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今日获悉,我国14处1994年前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项目”,将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监测。这14处世界级遗产分别是长城、北京故宫、敦煌莫高窟、秦始皇陵、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泰山、黄山、武陵源、九寨沟、黄龙、承德避暑山庄、孔府及孔庙和孔林、武当山古建筑群和布达拉宫。
8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举办了一场名为“中国的世界遗产管理 之路”的研讨会。据介绍,这次会议是“拿黄山开道,为中国的世界遗产把脉”。昨天下午,本报记者采访了这项研讨会的参与者之一刘晖先生。自称“黄山通”的刘晖对记者说,黄山已引起了众多媒体的关注,《北京晚报》也曾于今年2月26日以《黄山离黄牌还有多远》为题进行了报道,并且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成立的专门调查组赴黄山明察暗访之后,出具报告说,媒体的批评报道基本符实。解决黄山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的惟一之路就是对游客要实行“山上游、山下住”,对职工要实行“上班上山、下班下山”。
遗产保护刻不容缓
我国其他的世界遗产在保护和利用方面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针对如何正确地对待世界遗产,本报记者昨天晚上采访了曾经6赴黄山进行考查的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的谢凝高教授。尽管已是深夜、尽管谢教授刚从外地赶回家中,但是一提到世界遗产保护问题,他的话匣子一打开就关不上了。谢教授首先指出,目前世界遗产保护形势十分严峻,以黄山为例,过去是98分,现在变成80分,这就是现在还没有充分意识到保护的迫切性。“注重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世代永存、永续利用”,谢教授指出这一世界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
防止错位超载开发
当然,遗产在保护和利用的同时,也可以进行适度开发。谢教授指出,开发的含义是很广的,不能理解得太片面了,一讲开发就想到经济开发,就要建工程。其实还存在遗产的软开发这一概念。软开发也就是无形开发,即对世界遗产进行科学研究,而后将这种研究成果传播给公众,从而提高他们对世界遗产的审美水平与审美经验。这种开发是无止境的。相应,也存在着硬开发。但是这种开发是有限制的、有条件的。同时这种开发要防止错位开发和超载开发。
针对目前遗产所在地狭隘的地方经济观,谢教授指出,要更广泛地来看待世界遗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世界遗产可能能带动整个地区甚至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而不仅仅局限在遗产所在地的圈圈内。同时,还要加大对世界遗产的财政支持,现在我国有151个风景区,但是一年的资金才只有1千万,这是不够的。
保护遗产是硬道理
“保护才是硬道理”,当记者拨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北京办事处杜晓帆先生的电话,他冒出的这句话着实让记者好好思考了一番。他说,世界遗产,无论是文化遗产还是自然遗产,其可持续发展都是以保护为前提的,其遵循的应是“保护才是硬道理”。本报记者于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