他的日常用品,还有宣传有关白血病知识、捐献骨髓这方面的资料。我心里是特别难受,不知道这么一个病人要步行到香港还能不能回来。

  朱:你很难想像。后来为什么他没有跨过罗湖桥到香港?

  王锋:当时考虑过香港有些手续比较麻烦。香港那面有一个青年叫黄福荣,他在广州的书店里看到了隋继国那本书,就在湖南衡阳找到了隋继国,一直陪他走完后一个月时间,香港那边来了二十多位记者,当时在深圳罗湖口岸搞了一个欢迎仪式,场面也非常感人,著名歌星爱心大使黄格选先生也到场了,他们热泪盈眶的拥抱,很多很多的香港市民都主动掏出钱塞给隋继国,当时咱们在深圳、在广东红十字会的帮助下搞了几次大的募捐活动都非常成功。

  王玲:对,前几天我看隋继国的时候,他说这次步行途中他卖书所得一共是一万多块钱,都捐给中国红十字总会了,他自己没有留一分钱,在这个问题上我就觉得他的精神确实挺让人感动的。

  朱:王玲老师,前几天您去医院看了隋继国,他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了,怎么又住进医院了?

  王玲:前几天我到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去看望他,他去做放疗了,我就找到神经外科的副主任医师沈春森,沈大夫介绍说,今年10月,隋继国感到头痛头晕,到医院一检查,发现原来的胶质细胞瘤又复发了。脑胶质细胞瘤是一种树根状的,长得很深。1995年时长的瘤子是一、二级,现在是三、四级,这种细胞瘤最高就是四级,所以这次长得很深,手术做了六、七个小时,可是没有办法根除干净,而且去除了一块儿头盖骨,为的是以后这个瘤子有生长的空间,可以延长再次做手术的时间。后来他做完放疗回来,我跟他聊了聊能感到他身体特别虚弱。他说,刚开始做手术那几天他还能下地走一走,现在放疗以后左半侧的身体基本不能动了,所以他躺在床上。本来我们今天想邀请他一起来做这期节目,结果他不能来。刚才王总提到的香港青年黄福荣,他实际是一个大货车的司机,他自己并不富裕,但是他看到隋继国这本书之后就特别受感动,跟他走了一路,这次隋继国住院做手术,黄福荣在那儿前前后后陪了他20多天,他说现在我们像亲兄弟一样。我去看他的时候他还给我讲了他这次步行宣传的情况和他自己的一些感受,咱们可以一起来听听当时的采访录音。

  (出录音)

  隋:毛主席说我们要在战争中学会战争,我开玩笑说我们要在商战中学会商战,我要把我的书稿带到广东深圳义卖,义卖有一半的差价,我把这一半的钱捐出去不是正好吗?结果在广州试了一下效果还不错,卖了四百本书,赚了将近四千块钱。到深圳,三个小时只卖了七十本书,但卖了一百本书的钱,好多人听说是义卖干脆不讲价,有的拿一百块钱买一本书,拿五十块钱买一本书,我也没想到我的一本书还能卖到上百块钱。

  王玲:这三个月中你的身体情况怎么样?

  隋:相当好,好多年轻人都追不上我,回来以后没想瘤子一发展就走不动了,半边身子不听使唤,包括这只手。

  王玲:左侧?

  隋:右侧瘤子,左侧身子,看来我现在是左倾机会主义者,最后我想天不灭隋,我的价值大着呢,肯定没问题,现在看来效果挺好,我身体没问题,挺得住,你放心,能吃能喝的。作为我一个白血病人,是最需要帮助的人,我还能为中华骨髓库捐款一万元,不能放弃努力,我相信隋继国还是隋继国,我还是会起来的,还能发出光和热。

  (录音完)

  (音板:白血病又称血癌,近年来我国平均每年新增四万名白血病患者,其中儿童占50%以上,目前治疗白血病比较有效的手段是进行骨髓移植,也就是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为此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都建有几十万到几百万分骨髓资料库,但是我国大陆从1992年开始筹建的中华骨髓库的骨髓捐献者资料还不足两万份,远远不能满足白血病患者的需要,其原因何在呢?请继续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一小时》周年回访:《祝福你,朋友》第三集——《点燃生命的希望》)

  朱:就像张斌主持说的那样,我们要记住隋继国,因为他身患癌症,但是他没有屈服病魔对他的侵害,使他沉浸在伤痛之中,而是非常顽强地要为骨髓移植尽他的绵薄之力。我想他最大最大的希望就是希望有我们的骨髓库,使更多的白血病人能够成功的找到配型,能够成功的实施骨髓移植,使我们的生命再生。我想中华骨髓库的建立一定会给很多白血病患者及他们的家属亲友和我们全社会带来希望,我想请王会长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咱们的中华骨髓库是从什么时候建立的?

  王立忠:好的,中华骨髓库的建设涉及到干细胞取之于人,也用在人身上,所以在1992年国家卫生部就同意红十字会开展这项工作,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这件事情进展得比较缓慢,最近几年应该说红十字会在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社会各界帮助下,工作有了相当大的进展,第一个我们要想搞这件事情就需要有一个单位把它承担起来。

  朱:牵头负责。

  王立忠:宣传,培训包括募集资金等等这些事情,建立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中心,它是一个事业单位。

  朱:大家一称就是叫中华骨髓库。

  王立忠:对,简称中华骨髓库,这个中心建立起来就会有人去操持这件事情。第二件事情就是总会来负责牵头组织这项工作,大量的工作还需要地方分会或者对内部来说就是各省的红十字会来做,现在我们已经有十一个省主动要求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当然可能有些先进一点,有些滞后一点,但是这十一个省都在不同程度的动起来。另外能使更多的人知道这件事情,而且能够参与进来,献出造血干细胞,首先要做好宣传工作。

  朱:宣传动员工作。

  王立忠:对自己没有坏处,对别人是救命的事,这是人道主义的行动,我们这两年也投入了相当大的力量来做,也包括社会各界媒体等方面的关心和支持,包括5月8号是我们的红十字日,在这一天采取不同的形式来宣传,做了相当相当多的工作。

  朱:张会长,我也很想关心一下,我们更多的时候是在电视里看到不断地有台湾的慈济骨髓库的人拎着一个像小冰箱的东西匆匆的乘飞机赶到北京、上海,为我们的白血病患者送骨髓,据资料显示,台湾人口2000万,骨髓的样本已经达到了20万份,我们现在大陆大约是13亿人口,据说我们的样本只有两万份,您觉得我们用了八九年时间,才到目前的现状,原因是什么?

  张:我想从1992年到现在,咱们的资料库一直在很艰难的运作,主要问题就在于经费问题,经费达不到,我们统计报名的人将近九万人了,下一步就要为他们做配型检测,如果这个检测费用没有的话,这些人报了名,资料也入不了库。

  朱:可能我们很多人不太理解做这样的检查,要抽多少血?

  张:5毫升。

  朱:做这样的检测要花多少钱呢?

  张:据专家的测算,因为钱的问题,现在各个地方做的量很少,做一份至少需要500块钱的试剂成本费。

  朱:据说其他国家也要建这样的库,他们的经费怎么解决?

  张:像美国政府拨一部分资金,另外它主要的资金来自美国海军医学研究所,因为海军搞核放射核武器方面搞得多一些,因此它在这方面的科研资金投入比较大。

  朱:像我们国家的台湾,它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张:台湾是由台湾的一个佛教组织,台湾慈济基金会来主持这项工作。

  朱:我想把我的数据放进去,这个检测费是不是由数据库来负责?

  张:对,检测的资金是由咱们红十字会重点负责,红十字会这笔资金的来源一个是政府,一个是来源社会,我们向社会募捐,社会各界对我们的支持都很大,但是现在资金缺口还是非常大,因为筹建骨髓库本身要花一笔钱,建库、设备这些要装备起来,宣传动员组织发动也需要花钱,再一个检测资金是一大块儿,如果零零星星那样做我们的成本肯定是降不下来的。

  朱:也就是说如果更多的人来参加,对于成本下降会有一定好处?

  张:对。

  朱:很多人听了我们的节目,不光是北京的,全国各地的都打电话来,都希望就近加入到咱们中华骨髓库中也献一份爱心,但是真正打电话或者找的时候总是觉得献爱心无门。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介绍说即使把血抽了,这个检测没有及时进行,数据也老出不来,想捐献的人总是觉得没有着落,对于这样的问题王会长有什么看法?

  王立忠:这件事情我们已经做了明确的对外公布,总会有三部电话,其中一部我们还是24小时开通的。对于刚才讲的11个省的分会也都有电话,从工作布置来说应该是比较清楚的。您刚才说的情况很有可能有两种情况出现,一个可能不是这11个省。

  朱:还没有开展这项工作的省?

  王立忠:对,他找那个省的红十字会不了解这方面的情况,他很可能说你要做自己拿钱。还有一种就是我们已经开展工作的这11个省当中,也许听得不太准确或者个别情况我不敢说一点没有,但是从道理上来说我们也检查过,也督促过,应该说信息是通的,没有问题的,所以你刚才讲血已经抽了,不告诉结果我想这种情况不至于,可能报了名没采血这是大量的,刚才已经说了有九万人报名,因为经费的问题,还有一个就是实验室要合格才行。

  朱:不是谁都能做。

  王立忠:实验室不合格你将来用不上浪费太大了,所以我们实验室也要有标准的实验室,哪些省开展工作他们要确实一个实验室,不能说谁都做,到了最后不起作用不就麻烦了吗?所以实验室也需要一笔经费来做,这也都有过程,但是随着经费到位,我们想应该有信心把这个事情办得更快一些。

  朱:刚才像张处长讲到的500块钱最低的成本费做的配型检验获取的资料能不能够满足我们配型比对的要求呢?因为也有朋友问我们,做了这样的化验了,所得的数据用在真正移植的时候作为比对的话数据不足够,有人打个比方,比如有5个比对,可是由于我们的化验费用比较有限,我们只能检测3个,真正到用的时候3个对上了,还有两个没对上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张:不,我们现在做的500块钱一份是用基因方法分型,五个点都要测到的,应该说提供给临床的是完全可以放心的。

  朱:就是说这个数据除了他本人身体状况发生了变化或者年龄太大了,他本身的骨髓不足以提供给病人之外,数据完全没有问题?

  张:没有问题。

  (音板:据了解,全国目前有11个省市已经开展骨髓捐赠志愿者的报名接待工作,包括北京、上海、天津、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重庆、河北,凡是年龄在18岁到55岁之间,身体健康,没有任何遗传病和传染病史的公民,不论性别可以就近到当地的红十字会报名捐献骨髓,检测费用由红十字会支付,中国红十字会的骨髓捐赠热线电话是010-65126600。)

  朱:关于咱们中华骨髓库的建设,我们有没有一个时间表?

  王立忠:按照四百分之一到万分之一,我们专家估计能够配得上要十万个资料,对中国12亿人口来说,18岁到45岁人口也有6亿多,所以只要是工作做得好,经费到位,应该说争取最近几年内不是问题。当然十万应该说是最低的要求,美国已经有450万了,我们应当再增加,经过几年努力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朱:您觉得接下来的问题是不是还是资金的问题?

  王立忠:接下来大概有这么几方面吧,资金是首先的问题,也要靠工作,因为红十字会是从事人道主义的救助团体,红十字会法赋予我们能够募捐,所以我们既要进行募捐,也要做工作,当然政府也表示支持,中央政府是这样,地方政府有的地方比如辽宁、陕西他们也都表示支持,但是募捐一定要跟政府的支持结合起来,光募捐政府不支持,募捐的力度就达不到要求,我们也不能把责任都推给政府,所以首先要解决经费的问题。第二是经费解决之后宣传工作很要紧,让大家知道,就像我们无偿献血一样,一开始大家也不接受,前几天开会不是有50%左右的临床用血是靠无偿献血来的,所以这有一个过程,只要宣传到了,尤其我们的办法不是真正的取骨髓,是取一些造血干细胞,应该说是可以的,再一个是大量的组织工作,总会做什么,省会做什么,实验室做什么,这些方面做好了应该没问题。

  朱:您觉得时间也不会太长?

  王立忠:我估计五年之内,如果2000年算起五年之内应当搞到十万份,我说得比较稳妥一点。

  朱:您觉得还是很有信心?

  王立忠:应该能办到。

  朱:在这方面张处长您认为除了咱们红十字会要牵头,各分会还有各方面,包括社会的企业,您觉得应该做些什么加入到这个行列中?

  张:我想因为上海搞得比较早,上海红十字会最近就跟共青团市委一起发动青少年学生,这些年轻人在高校中踊跃的宣传动员,有一批志愿者非常热心,这些社会各界的志愿者组织起来帮助我们一起宣传发动,包括募集资金都可以发动起来,我想会更好一些。但是有一个问题我们在工作中也经常碰到,就是青年学生的热情高,他一哄而起,我们现在就希望稳妥一点,想好了再来报名,因为我们的检测资金真是很困难很困难的,就不希望他入了库的资料——

  朱:真要用的时候他又变卦了,这确实也是问题。

  王立忠:希望他的入库资料永久有效是最好的,当然这保不齐都会有一部分流失,由于身体各方面的因素,这是奉献爱心的活动,你要真正的发自内心的,我要帮助一个人来捐献自己的造血干细胞。

  朱:最后我也想问一下王总,您帮隋继国出了一本书,也在你们公司的帮助下筹办了这样多的活动,接下来在这件事上您还有什么打算?

  王锋:我也希望中华造血干细胞资料库能够早日建立起来,再一个我也希望隋继国同志能够恢复健康,作为我的朋友,作为我的战友或者说作为我的兄弟来讲,应该说我们在这一年的经历中也结下很浓厚的友情。实际我们做的事情也自然不自然的融入了咱们红会的宣传活动中去了,我们今年搞的活动包括去年的活动基本都是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希望听众朋友能够在这方面也能够响应号召,为咱们中华造血干细胞早日建立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

  朱:今天的话题我们暂时进行到这里,我们常常说生命是宝贵的,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为了让更多白血病患者早日得到治疗,我想身患双癌的隋继国在与疾病抗争的同时还要以自己特殊的方式为中华骨髓库的筹建在尽力,我们这些健康人更应该将自己的骨髓捐献给那些最需要的患者,用我们大家的爱心点燃生命的希望,非常感谢王会长、张处长还有王总来到我们节目作客。我还想代表我们编辑部的全体编播人员,代表所有关心隋继国的听众朋友向躺在床上的他问声新年好,祝你早日康复!

  (音板:《午间一小时》周年回访:《祝福你,朋友》

  2001年4月2号播出《用爱心将生命延续》讲述了一位尿毒症患者杨桂芬和自愿捐肾的好心人马大姐之间的感人故事,虽说这一善举最终因为两人的血型等因素不匹配而没有结果,但是两位伟大母亲之间的真情故事却始终荡涤着我们的心灵。据了解,杨桂芬目前依旧在等待与她血型相匹配的肾脏来摆脱每天做透析维持着生命的日子,而好心人马大姐仍然在为无偿捐肾而奔波忙碌,她期望有一天能把自己的肾捐出去帮助需要得到帮助的人。让我们在这里默默的祝福他们,愿杨桂芬一家早日能够过上幸福的日子。

  2001年7月18号播出《朋友》,讲述身患白血病的何华斌和他的朋友们的故事,节目播出后在听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许多听众打来电话向何华斌表示问候并捐款表达自己的心意,我们节目也就何华斌的情况做过多次反馈,并一直和他的朋友保持着联系。今天是12月26号,何华斌正好做完了骨髓移植手术,目前何华斌的情况很稳定。

  2001年9月12号播出《生命因你而精彩》,讲述了乔文娟帮助白血病人蒋友清的故事,蒋友清由重庆参军到济南,患病以后得到了兵妈妈乔文娟的关怀,在乔妈妈的陪同下,蒋友清来到北京就诊,他的病牵动了济南、洛阳和北京许许多多人的心,蒋友清的医疗费已经在各方面的关注下解决了,但是到现在,他仍然在等待着与他相匹配的骨髓,等待着生命的希望。

  2001年10月17号播出《生命的渴望》,讲述了内蒙古包头市社会各界热心捐助18岁白血病患者韩鸿鹏的故事,在节目中他的姐姐韩艳霞告诉听众,经过北京人民医院检测,姐弟俩的骨髓配型完全一致,但是所需要的30万元资金令他们一筹莫展。节目播出以后,很多热心听众自发为韩鸿鹏捐款,据中华红十字会介绍,两个月来共收到专项捐款18000多元,目前韩艳霞还在为弟弟需要的骨髓移植费用而奔波。

   订短信头条新闻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发表评论短信和E-Mail推荐】【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午间一小时》周年回访:为贫困的孩子编织梦想(2002/01/07/ 13:48)
11月29日《午间一小时》:校园民主竞选引发的思考(2001/12/31/ 09:20)
12月21日《午间一小时》:“天才”儿童怎么成才(2001/12/26/ 09:06)
9月20日《午间一小时》:纲领是一面旗帜(2001/12/26/ 08:59)
《午间一小时》:出入境管理新举措(2001/12/25/ 14:05)
12月14日《午间一小时》:牵手世界,中国广告还有多远(2001/12/21/ 17:46)
12月19日《午间一小时》:盲人孩子的光明世界(2001/12/21/ 15:18)
12月7日《午间一小时》:年终考核究竟应该考核什么(2001/12/20/ 16:41)
12月8日《午间一小时》:妈妈的心愿(2001/12/20/ 13:08)
中央电台-新浪网联合采访冯锦华及家人实录(2001/12/19/ 16:27)
中央电台《午间一小时》专题


新 闻 查 询
订实用短信,获赠超大VIP邮箱、个人主页、网上相册!
发祝福短信得大奖
对方手机
发送内容[最多60字]

选择闪电方式 您的手机
您的密码
索取密码  
千首新浪短信点歌
闪电传情不看不行


新浪商城推荐
岁末精品打折!
  内衣秀专题
  • 火辣性感内衣秀
  • 情趣内衣
  • 品牌内衣
  • 可爱内衣
  • 特色内衣店铺
  •   数字MP3专题
  • JNC 882
  • JNC 883+
  • JNC 892
  • MSC N64
  • JNC W3900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