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特约记者伍旭东 通讯员何天进
东海斩浪砺神剑,南海深处听惊雷,北国密林闪霹雳,天安门前驭巨龙。中国战略导弹部队某旅曾走过令世人瞩目的辉煌历程,3次受到中央军委通令嘉奖,荣立集体一等功,被誉为“神剑第一旅”。
超常上下破惯性 优秀者胜出
新世纪初年,一个新出台的干部调整方案把“第一旅”上下搅得沸沸扬扬。
这个搅动全旅的方案主要内容很简单:让12名只有上尉军衔的副营职干部走上营长、科长岗位。
有“上”必有“下”,简单的方案蕴含着敏感问题,尤其是需要“下”的同志没有一人犯过错误或受过处分,而且大多参加过重大军事演习,立过功。然而,按照该旅“会带兵、能打仗、技术精”的硬杠杠一卡,他们只能“下”。第一次碰上这种事,有人想不通,甚至公开“叫板”:我又没犯错误,凭什么让我下?
“上”的更是引起一片震动。12个预提的营长、科长,大多不满30岁,有的比自己的前任小近10岁。于是,一些人心理不平衡:“我当连长时,他刚大学毕业,凭啥跑得这么快?”有的则担心这样做会提了几个人,打击了一大片。
旅党委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压力。按说,预提的这12个人,论学历都是本科毕业;论能力,军事干部都是工程师、技术能手,政工干部也能军政岗位互换,称得上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巨大的阻力就来自那个看不见、摸不着的论资排辈的思维惯性。平庸者靠这个惯性谋得好处,而优秀者往往在这种惯性中被磨去锐气。不破除这种思维惯性,优秀人才何以能脱颖而出?旅党委如期将方案上报,得到上级党委批准。
这批年轻干部上任后果然不负众望。一营营长施湘阳带领5名新毕业的大学生刻苦攻关,很快搞出了某新型导弹仿真模拟训练器材,使部队训练手段发生了革命性变革。六营营长查显发上任当年,就使这个全旅闻名的后进单位,在二炮新装备形成战斗力现场会上崭露头角,一跃跨进二级发射营行列。
科技素质壮群胆发明捷报传
这年初春,一批新装备运到该旅,准备交付使用,厂家、军代表、部队三家联合对其开箱检查。操作中,战士赵长宝仅凭听到的一丝细小的“杂音”,就断定该装备某核心部件存在问题。在场的专家们不信,要求当场进行测试。结果,经过数百组数据对证,证实了小赵的判断正确,厂方只得将百万余元的装备返厂修理。
常与该旅合作的航天专家们,对这样的场景不陌生,对这支队伍的变化感受也最深。以往,导弹由专家研制好后,部队只管使用,一些官兵对手中的武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别说提什么建议。如今,官兵们不仅能熟练掌握手中的武器,还能与专家们就武器性能、改进等技术问题进行探讨、对话。
某型导弹武器装备,技术复杂,造价昂贵。一方面,为了熟练掌握操作要领,官兵需要反复实践;另一方面,因武器使用寿命有限,不允许在实装上操练过多。为此,该旅决定自行研制该装备模拟训练系统。
他们以最快的速度研制出了第一套常规导弹部队“模拟训练系统”。这套系统从部队占领阵地,到指挥操作、实施发射,均可以在模拟器材上进行,还具有故障设置、操作监控、考核评判等功能。官兵们不出营院、不到阵地、不动实装,即可实施全方位、全系统、全要素训练。
安全发火机构是武器装备上的一个核心部件,使用寿命非常短,部队每操作一次,都要付出很大代价。仅此一项,每年要消耗近百万元。战士王兴国提出研制安全发火机构等效器的建议后,旅领导不但专门给他腾出科研用房,提供专项科研经费,还指派一名富有经验的工程师和几名大学生协助他。
王兴国不负众望,很快研制出完全可以替代原装的模拟器材,其造价不足千元,可操作次数却比原装增加了50倍。王兴国因发明有功,被破格提干。
为使部队实现没有装备能训练,有了装备能打仗的目标,在某新型武器还未定型列装前,一批年轻的大学生干部凭着满腔热忱和一股钻劲,虚心向参加试验的航天部专家、军代表以及厂家的工人师傅们请教,提前掌握了该武器的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一套与原装完全一致的仿真系统,使部队超前训练得以实施。
练兵围着战场转岂可怕风险
翻开该旅历史,我们一眼就看到了那段“走麦城”的经历:旅里组织紧急拉动,出发的信号弹升空之后,铁甲巨龙没走多远,装备就开始趴窝,按规定时间到达集结地域的,还不到全部主战装备的三分之二。
问题出在哪里?论装备维护,台台装备都擦得溜光锃亮。可就是这“溜光锃亮”掩盖了装备使用性能的检查,结果把装备保养成了绣花枕头。为了让这支带轮子的部队随时拉得出、走得动、联得上,旅里决定:每月的装备维护周,将所有带轮子的装备都拉出去,在动中检验部队。
没想到出师不利。第一次拉动演练,车队还未跑出20公里,一辆大型导弹发射车就滑入稻田,险些倾覆。官兵们惊出一身冷汗,以为险情会让旅领导收心罢手。谁知第二天晚上,旅里照样向部队下达了继续拉动的命令。
“训练场上怕担风险,战场上就可能掉脑袋”。正是凭着这种清醒的认识,他们不但没有在风险面前退缩,反而将拉动距离由原来的50公里增至100公里,且不断变换方向,专门找蜿蜒起伏、凹凸不平的路段跑。终使部队的战备水平达到全军最高标准:即,不经临战训练,不经人员装备补充,就可完成作战任务。
10载磨砺,这支年轻的导弹劲旅羽翼渐丰,成为共和国的拳头部队。
照片:夏寒冬摄
世界杯新闻订阅:精彩进球,一个不容错过!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获得重大新闻突发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