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9月8日星期日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中国欢迎访问新华网新华网全球新闻网
新华网北京9月8日电(中国聚焦)中国坦然应对今夏长江洪水
新华社记者刘刚 孟娜 张敏
长江干流及洞庭湖、鄱阳湖水位已全部退至警戒线以下,今年以来长江最大洪峰颓然东逝。曾经是险情频发、岌岌可危的长江大堤安然无恙,大堤上秩序井然,堤内不再渍水漫溢,水稻、棉花、果蔬长势喜人,一片丰收景象……
回眸1998年,那场滔天的洪水导致长江沿岸发生管涌等各类险情多达3000余处,成千上万军民上堤抢险:筑子堤,堵决口,与大自然展开惊心动魄的较量……
那一年长江抗洪的胜利,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时使中国人警醒:要驯服这条世界第三大河绝非易事。此后,中国政府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展开了大规模堤防加固、江河整治和生态建设工作。
经过4年艰苦而富有成效的努力,今夏,当面对同样凶猛的洪水时,中国人脸上流露出的更多的是自信和沉着。
64岁的高难传是九江县永安乡滨江村的老村民,他家离长江大堤只有几十米的距离。长江今年最大一次洪峰到达九江时,水面已比他家房子基脚的水平高度高出2米多,但老人并未像4年前那样转移到亲戚家中。
手臂上带着防洪安全员袖标的高难传,蹲在长江永安大堤上平静地看着滚滚江水:“这样的水涨不到哪里去,没有什么威胁。”
和高难传一样,九江市民的生活并没有因秋汛而受影响,社会秩序井然,因为大家认为“现在和那时的情况大不一样了。”
4年来,中国政府斥资397亿多元人民币,以先进技术整修加固了长江干堤。历史上饱受劫难的长江堤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解决堤防基础的防渗问题,技术人员一直将防渗墙打到不透水层,有效地防止了管涌等险情的发生。今夏,这条长达3500多公里的“水上长城”,成功抵御了与1998年水位相近的大洪水。
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汪恕诚介绍,长江干堤在持续高水位情况下,没有出现一处严重险情。他认为,长江堤防建设的质量是有保证的。经过这次整治后,在未来50至100年里,无需进行大规模的加固。
4年前的那场大水也使中国人认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专家指出,上游地区滥砍滥伐导致的水土流失是长江水患的元凶,而中下游地区大规模围湖造田则严重制约和影响了长江水系的行洪、蓄洪能力,同时也破坏了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
从1999年起,以“退耕还林”为标志的大规模生态工程建设迅速在地处黄河与长江上中游的西部省区展开,目的是使困扰中国多年的水土流失、荒漠化蔓延、河流淤积、黄河断流、长江水患频仍得到彻底根治。
与此同时,中下游地区旨在提高行洪、蓄洪能力,合理利用洪水资源的“退田还湖、平垸行洪、移民建镇”工程也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目前,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已有200多万人口从低洼的垸子里迁出,并得到妥善安置,远离水患之苦。
在退田还湖工程实施的前两年,洞庭湖、鄱阳湖、洪湖等天然湖泊新增蓄洪面积1400多平方公里,可蓄洪水100多亿立方米。据长江水利委员会等权威部门测算,此项工程完工后,可以恢复长江水面2900平方公里,增加蓄洪容积130亿立方米。
世界自然基金会长江项目的张琛博士认为,洪水不等于洪灾。如果人类顺应洪水、依托洪水,恢复湿地,洪水就是可利用资源。
堤防建设、退田还湖使“谈洪色变”的日子成为过去。长江沿岸广大农民有了更多的精力精耕细作,水产、林业等产业成为农民致富的新途径。昔日长江的一些著名险段,如今成了热闹的旅游景点。
长江中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也逐步改善。如今,在洞庭湖的青山垸、南撇洪河等地,人退水进。几十年未在这里出现的东方白鹳、白鹤等珍稀鸟类又出现在湖区。洞庭湖湿地已成为长江流域最迷人的旅游区之一。(完)
每月2元享用15M邮箱 中大奖游海南游韩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