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上海申博大使驳斥世博会“鸡肋论”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12月12日13:41 外滩画报

  本报独家专访周汉民 外滩记者杭晓琳/报道

  ●他出语惊人:所谓世博会利润是一厢情愿,我们主要是为了推进公共外交。●他直言不讳:那些借世博涨价的房产商“鼠目寸光”,这不会有任何作用。●他心存感激:咱们中国是个礼仪之邦,我马上要亲自去法国一个一个致谢。●他书生情怀:虽然最怀念教书的日子,但能为国家做点事,心里真是激动。

  周汉民说,这是他申博成功后接受的第一次媒体专访,可能也会是唯一的一次。上海“申博大使”、申博办副主任,这位曾任上海外贸学院副院长的中年法学教授在10天前成为“城市英雄”。中国上海申博征程12月3日的圆满成功让他可以回到家中暂时休息。12月10日深夜,周汉民从在青浦进行的申博庆功宴上脱身,接受本报的独家专访。今天,他应该已经回到法国的办公室里。这个深受儒家学说影响的学者说,中国是个礼仪之邦,他他要去向那些支持中国上海的人“一一致谢”。

  《外滩画报》:此次上海申博获胜的票数是否与您预想中的吻合?这其中有多少是您和您的同事通过后期的争取而获得的呢?

  周汉民:获胜的票数与预想中的差别不大。中国申博工作历时三年,我们对88个国家都是一直尽力地、不屈不挠地做工作,赢得这些国家的支持。

  《外滩画报》:您曾经说过,作为“申博大使”,您的任务就是争取“支持和同情”,尤其是那些非建交国家的“支持和同情”,您可否告诉我,您是怎样完成这个任务的?

  周汉民:我的工作分成三步。第一步是博得其他国家的认同,认同我们的努力;第二步是博得同情;第三步是实实在在地争取支持票。国展局的成员国内共有65个国家在巴黎设有代表,我的工作是遍访所有的代表,少的拜访了至少3次,多的拜访了十几次。这些国家的文化、历史背景与中国不同,我不能单纯追求他们的理解,还必须将中国上海的优势完整的展现在他们面前。根据盖洛普公司公布的调查结果,上海申博的民众支持率是93%,位居5个候选城市之首。申博成功后,上海至少将投入30亿美元用于场馆等各项建设,而这些资金完全由中央政府承担。政府对上海申博作出全面彻底的承诺,这点给予了那些支持国极大的信心。另外,上海提出的用“一亿美元专项基金”支持发展中国家,也是5个候选城市中独一无二的。2010上海世博会期间,上海将免去所有发展中国家的场地费、运输费,包括5至10名工作人员的旅费和食宿费。这项建议,为我们赢得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但是我想,最使我们出彩的还是上海申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未来20年里,城市都市化的趋势将会突显出环境、犯罪等问题,在此前提下,上海希望能为世界各国提供一个交流讨论的平台。

  《外滩画报》:这次世博会是有史以来竞争最激烈的一次,在事先的分析中,国内媒体都以为莫斯科是上海最大的竞争对手,却不料韩国丽水最后形成了对上海最大的威胁。您能给我们分析一下这方面的形势变化经过吗?

  周汉民:我不能就此作出任何评论。我们从来都将另外4个候选城市作为最大的竞争对手,我们没有人为地判定他们的强弱。我只能说,丽水和上海进行最后的争夺,这与韩国的战略、策略都有关系,当然,也不排除其他招数。至于竞争激烈,是因为所有的大国都举办过世博会,比如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等,只有俄罗斯和中国还不曾举办过。所以争得你死我活。

  《外滩画报》:申博成功后,整个上海都为之兴奋,但我们也发现,在上海市民中,有一些普遍的疑问:上海到底为什么要办世博会?世博会到底是什么?专家通过“数据分析”和“前景展望”进行了很多回答,但我们仍然希望您,同时作为一个学者和申博大使,能够用您的亲身体会,为我们更加感性地解答这两个疑问。

  周汉民:世博会不是贸易会,也不是一个交易所,世博会上的展品是不能出售的。它只是为参展国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国家文化、国情的舞台。在上一届德国汉诺威世博会上,瑞士的展馆是泥塑的一条长长的隧道,里面没有一件展品,只是每天都会有瑞士工作人员向游客讲述瑞士的风光。自1851年第一届世博会在伦敦举行以来,它一直都是一个国家经济振兴的转折点。纽约、费城、大阪、东京等城市都举办过世博会,它能将一个城市的现代化进程推进10年。有些国家的代表曾对我说:“参加世博会就是为了推进公共外交,提高本国的知晓率和外交率。”其实那些所谓世博会能带来多少利润之类的设想都是一厢情愿,举办世博会真正的目的就是为了现代化的提前实现,公共外交的突破提升。

  《外滩画报》:网上有一个帖子说:过去过去因为信息、传播等技术非常落后,因此通过世博会来展示各国的优势和特点,借以交流成了必要。但是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这个展会的作用也越来越小。因为它只在有限的时段内进行,对当地经济的短期刺激只能是暂时的,事前和期间固然能支持当地的经济繁荣,但结束后当地经济却会经历连续几年的下滑。这种说法认为,世博会在信息时代已经成了一块“鸡肋”。您是否可以对此作一个回应呢?

  周汉民:虽然网络上的信息已经到了泛滥的地步,但是上海为什么还有新天地,为什么还有那么多酒吧、茶坊?因为人们需要面对面的交流,需要交流的场所,所以世博会绝对不会是无用的鸡肋!我十分讨厌别人用这种词来形容!至于为了建设场馆投入资金的问题,其实就算不举办世博会,浦江两岸的改造,尤其是展馆选址的地段,都是改造的重点。有人担心世博会结束后,场馆会空置,许多资源会被浪费,其实这些我们都考虑到了。世博会结束后,展馆将成为一个展示各参展国经济、文化的中心,继续加以利用。根据计算,去年中国的出境人数只占全国人口的1%,上海举办世博会,就是为了让那99%的中国人亲眼目睹其他国家的风俗人情。所以我们一直都在说:“将世博带回家,就是把世界带回家。”

  《外滩画报》:相信您可能也听到了这个消息:申博成功后,会场场址相邻地区的房价立刻上涨,据报道,有的房价一夜之间每平方涨了三百元,您作为浦东新区副区长,相信一定也知道,现在上海的房价之高已经令许多市民不堪重负,那么,您觉得这种价格策略能够成功吗?

  周汉民:我本人非常反感这种行为。经济活动讲究长线投资,要的是长久效应。这种借申博之名趁机抬价的行为不过是鼠目寸光。也许它会在短时间内取得一点效益,但是等上海市民这方面的盲目热情和躁动退去之后,这种策略就不会有任何作用。

  《外滩画报》:您的学生说,您是一个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从大学副校长到浦东新区副区长,到申博大使,您在不同的舞台上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最后几个问题请您说说您自己吧。在学校、政坛和外交这三个不同的舞台上,如果让您现在自主地作个选择,您会选择哪一样呢?为什么?

  周汉民:说心里话,我本人对教师有天生的亲近感,我喜欢做老师,我希望能帮助那些学生,但是,通过这次在申博最前线的工作经历,我真的觉得没有一种快乐比如此直接地为国家做点事更强烈,尤其是申博成功的那一刻,这种感觉更真切。

  《外滩画报》:作为一个学者,您曾经再三对您的学生说过作学问的三个境界:“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您认为您目前在哪个境界上呢?周汉民:前两个境界我都有比较深刻的感触。尤其是在法国的这段时间,那种孤独和苍凉的感觉尤为强烈,也许我现在正在第三个境界徘徊摸索吧。

  《外滩画报》:您当年在赴浦东任职之前,曾对您的一位学生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猜想儒家思想在您的身上一定有很深的影响,但您同时又是一位法学教授,法治精神和儒家精神两者在您的身上是如何得到统一的呢?

  周汉民:我很高兴你这样问我,这也是我一直以来努力去做的。法律是人类凝固的良知,而儒家思想讲究的是仁、义、理、智、信,其实这两者在根本上是统一的。以德治国、以法治国,都需要我们的良知与信念。

  周汉民

  1978年,考入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经济系,毕业后留校任教

  1985年,成为外贸学院第一届硕士研究生

  1989-1991年,任外贸学院国际经济法系副主任

  1991年,破格从讲师晋升为副教授

  1991-1995年,任国际经济法系主任

  1993年,破格晋升为教授

  1995年,被上海市市政府聘为经济法学顾问

  1995-2000.8,任外贸学院法学院院长

  1996-2000.8,任外贸学院副院长

  2000.8至今,任浦东新区副区长

  与汪尧田教授合著《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总论》连续8版,是国内第一本全面阐述《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专著。另著有《国际贸易法》、《世界贸易组织总论》、《论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嬗变与国际经济组织法学的发展》和近期出版的《思想的进程》。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