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阿拉善3月19日电(记者姜在忠 柴海亮 殷耀)
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郊,策仁毕力格是一个无人不晓的育肥羊大户,而在两年前,他还是生活在贺兰山中为拮据生活时常犯愁的一位蒙古族牧民。
“如果,我不走出大山,现在我肯定还到处找人给孩子借学费。”策仁毕力格站在自 己100多平方米的育肥羊舍饲旁说。这里每年育肥出栏肉羊1000余只,给策仁毕力格带来3万余元的收入。
1999年,为了保护和恢复贺兰山生态,阿左旗政府实施了贺兰山退牧还林搬迁转移工程。策仁毕力格一家四口是首期移民户之一。当时他家仅靠放牧200余只山羊为生,由于草场退化,羊都“营养不良”,产绒少,肉又卖不上价,全家每年收入不多,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虽然,对这个祖祖辈辈生活的大山充满了无限的眷恋,但他还是响应政府的号召,走出了贺兰山。
迁到新住地后,他发现可供放牧的草场仍旧少得可怜,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观察,他发现舍饲育肥羊的市场十分看好。于是他卖掉原有的一半山羊,并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建起了节能、保温的圈舍,办起了育肥羊场,由此走上了一条致富之路。
据阿拉善盟行署提供的材料显示,全盟有近万个农牧民家庭迁移出原先居住的“穷山恶水”,其中超过90%的移民户生活状况比先前有较大的改善,超过60%的生态移民户像策仁毕力格一样,走上了致富路。
阿拉善盟盟委书记陶克说,生态移民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使他们的生产、生活得到明显改善,使他们中的能者尽快富起来。为此,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引导和扶持,多创造条件,另一方面移民自身要尽快转变生产、生活观念,要多思变。
据介绍,在过去的几年中,阿拉善盟已在水土条件较好的地方,集中连片开发10个大中型人工生态绿洲,总面积30万亩,并以此通过发展绿洲综合生态农牧业,为2万多生态移民创建了新的生存及致富之地。阿左旗嘉尔嘎勒赛汉镇孪井滩农业综合开发区是最大的人工生态绿洲,也是阿拉善盟最大的移民村。政府投资数千万元从宁夏中卫县经四级扬水引进黄河水,开发水浇地面积11万多亩,安置生态移民7000多人。并且,在当地政府的组织引导下,这些在原住地人均收入都不足1500元的移民家庭,通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农区畜牧业,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600元,实施整体脱贫,
韩文军,是记者在孪井滩移民新村见到的一个移民牧户,他6年前从阿左旗豪斯布尔都苏木浩坦淖日嘎查迁来。韩文军告诉记者,搬迁前,他们嘎查的草地退化得基本只剩一种叫白茨的草,不论冬夏一刮风到处都是沙,母羊瘦弱得不怀胎,全家人均纯收入不到800元。移民孪井滩后,他逐渐学会种地,并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发展成为年养猪20头的专业户,还种植大棚蔬菜。去年全家4口人年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现在,韩文军一家不仅住上了砖瓦房,而且还添置了彩电,摩托车,装上了程控电话。他感慨地说,移民给他带来了幸福生活。(完)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15秒快速订短信 精彩资讯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