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刘书志
本报讯 出自河南嵩山的少林功夫昨天在北京引得一场国际学术会议生动而热烈。 在京举行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抢救与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昨天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演讲《在文化全球化、标准化浪潮中少林功夫的保护和振兴》,为少林功夫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做推荐时,随同登上北京国际会议中心讲台的是两位少林小和尚, 他们在释永信身旁左右站定,一腿立地一腿贴脸向上,展示着刚柔相济的少林桩功“朝天蹬”。在20多分钟的演讲过程中,两位小和尚始终纹丝不动地“蹬天立地”,与会中外专家学者赞叹之余有的还情不自禁地站起观望。
在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释永信介绍了他这次为少林功夫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推荐演讲的主要内容。他说,随着现代科技和军事的不断发展,少林功夫保卫安全的功能基本丧失,其宗教文化精神内涵也在逐渐缺失,人们所认识的少林功夫趋于单调,而真正的少林传统武功博大精深之处却鲜有人知。
演讲分为“少林功夫可能消亡的危险和压力”、“少林功夫的保护和振兴措施”两部分。释永信认为,少林功夫伴随少林寺一千五百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禅武文化体系,传统少林功夫单经典套路就有217种,内功绝技、医宗秘笈、易筋洗髓功、少林气功、108招罗汉散打、少林拳、童子功等等,都是少林僧人一代代师徒传承的禅武文化结晶。这种功夫一旦被衍化为标准化、技术化的武术套路便只剩下了外在表现形式。之所以有“天下功夫出少林”的说法,就是因为任何一个拳种或功法都既能独立,又在精神内核上与少林功夫相融会。加上少林寺一部分殿堂、壁画、雕塑、塔林和碑石以及一千五百年来的文物古迹和精美艺术品,这些无形和有形的财产,完全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资格和评选标准,而一旦申报成功,对及时有效地保护传统少林功夫的源头和根基有积极作用。
对释永信的演讲,专家学者们认为很有说服力,保护和振兴少林功夫有着非常重要的人类文化学意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顾问,亚太文化中心项目部部长,我国以及美、德、法、韩、日、荷兰、奥地利等国的专家学者一百多人出席了这次国际学术会议。据悉,苗族古歌、泉州南音、少林功夫、相声艺术、川剧、藏戏等我国现有“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如何抢救和保护,是这次在8日开幕为期三天的国际学术研讨会的重大主题。这次会议也是“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认证、抢救、保护和研究工程”进入大规模启动阶段的标志。
中国万家企业免费试用企业邮箱。进行中!
踊跃投票“双十”企业精英评选,中华企业管理英雄向你亲授商机!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