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尘暴形成时当地风速可达40米/秒 ■摄影/本报记者 贾婷
本报记者深入蒙古国南戈壁省目击沙尘暴形成全过程
本报记者王苓芳自蒙古国南戈壁省报道当地时间昨天中午12点左右,南戈壁省刮起今春最大沙尘暴。蒙古国南戈壁省气候环境中心主任卓里格告诉记者,有些地区的最大风速达每秒40米,即便是省府达兰扎达噶德,最大风速也达到了每秒24米。“这是今年春季刮起的第二场如此强烈的沙尘暴,其强度甚至比3月19日的沙尘暴更猛烈。”卓里格说。
昨天早上记者驱车前往南戈壁省南部事实县采访前,当地收音机预报当天将有沙尘暴天气。九点半,呼尔盟县内忽然刮起大风,风速高达每秒16米,透过县政府小屋的窗子记者看到,地面的沙子伴随零散雪粒沿着风向迅速向东南推进。11点左右,采访完县长,坐在牧民达瓦位于戈壁中的蒙古包内,记者听到风吹着蒙古包的顶棚呼呼作响。十一点半,返回达兰扎达噶德途中戈壁上早已风沙漫天,由于能见度极低,很难辨清道路,即便在当地人的带领下,也差点迷路。12点汽车回到南戈壁省省府,此时正是沙尘暴最大时,路上放学的学生被风吹得东倒西歪。记者下车采访,不得不站稳脚跟,否则就会被风吹着跑。只短短的几分钟,耳中、鼻中、口中就都是沙子。
12点30分在达兰扎达噶德的气候环境中心,记者看到用木板钉的院墙已被大风吹倒。卓里格告诉记者,沙尘暴的强度有望于晚上8点左右减弱,4月16日的风速有可能减弱至每秒18米。记者原计划下午前往风速最大的四省采访,却被告知这样的风速汽车在行进中很容易被掀翻,此外由于能见度低有可能会迷路,所以只能改变计划。
记者看到虽然这样的风速在达兰扎达噶德也并不常见,但居民对此早已习以为常了。小商店营业、人们出门办事、学生上学丝毫没有受到影响。沙尘暴刮起一个小时后,走在路上的每个人都戴着帽子、围着头巾,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密密。虽然风沙对省府、镇上的居民影响不大,但对牧民来说带来的损失却是惨重的。
为了找到更适合放牧的地点,牧民们不得不长途跋涉。然而70岁的达瓦却选择仍留在县里,虽然从去年12月到现在,由于缺少牧草,他的羊已经从300多头饿死到150多头。“牲口饿得只剩皮包骨头了,有些只要轻轻一碰就会倒下,再也爬不起来。这两年的风沙太大,草的长势很不好,牲口没有吃的,现在只能借钱买草喂羊了。”达瓦告诉记者,“一包草,25公斤,2300图(近18元人民币),一打开只要一眨眼的工夫就被牲口吃光了。”
达瓦告诉记者,他每天都从收音机中收听天气预报,每次预报有沙尘暴天气他就会早早地把牲口赶到棚圈中,今天也是如此。“我们县虽然不是受沙尘暴影响最大的县,但沙尘暴来的时候也是很危险,整个蒙古包都会随风不停地抖动,蒙古包的周围都要用重物压住,否则很有可能被风掀翻。”离开达瓦的蒙古包时,旷野里的风沙正大,老人的蒙古袍随着大风鼓胀翻动。望着脚下的戈壁以及不远处棚圈里的牲口,老人企盼着今年春雨的早日到来,“这样草会固沙,风沙减弱,牲口也会有足够吃的”。
在采访中,牧民、政府官员们同时提到的沙化加强,风沙加剧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连年干旱。“如果能在人工降雨方面加强合作,引进人工降雨设备、和相关专家合作,相信干旱缓解之后,沙尘暴很快将减弱。因此我们非常希望能和中国有关方面就此展开合作。”南戈壁省省长、南戈壁省气候环境中心主任、呼尔盟县公民代表呼拉尔主席在采访中不止一次地这样提到。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掌握国航坠机事件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