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撰稿人徐焰
一个人如果封闭就会变得愚昧、僵化,一个国家如果封闭就会落后,失去活力,一支军队如果封闭就会目光短浅、战斗力水平下降。
所幸,中国共产党在建军前就敏锐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从建军起,就始终坚持学习 、吸取世界先进的建军思想,把它与人民军队的实际相结合,运用在中国军队建设的方方面面。
75年来,人民军队始终关注着世界军事前沿,学习外军的先进之处,也为世界军事宝库贡献着中国军人的勇敢和智慧结晶。
在积极参与中开阔视野,在双向交流中吸取营养,在对外交往中展示素质。已有75年历史的中国军队,今天正以威武、文明、开放、进步的形象,出现在世界面前。
起义建军:学习世界最先进军事学说的结果
75年前的8月1日凌晨,南昌城头的枪声宣告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人民军队诞生。75年后再回首,我们看到,中国共产党从建军起,就一直在努力学习世界最先进的革命建军思想。
过去,在一些人的印象中,人民解放军建立初期以及革命战争的历程都是在大刀、梭标、农奴戟等落后的物质基础上奋起,是单纯“小米加步枪”的历史。其实,这样的描述具有很大的历史片面性。中国共产党人当年立足的物质技术水平,较西方国家确有巨大“代差”,然而,他们一直在努力学习世界最先进的革命建军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民解放军建军的过程,也就是用最先进的思想改造旧军事传统的过程,是面向世界、向现代化探求前进的过程。
政治工作、党代表制度和军队内的民主,都吸收了法国大革命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先进经验
近代中国,积贫积弱。那些抽大烟、身体虚弱不堪且武器简陋的清末和民国初年的军阀部队,从来都是西方列强耻笑的对象。中国共产党从创建初年,就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暴力革命学说,此后又“以俄为师”培养军事人才。虽然起点落后,但采取这种“站在巨人肩上”的方式能建设起一支全新的革命军队。
从1922年开始,留学法国的周恩来、蔡和森等人便研究法国大革命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军事经验,刚入党的朱德也先后到德国、苏联学习军事。1924年,国共合作建立黄埔军校后,周恩来等人便在苏联顾问帮助下,在校内创建政治工作、党代表等中国旧军队从未有过的全新制度。
同年11月,中共广东区委建立起自己领导的武装铁甲车队,翌年又将其扩编为第四军独立团(这些部队名义上属于国民革命军的编制,尚不能说由共产党独立领导)。军中建立了共产党组织,装备和战术都依照苏俄红军,军官基本上都由黄埔军校毕业的共产党员学员担任。在从苏联留学军事归国的叶挺指挥下,在1926年夏秋的北伐中,独立团战功最为显赫,并扩编为两个师,成为后来发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骨干力量。
外国建军模式,并不能完全符合中国特定的国情。但中国共产党人从创建军队起,便学习和接受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军事思想和制度,为将其中国化提供了基本前提。
历史证明,没有黄埔军校培养出的3000余名有先进军事知识的共产党员毕业生,没有北伐期间叶挺独立团的初期战争实践,也就不会有南昌起义,就更没有建军那个光辉的起点。
苏联红军的战争经验及编制、战术条令,与中国“山沟沟”的具体条件奇妙地结合了
1927年下半年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是按照俄国革命的模式,以夺取大城市为目标,因敌我力量相差悬殊,不可避免地受到挫折,起义军被迫转向农村当“革命的山大王”,走“工农武装割据”之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虽身在山沟沟,却始终用代表最先进生产力的革命思想教育改造农民,绝不是将自己降低等同于旧式农民战争的水平。
从井冈山斗争、古田会议,直到延安整风和新式整军,从统论纲领到细论条目方面,毛泽东都有带着中国特色的创新,将代表世界进步潮流的民主主义引入军队,扫除了军阀传统。实行官兵平等,军民一致,更是毛泽东的伟大创造。
在农村根据地以简易武器与强敌战斗时,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仍时刻瞄准并学习世界先进军事科学。20世纪30年代初,在旧上海一片白色恐怖的严峻形势下,周恩来仍组织从苏联学习归来的刘伯承等人,系统地翻译了《苏军步兵战斗条令》、《苏军政治工作条令》等书籍,并以此作为苏区红军学校的基本教材。
缴获敌人先进装备武装自己,重用俘虏当先生,始终以军队“近代化”为追求目标
从1927年秋直至1949年初,中国共产党人以落后的山村为根据地,为取得比较先进的武器贯彻“以战养战”原则。军队不仅靠缴获敌人的先进武器武装自己,而且教育感化了大部分敌军俘虏成为“解放战士”,特种兵更是如此。
红军最早建立的无线电台,技术人员多是被俘虏过来的国民党军电讯人员。当时,朱毛等领导人每月只有几块钱,而对技术人员每月却发80块大洋。后来俘虏的国民党乃至日本军人、技术人员,经过教育,也被大量派到军校或技术部门任职。解放战争期间,东北的军医院中,有一半左右的医护人员是日本人,炮兵中有四分之三的战士都是国民党俘虏兵。那些曾受“武士道”毒害的人经过中国革命思想熏陶,居然变成了工作积极如同白求恩的“日本八路”。而那些美国顾问、教官培训的炮手,使用美式装备,成为打垮美国支持的国民党军的重要力量。
早在30年代,毛泽东在延安土窑洞里便前瞻性地提出:“革新军制离不了近代化,把技术条件增强起来。”虽然有像李德那样的洋顾问,违背中国实际照搬苏联作战模式招致重大灾祸的教训,但是努力向世界先进的军事科技水平学习的大方向,却始终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所遵循。
双向交流:建军高级阶段收获丰
1949年开国大典,广场上万众欢腾,毛泽东的心情却是既愉快又不愉快。他曾说过:中国解放我是很高兴的,但是总觉得中国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因为中国很落后,很穷,一穷二白。
当时在天安门接受检阅的英雄部队,用的都是从战场上缴获的“万国牌”武器,而中国自身连一台汽车、一辆坦克、一架飞机都不能制造,这无疑在领袖心头投下一层阴影。因此,新中国刚成立,毛泽东便宣布:“我们现在已经进入建军的高级阶段,也就是进到了掌握现代技术的阶段。”
同“中国人民志愿军俄罗斯族”并肩战斗时掌握世界最高水平空战技术,以“边打边建”原则建设现代化军兵种
事与愿违,刚刚走出战争的中国军队再次卷入战争。新中国进行的抗美援朝战争,采用了志愿军名义,实际上解放军大部分作战部队都先后入朝轮战。
志愿军依靠政治优势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将敌人从鸭绿江边赶回了三八线,不过,装备技术的落后也大大影响作战效能发挥。
战场上的成功经验和教训,都促使中共中央确定了“边打边建”的原则,全军以极快速度,建设起规模和技术都位居世界前列的新的军兵种。
当时,空军和炮兵是特种兵建设的重点,尤其是空军建设打破了世界常规,几乎是从白手起家的基础上边打边训。
中国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苏制米格-15歼击机后,因时间紧迫,多由苏联教官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带飞50至60个小时,掌握初步的驾驶技术后便升空参战。
战时,苏军先后以12个航空兵师轮番有限参战,为避免同美国公开冲突均穿中国军装,因洋面孔和空战中的俄语通话无法改变,遇疑问只好自称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俄罗斯族”。
这种“并肩作战”模式,使初建的中国空军在实战中最快地学习到苏军先进的空战理论和战术,而天天面临的战争实践,又为中国空军“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有中国特色的空军作战方式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他们独创的“一域多层四四制”等作战原则,令美国空军刮目相看。
朝鲜战争期间,美国空军的几名头等王牌,都是被志愿军空军击落的。美空军参谋长范登堡曾惊呼:“中国共产党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世界主要空军强国之一。”
炮兵和坦克兵的组建也大大得益于苏军的帮助。新中国的炮兵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完成了苏式装备的换装。
美军统计,在朝鲜伤亡的美军,有三分之二系炮火造成。中国坦克兵直接从苏军现役部队中接收战车,由原乘员先手把手地教开20至30个小时,打几十发炮弹,便直接进入朝鲜参战。
在大胆学习、吸收苏军各种先进经验的同时,中国铁道兵在战争中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的奇迹,令苏军大为惊叹,为在战争中如何提供坚强的后勤保障创建了新的模式。苏军因缺乏这方面的经验,战后还专门到中国来取经。
1991年春,苏联国防部长来华访问,做学术讲话时仍强调说,苏军多年来一直在研究学习中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经验。
笔者20世纪90年代赴美做访问学者时,美国国防部长佩里也表示,他们对中国军队当年在朝鲜战场和越南战场能有那种表现感到非常惊奇。
建立双向性交流的对外军事关系,自力更生与争取外援相结合,奏出“两弹一星”凯旋曲
新中国诞生后的国际环境,使解放军在学习世界先进军事科技时,只能以“一边倒”的态度面向苏联。
当时中国派出了大批军事留学人员,向苏联学习国防科学技术,并接受了苏联派出的军事专家来华,参考苏军经验,确定了人民军队的编制和院校的训练体系。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一方面努力学习外军的现代科技,一方面也用自己的人力、物力优势和独特的战争思想,大力支援世界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独立解放运动,在当年便形成了双向性交流的对外军事关系。
解放之初的中国急于改变装备技术落后的面貌,曾向苏联购买了约100个陆军师和22个空军师的武器。
苏联曾希望解放军主要以订货的方式解决装备问题,毛泽东却有远见下决心建设自己独立的国防工业体系。20世纪50年代的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中,有三分之一是军工企业。
当新中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为机械化补课时,世界强国却已开始进入核子、电子时代。为弥补这种“代差”,中共中央在开始建设生产常规武器的工业体系时,毅然决定以超越式的方式着手发展我国的原子能事业,研制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在以自力更生为主研制尖端武器时,中国也积极争取外援。1957年,苏联同意签订国防新技术协定,并派来一些专家帮助中国建立核工厂。
苏联提供技术虽有很大保留,不过出于对中国同志的友谊,有的专家在遵守上级不开口的规定时,对中国人的研究成果还是以点头肯定或摇头否定表示态度,被戏称为“对我们多少有所帮助的哑巴和尚”。
1960年夏,赫鲁晓夫突然撤退全部专家并中止援助合同,引起中国人的愤慨并激发起争气精神,几年后就自己成功研制了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
事过多年,客观地评价说,苏联提供的帮助虽然半途中止,我们毕竟得到了一些“半拉子”工程,再靠自力更生完成它,比完全白手起家还是大大缩短了时间。
可以说,代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防科研尖端水平的“两弹一星”,既是中国人智慧和奋斗精神的结晶,同时也是面向世界的开放精神结出的丰硕成果!
改革开放:军队与祖国一道走向世界
1976年10月,十年动乱结束,军队发展走向正轨。1978年末召开的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解决了党的思想路线问题,解放军的建设也全面转向以现代化为中心。伴随着祖国改革开放的脚步,人民军队也走出封闭,走向适应世界军事潮流变化的进步发展之路。
外国的军舰来了,中国的军舰正在进行环球航行。中国军人以开放的精神面向世界,人民军队以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
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由于历史原因,中国与世界军事强国几乎断绝了相互交流,只是单方面无偿援助经济落后的中小国家。伴随着祖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人民军队也结束了徘徊和封闭状态,重新走向世界。
改革开放之初,军队系统就有上百个访问团出访西方国家。许多老将军看到根据高新技术研制的新装备,以及适应新环境的电子模拟等全新设备,都从心底受到强烈的震撼,再联想到国内训练多年还多是沙盘、操场等老一套,部队的常规武器还多是以“五”字打头──五六式冲锋枪和半自动步枪、五七式重机枪、五九式坦克、五四式榴弹炮……这些20世纪50年代仿苏式武器定型的装备,较之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至少已落后了20年以上!全军上下都激起了一种加快改革的使命感。
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才能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中国开始向西方国家派出军事留学生,90年代以后又进一步向俄罗斯等国派出访问和学习的军人。出国访问考察、客座研究、参加国际军事学术会议等,成为军事交流的家常便饭。
在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军事技术、军事思想、军事理论的同时,中国军队也在用新形象展示实力。许多中国军事院校也开始接受外国军事留学生,仅20世纪90年代就接受了几十个国家数千名军官前来学习。全军最高级别学府———国防大学,作为全军对外开放的窗口,自1985年建校以来,已接待访问交流的外国军事领导人和中高级军官1142批,来访外宾人数过万。
在国际军事论坛上,经常可以看到中国军人的身影,他们的许多军事学术论文得到世界各国军界高度评价和重视,中国军事研究的地位大大提高。
1979年,当第一艘外国军舰驶进中国军港时,人们是那样的惊讶、新鲜。今天,中国已接待了十几个国家的几十支舰艇编队来访。韩国的海军学员到中国大连舰艇学院学员的宿舍做客、世界各空中大国的军机表演队现身中国航展已不是希罕事。
自1985年以后,中国海军编队也一再代表中国武装力量访问了亚、非、欧、美、澳洲的几十个国家,目前正在进行环球航行。同时,中国军队还派出人员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和国际军事观察活动,和一些国家进行定期的军事专业交流。
这些双向性的开放交流,使全军大大开拓了视野,在包括教育训练和其他许多工作方面已与国际接轨,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创造了前提。
中国的国防工业在引进世界先进技术的同时,也为世界贡献出先进的成果。
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主要从西方国家引进军事技术。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自己研制的国防产品已大有进步,尤其是长征系列火箭投放国际市场后,承揽了发射几十颗国外卫星业务,在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市场所占的比重达9%,成为创汇大户。中国发射卫星成功的概率,超过了美、俄和西欧,连美国用于国际通讯的铱星,也找到中国的火箭来发射。
走出国门,放眼世界,中国军人在双向交流中学习、提高,同时,世界军事宝库也因中国军人的贡献而充实和丰富;中国军队在双向交流中吸取营养,不断进步,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徐焰:国防大学战略教研室教授,大校,长期从事历史、军事思想的科研和教学,曾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和军备控制中心做过访问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