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首脑在过去一年时间里已两度会晤,就发展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达成许多重要共识。江主席此次访美并与布什总统举行首脑会晤对推动中美关系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美首脑会晤的重要性不在于双方达成什么具体协议,而在于面对面地坐下来会谈与沟通本身。去年10月中美首脑在上海APEC会晤后,布什总统每遇重大事件便会想到与江主席通电话。今年2月,布什在国内外反恐形势极为严峻的形势下来华访问,适逢尼克松访华三十 周年纪念日,对重申美国对华政策中积极的连续性具有象征意义。一年多来,两国元首相互走动之频繁在大国关系中也属少见,随机、随意、随时的会晤和通话是中美关系走向真正正常化的标志。
中美双方都认为江主席访美并与布什总统会晤是重要的。美国国务院副发言人黎克10月8日指出,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的美国之行是一项“重要”的访问,显示美国重视对华关系。美国传统基金会、威尔逊中心等美国“智库”纷纷举行研讨会,就中美高峰会晤问题举行研讨会。
美国积极为江主席访美营造平实良好的气氛。美国国防部表示反对美国众议院通过的“2003财政年度国防部授权法案”纳入关于美台联合军事演习的条文,根据这一条文,美国国防部长在法案生效180日内,执行美台军方联合作战训练、高级军官交流计划以及两军作战联合演习等安排。国务院和国家安全委员会也早已反对该条文。美国国会11月5日中期选举中,6名积极支持台湾的参议员,包括共和党的赫尔姆斯等决定不再竞选连任,台湾在美国国会寻求支持将日益困难。美国国防大学校长保罗·加夫尼海军中将及其一行10月9日访华时希望以此次访问为起点,进一步加强两国军事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推进两国两军的友好合作关系做贡献。
中美首脑认识到在共同利益方面加强合作的重要性,而且中美之间共同利益面日益扩大。双边贸易额已经达到1200亿美元,中国是美国第四大贸易伙伴,而美国则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美之间的经济依存度越来越加深,中国希望美国经济尽快复苏,实现中美两大市场之间相互带动。9月29日,美国副贸易代表亨茨曼率团抵京商讨消除中美双边贸易磨擦事宜,对于中国方面在履行WTO承诺上所作的努力表示称赞,同时表示:“我们与中国官员会谈收获良多,并且获得了许多重要的保证。”
在反恐问题上,中国支持打击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并在减少美国对恐怖主义定性的双重标准方面达成一定共识。在反扩散问题上,中国切实履行国际责任,在导弹及其技术以及核、生、化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控制方面采取负责任的措施。中美之间在维护地区及全球安全、政治稳定、经济秩序等方面存在广泛利益。《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认为,美国正在谋求“与一个变化中的中国建立建设性的关系”,在打击恐怖主义、推进朝鲜半岛稳定等利益汇合处共同合作。
美国认识到中美之间不仅要求同存异,还要尽可能地化解分歧,缩小差异。白宫发言人说,这次访问可让两位元首在许多共同关切的领域一道努力,也在解决或化解各种分歧上获得进展。白宫表示,“经济、政治和人权”是双边关系的重要领域,包括反恐和防止武器扩散等。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沈大伟认为,如果双方都能理智处理同对方的关系,都能尊重而不是挑衅对方的敏感点,那么中美关系目前的这种稳定局面就会保持下去,影响两国关系的其他负面问题如人权和贸易问题可以得到解决。
中美之间现在已无法分清哪个领域属于分歧领域,哪个领域属于共识的领域。在所有的领域里,中美都在分歧中存在共识,共识里存在分歧。布什主义把民主、人权、宗教自由再次提到国家安全战略的中心议程之上,而中国在推动基层选举、民主法制建设和体制改革方面展开不懈努力,并视之为攸关国家生死存亡的大计,因此,不能把中美之间的问题误解为民主、人权之争。作为联合国两个人权公约的签字国,中国愿意与美国一道共同维护各自国家内部的人权及国际人权事业。中美在打击跨国犯罪、控制艾滋病、计划生育、全球生态环境、航行安全等问题上可以共同磋商。
中国在美国全球战略的地位再次上升。不管情况如何变化,中国一直把对美外交视为重中之重,谋求与美国合作并扩大共识。但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国一度看低了中国的战略价值,使中美关系在90年代出现了一波三折的动荡局面。布什上台后,中美关系受到撞机事件的考验,“9·11”后,美国再次认识到中国在反恐、维护国际和平、解决地区冲突中的作用和地位。《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把中国视为需要合作的“主要全球力量中心”之一。
美国政府及朝野各界对中国的认识总体上趋于客观、务实。其客观性表现在近期美国行政、国会、学界公开的听证会、报告和领导人讲话对中国社会开放、医疗卫生、法制建设等方面虽有干涉中国内政之嫌,但多了几分肯定,当然也有“批评”和“希望”。其务实性在于,美国必须与中国现政府打交道,并最大限度地争取中国的合作或配合,以便达到美国的政策目标。一位美国政府高级官员说:“中国正在改变,我们确实看到中国正努力为自己树立更为受尊重的国际形象。”美国一些观察家看到,与过去不同的是,北京没有对五角大楼所作的战争准备进行猛烈抨击,相反,对国家利益的理性思考代替了民族主义的狂热。美国最近一项民意测验表明,有35%的美国人认为中国非敌非友,27%的美国人认为中国不是亲密的同盟但是美国的朋友。21%的美国人认为中国对美国不友好或有敌意。5%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是美国亲密的盟友。
“人权”方面的“反华势力”减少,但也不容忽视。美国“国会和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10月2日发表的首份年度报告指责中国继续侵犯人权。该委员会在提交总统布什的信函中表示,希望布什与江主席会晤时直接提出人权问题,要求中国采取实际行动改善人权状况。10月9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高等法院前,包括四位美国国会议员在内的200多人举行集会,呼吁首脑会晤将人权问题放在首位。一些美国学者持悲观看法,认为布什不会让中国得到想要的东西。
美国有三种心态不利于中美关系的发展。一是防范心理。一年来美国发表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核态势报告》、《中国军事力量报告》、《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等均把中国作为要对付的首要大国。一些美国观察家用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来指导他们的中国研究,认为中国崛起必然重蹈大国兴起的老路,即挑战现存霸权,与美国发生冲突。其实,与历史上的案例不同的是,中国的崛起不是新兴大国的崛起,而是一个古老大国正在恢复正常的国力。中国在历史上已形成相对固定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在二战时期就已被美国等国视为稳定世界秩序的四大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同时,尽管布什主义大搞单边军事行动、威胁对伊动武,但美国毕竟不是一个旧式的霸权,与大英帝国、德国法西斯政权不同的是,美国尚没有发展到攻城掠地、穷兵黩武的过度扩张阶段。美国在维护亚太地区的稳定、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并奉行与大国合作的政策。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稳定、繁荣、不断进步的中国与美国的战略汇合点可以越来越多,根本性的矛盾可以越来越少,冲突完全可以避免,关键取决于双方如何正确认识自己和对方。“事在人为”,那种认为中美冲突不可避免的宿命论是站不住脚的。
二是“给面子”心态。中国为了维护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得不与美国进行必要的外交斗争,美国在满足中国的一些合理要求时,常常以为是给足中国面子,或已做出足够的让步了。美国现在优势太大,高居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自然会产生居高临下的感觉。美国除了受到恐怖主义威胁以外,日子仍算好过,主要是因为没有一个大国愿意向美国提出挑战。美国需要做的是必须善待谋求与其合作共处的国家。
三是强制性合作。中美之间存在许多不对等的合作。一些美国知名中国问题专家也感到,美国要求甚至强迫中国在诸多问题上合作,却在台湾问题等中国敏感问题上骚扰侵袭不断,不顾及中方立场和感情,这将影响中国的合作情绪和动力。对中国民众来说,最不能接受的莫过于“分化”中国的图谋。中国在外交中没有发展起来“等价交换”的习惯,所做出的外交立场和姿态主要是根据自身的条件、国家利益和是非曲直而定,并没有要求“回报”的意识。而美国受实用主义外交传统的影响,对中国往往是用时临时抱佛脚,感觉没用时就加大压力。
中美两国在什么是中美关系中的最大障碍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对中国来说,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最大问题。对美国来说,“民主、自由”问题成为美国与中国发展正常战略伙伴关系难以逾越的瓶颈。但是,中美关系中的最大问题不是一成不变的,观念、政策或国际环境的变化可能促使其中一方或双方改变认识,从而在关键问题上迈出重大步骤,推动合作。
(魏宗雷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
每月5元享用15M收费邮箱 网上购买3分钟开通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