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北京地区铁路春运票价上浮的第一天,北京西站、北京站和北京南站上车人数达到23万,形成春运开始以来的第一个客流高峰,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客流相对平稳,秩序井然。人们将这一切归功于前不久召开的铁路票价听证会,“决策过程透明公开了,百姓心中有数儿了,政策效果也就明显了。”
多了“加班儿服务的”少了“按点儿吃饭的”
昨天虽是春运票价上涨的第一天,但记者在北京站和北京西站看到:大多数购票的旅客对此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一位准备购票回成都的打工仔说:去年是无论硬座还是卧铺,一律上涨30%,而今年硬座上涨15%,卧铺涨20%,所以今年的票价没让他感到什么压力。
记者从北京铁路分局了解到:昨天北京铁路分局共开行临客36列,也是开行临客最多的一天,增加了烟台、宜昌等方向。北京开往上海的临客昨天达4列,加上21次、13次等固定列车,北京至上海的火车已达每天8列。
春运客流主要是返乡过年的民工,西站始发列车的开行方向集中在四川、安徽、河南等地,所以,大部分民工客流要在西站上车,使得北京西站面临很大压力。春运开始以来,平均每天西站上车人数比北京站多2.5万人。春运第一天,西站上车人数只有6万左右,而昨天,这一数字已超过9万,预计今天将直抵10万。北京西站已经提前安排好临时候车区,也制定了客流大幅度增加时的应急措施。据北京西站站长金力介绍:如遇候车人数暴涨,西站可能采取暂时停售站台票的办法,控制候车室内和站台上的人数,以保证安全。
记者在西站看到,大多数售票窗口排队人数不超过10人,售票人员还对那些挑拣车次的旅客进行引导,以保持列车客流均衡。据了解,春运期间,每天北京地区至少有400名铁路售票人员为旅客服务,他们中的很多人每天要连续工作12小时,午饭的时间被限制在10分钟以内。很多售票员为了减少去洗手间的次数而不敢多喝水。(本报记者高杉通讯员罗平)
多了“拎皮箱的”少了“扛被褥的”
中午1点,记者来到北京站,从过街天桥上看去,站前广场没有想象中的人山人海,甚至在部分地方出现了几十平方米宽的刺眼的水泥地面。出站口附近的几个售票窗口全然不见买票的“长龙”。往年进站口绕着圈子进场的壮观场面至今还没有出现。北京站二楼的4个候车室里椅子基本全部占用,但是,两排座椅间的走道依然畅通无阻。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大量的客流已经在票价上涨之前离开了北京。从北京站站前广场到各个候车室内,记者发现,几乎没有扛着被褥的民工,也没有成群结队的学生,他们大多是拎着拉杆箱和手提包的在京经商的生意人及少量的学生。
在售票窗口,记者随机问了几位排队的旅客,他们基本上持两种态度,一种是无所谓,因为总的来说,今年的票价涨得并不是特别高,而且也拉开了档次,相对来说还是合理的。另一种态度是无可奈何,因为不管涨不涨,该回家还得回,一个人在外过年的滋味太难受了。
从眼前的现象来看,票价上浮的第一天,客流似乎并没显出特别的多或少,基本上与往日持平。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吗?据铁路方面介绍说,之所以出现上述现象,原因有两方面。
一是早在春运开始前(即从1月13日到1月28日),北京地区的临客就已经提前开通了60多列,总共发送旅客258万,其中民工近30万,学生20万。从2月3日开始,北京地区每天增开33对临客,开设窗口500个,比去年多了170多个窗口,这才使各个窗口前没有形成“长龙”,除了特别紧张的一些车次外,不少旅客可以买到近日的车票,广播里还时不时播出有当日卧铺的消息。据了解,平时北京地区的硬座约11万张,而今年春运期间硬座达到了14万张。而且今年北京地区在增加硬座席位的同时没有撤减卧铺数量,尽量满足不同层次旅客的需求。
铁路工作人员解释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大量的车次为夕发朝至,这些车集中在下午4点到夜里11点发出,因此,中午整个车站显得较为平静,但是晚上客流量骤增。据了解,昨天北京地区发送的旅客达23万,是春运以来最多的一天。(本报记者陈春彦)
多了“买站台票的”少了“街头倒票的”
当记者来到西客站时,满广场的人仿佛没有下脚之处。在这些人群中,更多的是提着编织袋、灰头土脸的外地民工。
在广场西侧开了20个临时窗口,从早上7点一直到下午5点出售当日全国各站的车票。当日的票也大多是站票,不过能够快点回家已经是这些离家很久的人的最大心愿。记者发现直到5点,还有很多人抓住这最后的时间买当天的回乡票。在广场东侧,由于买站台票的人很多,西客站又特意多开了四五个售票口,还区分开送站站台票和接站站台票。据北京西站公安段的陆先生对记者说:“为了更好地迎接春运,我们从去年12月1日就开展了‘冬日治安整顿活动’,主要打击以票贩子为主以及周边的一些犯罪活动,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你也可以看到,现在西客站的治安很好,基本看不到票贩子。”
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介绍说:“涨价作为一个分流的手段,应该说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本报特约记者鲁燕华)
多了“公开的”少了“瞎跑的”
有关人士解释说,出现昨天这种情形,除了铁路部门的努力以外,去年召开的铁路票价听证会像一只无形的手在发挥着作用。一位山东的装修队长告诉记者,由于媒体的大量宣传,使得铁路票价调整的消息早早地在社会上传播开来,他手下的工人一个月前就惦记着如何回家。
记者问他,往年涨价也都发布公告,为什么今年就走得早一点呢?他笑着说:“我们这些人整天忙着干活,哪有时间看新闻什么的,要不是今年到处都在说涨价的事,我们也不清楚。以前有的老乡是到买票时才知道涨价了,今年不是还搞了听证会吗?弄得热热闹闹的,大家都知道了。”(本报记者陈春彦)
多了“上车就走的”少了“拥挤排队的”
记者昨日来到了北京市最大的长途汽车站——赵公口汽车站。
在售票窗口,记者看到有相当一部分乘客是带着行李直接前来购票,然后马上就乘上汽车的。下午4:50,一位先生买了一张去塘沽的车票,然后乘上了10分钟后开的汽车。记者了解到,车站只卖当天的车票。
赵公口汽车站的清洁工冯国金告诉记者,由于疏导及时,购票和上车的效率也比较高,因此没有出现人多拥堵的现象。在卖票的间隙,记者采访了该车站售票员李梁。她告诉记者:“平常一天也就卖出去1万张票。现在我们平均每天都卖出4万张。”赵公口汽车站现场管理员王连福说:“从早晨5点至上午10点是他们站最忙碌的时段。比如,早晨6点20分,同时有四五辆车发出,而6点30分,又同时发出六七辆车。”
王管理员还告诉记者,为了迎接春运,站里很早就做了动员,也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公路管理部门提出:100%不许涨价,100%不许超载。我们严格执行,旅客也很欢迎。”王管理员认为,公路客运很好地缓解了铁路、民航运力不足的问题。“我们去的地方一般都是铁路不去或者不停的地方,而相当多的民工又是来自这些地方。此外,还有一些人去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却买不到火车票,于是到我们这里乘坐汽车也同样能方便、舒适、快捷地到达目的地。”(本报特约记者丁峰)
订短信头条新闻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参加2002十大传情言语短信评选,赢取精美情侣手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