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抗旱,当前第一要务。黄蔚山 廖青/摄 图:使尽全力抗旱。黄蔚山 廖青/摄
图:村民运水吃。黄蔚山 廖青/摄
目前广州虽旱情不太严重,但专家提醒———
用水依旧慨而慷广州迟早捱水荒
本报讯 “旱魔”继续肆虐南粤大地,广州已难再独善其身:从2002年1月1日至今,广州的降雨量只有179.3毫米,还不到多年平均值的一半!然而,广州人一仍其旧“大花洒” 。水利专家指出,如果广州人再不加强节水意识,不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广州人迟早会受到“水荒”之苦!
气象部门最新的监测显示,预计在本月上旬广州并无明显的降雨过程,相信高温干旱的天气会持续到入夏。目前,广州虽然降雨量明显减少,但专家表示,还是处于轻旱状态,广州今年的干旱并不算太严重。
专家认为,这次秋冬春三季连旱虽未给广州带来明显旱情,不过间接的影响却不能忽视:全省范围的干旱必然会使河流的河水总量下降,从而降低了河水对污水的稀释作用,进而影响到水质;干旱必然会使广东境内江河出海口的水位下降,造成咸潮上溯。这两大“暗潮”要到雨季到来之时才会消除。
尽管旱情令用水面临一定的考验,但广州人用起水来仍然十分潇洒。据调查,2000年广州人均日耗水量为245升,到了2001年猛增至334升,远远高于全国人均每日用水量218升的平均水平,高居全国榜首。据了解,目前广州每吨的居民用水是1.27元,其中包括0.27元的排污费,还不如一支雪糕值钱。前不久,政府有意出台阶梯水价政策,希望以价格杠杆“撬”醒人们的节水意识。
专家指出,广州对污水处理的成本相当于生产一吨净水的好几倍,而且水资源重复利用率很低,可以说,广州潜在的水资源危机非常严峻。如何科学、合理地节约用水是缓解“水荒”的必由之路。市民那种粗放的用水观念及对水资源的日益污染,才是缺水的真正威胁。
本报记者赵燕华 通讯员粤水婷 何夏江
旱地龙出马重灾区救急
省三防办紧急调拨30多吨抗旱剂
本报讯连日来,紧急调往广东各地支援抗旱的物资中,有一种叫“旱地龙”的产品颇受灾区人青睐。水利专家透露,“旱地龙”是国家防总多年来致力推荐的植物抗旱剂,但是由于广东一向有水资源丰富于全国的优势,因此“旱地龙”便长期被“打入冷宫”,直到当前遭遇历史少见的旱魔肆虐,“旱地龙”才在南粤大地引起重视。
专家介绍,原产于新疆的旱地龙对庄稼最大的优点是“遇旱抗旱保产、无旱节水增收”,这种集保水、杀虫、治病、营养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抗旱保苗剂,以天然低分子量黄腐植酸为主要成分,并含有植物所需要的多种营养素和16种氨基酸以及生理活性强的多种生物活性基团;喷施一次可持续有效半个月到一个月;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水果蔬菜、林木花卉等各种植物可以广普性使用;不仅没有副作用,而且与农药混合使用还可以减低农药毒性、减少用药量、增强药效;同时还可以疏松板结土壤、改良植物品种等。
据省三防办专家称,目前30多吨“旱地龙”已经调配完毕并且陆续运抵粤东等旱情严重的地区。
(赵燕华粤水婷)
梅县:跨省买水吃
本报梅州讯广东梅县旱情蔓延,已有上万人面临饮水困难,受旱农作物总面积达到46万亩。
记者从梅县松源镇横坊村了解到,300多户人家的上千个水龙头已经超过40天滴水没出。该镇的李镇长告诉记者,为了尽量保证农作物和居民用水,2月底他们从邻近的福建山径村干部商量,从该村附近的小水库引渠抢水,已用去17000元。现在,山径村同样干旱,水也越来越少,解决群众吃水问题已成为该镇领导的首要问题。
据了解,梅州市委市政府今天一早号召梅州干部职工捐款抗旱,支援灾区,把旱情减少到最低限度。
(黄蔚山饶延志)
湛江:水库成旱地
本报湛江讯记者昨天获悉,目前湛江有214.92万亩农作物受旱,占湛江春种总面积的48%,其中严重受旱86万亩,10.45万人饮水困难。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湛江市麻章区湖光镇的祝美水库采访,只见水库底已干涸,库底的涂泥在强烈阳光暴晒下龟裂。在库底里行走时,真不敢相信是置身于往日的水库之中。据悉,麻章区区领导每天带领10万多干部群众奋战在抗旱第一线。
据介绍,今年湛江干旱持续时间长。从1月至3月,湛江基本无雨。其次是今年干旱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带,而过去长期苦旱的雷州半岛西南部地区,部分治旱工程正发挥效益。
(袁增伟刘庆航)
从化:荔枝树叫渴
本报从化讯到今天止,从化市荔枝产区已进入持续10天的抗旱大战,农民们纷纷架泵抽水、挑桶担水或用摩托车运大胶罐装水浇灌受旱的荔枝树。
据悉,从化市今年春旱严峻,4月份仅有24.4毫米雨量,是常年的六分之一。从化市政府近日召开抗旱工作会议,发动各镇村迅速组织人力、努力抗旱、缓解旱情。
虽然从化市水果生产形势估计不错,但抗旱保产是当前重中之重。按已经收成的青梅来看,从化青梅挂果面积1.1万亩,产量3500吨,增长30%;荔枝挂果面积20.7万亩,预产万吨以上,比创历史纪录的1999年可能增加25%左右。
(嘉乐璐志伟)
一首歌声,两份祝福,万张贺卡免费送母亲!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获得重大新闻突发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