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写下这句多少有点媚俗的话,是因为这几天发生的几起关于大学生的丑闻。
一是成都某名牌大学的一名大四学生将女友的一只宠物狗放入微波炉烤了整整一分多钟,致使那只可怜的小东西耳外被烤得溃烂了四块,整个耳廓被烧得全部水肿,医生说:如果再多烤个十几秒钟,恐怕这只小狗的血液就要沸腾起来了。
二是北京某高校的大学生马忠义夜半闯入女生宿舍意欲杀害女同学,他的目的听起来有点令人匪夷所思,居然只是因为杀了人之后就可以被枪毙了,他的目的是为了寻求身心的彻底解脱。我完全理解那只可怜的小狗在微波炉里面忍受着堪称最恐怖刑罚时的无助和绝望,我甚至可以隐约听到小狗的皮毛被烤化时那令人窒息的滋滋声,我当然也能感受到那种深更半夜在厕所被人用刀指着咽喉的心悸,这一点毫无疑问。
但在大家以一种近乎同仇敌忾的情绪开始义愤填膺的时候,有一个看似细节的问题却让我觉得隐隐不安,那就是在这两篇新闻稿中,“大学生”这一通常语含褒义的字眼被用得过于频繁了,那篇虐待小狗的新闻,短短三四百字,“名牌大学学生”、“大四学生”、“大学生”等词语被引用了5次之多,这似乎让人感觉到,如果不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大学生”这几个字,这篇新闻也就没什么重要性了。
北京那名大学生欲劫杀女同学的新闻稿中,“大学生”这三个字也被反复引用。具体次数我没有去数,但我清晰地记得,马忠义的名字和他那张双眼满含泪水的图片,被不加任何处理地搬上了网站,而之前通常的情况是,报纸在刊发警方抓获卖淫女和嫖客的图片时,照例也会对图片作一些简单的处理,以为他们留下一条后路的。让我们来作一个假设,倘若这两起事件中的主角都不是大学生,而是一般的工人抑或农民,这两起事件还会不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引起这么多的唾骂声呢?我想应该是不会的,正是因为他们是大学生,记者们写得才带劲,读者们看得才起劲,当然,骂得也更酣畅淋漓,说得不客气一点,在铺天盖地的怒斥声中,不少人是会得到一种得窥隐私的快感的。
在一般人的逻辑中,大学生这几个字多少是被罩在理性、骄傲和光荣这些光环之下的,当这些光环一旦褪去,我们发现原来他们也可以如此脆弱,如此丑恶的时候,首先感情上便会有些接受不了,就像赵薇穿上军旗装、伏明霞套着写满脏话的裤子出镜一样,那是万万不可饶恕的,说到底,倒有点受骗的感觉,以前的那些羡慕崇拜一下子都打了水漂了。倘若是换了其他人,那自然又是另当别论了。在这样的思维定式下,大学生、明星们的错误被扩大一些、多忍受一些口水,也应该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无论是大学生还是明星们,他们所犯的错却不会因为我们的唾骂而被无限放大、他们作为一个个体,会犯普通人犯的错误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关键是,当他们走上歧路的时候,舆论能否像对普通人一样善意地拉上一把呢?还是一鼓作气地乱棍打死。窃以为还是应该选择前者为妙,因为我们没有权利剥夺他们像普通人那样改正错误的机会。再直白一点,他们也是普通人。
随着近年来我国大学的不断扩招,现在的绝大多数大学生早就成了流水线上出来的“工业品”,而远非过去那些精雕细琢的“珍品”了。倘若仍是用以前那种苛刻的标准来要求他们,未免显得有点不近人情。我们更应该以一种平常心来看待他们犯的一些错误,口诛笔伐也好,群而攻之也好,只是别再以大学生的名义举起舆论的“刀子”了。
墨冰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15秒快速订短信 精彩资讯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