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13日电 今天是南京30多万同胞在侵华日军大屠杀中遇难65周年忌日。南京和北京的媒体都报道了一位南京市民五年来变卖家产、倾其所有收集日军侵华史料的事迹。这位名叫张才林的下岗工人说,他有生之年的最大心愿就是能开一个家庭展览馆,将他搜集到的资料展现给更多的国人,让子孙后代永远不要忘记那段耻辱的历史。
南京日报(12月12日):南京一下岗工人倾其所有收集日军侵华史料
南京市民张才林,5年来陆续变卖了自家所有值钱的烟标,收集了六七十本日军侵华时期日本出版的杂志、日记和明信片。他说:“尽管我是下岗工人,经济实力不行,但我是南京人,收集日军杀人的罪证,是对日军侵华暴行的揭露。”
今年51岁的张才林是我市烟标收藏协会理事。昨日,记者在张先生家中看到,租来的6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住着张先生和他的母亲、妻子和女儿4个人。环顾四周,竟然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张先生拿出他收集的《支那战线写真特辑》、《支那事变画报》等东京朝日新闻社、大阪每日新闻社出版的六七十本史料,铺了满满一床。这些已经泛黄的史料真实地记录了当年侵华日军在中国领土上的种种野蛮行径。其中一本《支那战线写真第二十三报》出版于昭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937年12月29日),封面上印着大大的“南京城沦陷”的字样,里面详细记录了日军攻占南京的全过程。张先生告诉记者,5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收集到一张日军侵华时期的烟标。由于张先生82岁的老母亲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从小他就经常听母亲讲起屠城时的惨景,联想到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否定当年的罪恶历史,他决定要以真凭实据反驳他们。
张先生说:“4年前我就下岗了。为了收集日军侵华史料,我跑了哈尔滨、天津等好多个城市,路费加上购买史料的钱大约有4万多元,为此已把值点钱的烟标变卖一空。别人都不理解我,但我从来没有后悔过。日本右翼势力为推翻侵华历史,一直闹个不歇。我要用侵华日军的罪证揭露他们丑恶的嘴脸,让年轻人记住这段历史。”(记者倪艳)
北京青年报(12月13日):我搜集日军侵华铁证
为搜集当年日军的侵华罪证,一个叫张才林的普通南京市民举全家之力,万分辛苦但持之以恒地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在12月13日这个不同寻常的日子到来前,张才林通过电话向记者转达了他作为一个南京市民的心情——始终被日本右翼分子力图否定的“南京大屠杀”以及日本侵略军当年的侵华事实,在全中国人民心中记忆犹新,永不能忘!
1、一枚日军“军专用香烟”烟标改变了他下半生的生活轨迹
人过中年的张才林,年轻的时候极其喜爱收藏烟标。虽然一个普通工人的月工资也就六七百元,但只要经济能力许可,他仍竭尽所能坚持这个爱好。直到1997年的一天,一枚特殊烟标的发现,让他改变了这个维持了二十几年的兴趣,乃至他下半生的生活轨迹。
那枚烟标是一枚在抗日战争时期由日本军队发给日本士兵使用的香烟上的标志,上面标有“军专用香烟”的字迹。这个在江苏徐州收藏品市场上意外得到的烟标,让张才林想起了父辈常向他提起的那段往事。
2、父母见证了“南京大屠杀”曾亲眼见过河边成堆尸体
张才林的父亲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生活在南京郊区的农村,而母亲则是世代居住在南京城里的市民。1937年寒冬的那段日子,日本侵略军攻陷了南京,大肆烧、杀、抢、掠,张母躲在美国大使馆里侥幸生存,但屠杀过后南京城里的死尸和从此“消失”的亲朋、邻居,让张母如今提起这段往事来仍充满了惊恐和悲愤。张父同辈的几个兄弟在城外农村死在了日本侵略军的刺刀下,张父自己也曾亲眼见过河边成堆的死尸。
“我的父亲和母亲,以及许多长辈、亲友,都是那场大屠杀的见证者。我从小就经常听家里人说起那段日子,太恐怖了!可日本右翼分子为什幺到今天仍然不承认他们犯下的罪行?说什幺‘南京大屠杀’是捏造的,简直太让人气愤了!我一定要收集更多的证据,让事实说话。”张先生此时的声音在电话里显得激动而又颤抖。
3、为收集当年日军侵华证据张才林跑遍了大半个中国
意外得到的那枚“军专用香烟”烟标像一簇火花,让张才林心里一亮——日军当年的暴行在中国留下了很多证据,我为什幺不收集这些证据,让今后的国人都能认识到这段历史,也让否认史实的某些日本人无话可说呢?第二年,张才林下了岗,很多同事都忙着找新工作,而张才林却正好利用这段时间,开始实现他在心里揣摩了许久的心愿。
五年来,张才林不仅跑遍了临近的四川等几个省份,甚至还跑到哈尔滨和沈阳,天津、北京更是几次出入。用他的话说,为了收集当年日军侵华的证据,“大半个中国都留下了我的足迹”。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才林陆续从全国各地收集到了不少的文字材料和图片,其中的《支那事变画报》第九辑和《支那战线写真第二十三报》,经过当地媒体的报道,更是引起了不少史学界人士的注意。这两本刊物标明的出版日期均为“昭和十二年十二月”,即公元1937年12月。
随后,他又陆续发现并搜集了大量当时由日本方面出版的画报和刊物,《北支那战线写真》、《写真周刊》和前面提过的两种刊物,是他搜集到的以照片为主的几种文字资料,其中不乏日本记者拍摄的日寇屠城惨景的现场照片。
4、万元买下《支那事变战迹日记》为了还债忍痛出让珍贵烟标
2000年5月,张才林在河南郑州的收藏品市场上意外地看到了一本名为《支那事变战迹日记》的三本合订出版物。他一看到这本深蓝色硬纸外壳,以文字为主分上、中、下三部的合订本,就感觉不一样。
果然,在这本刊物的扉页,张才林发现有不少当时日军中、高级将领有关侵华战争内容的毛笔书法,其中作者不乏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和远东国际法庭审理的甲级战犯松井石根等日军侵略者头子。内页里详尽地记述了日军攻陷我国领土的时间、路线表。在攻陷南京的文字中,还出现了“白水桥”、“句容”、“中山门”等南京人耳熟能详的地名。
张才林当时兜里有1000多元钱,这是他此次来豫的所有资金,而卖主则要价1万元。“我当时一看这本书,心里就激动得不得了。一咬牙,把身上的1000元留下做订金。卖主跟我讲好几星期内要是剩下的钱没汇到,他就把这本书卖给别人。”这时张才林手里还剩100元钱——97元买了火车票,两元买了汽车票。一天不吃不喝的他回到家就剩下1元钱了。顾不得解释什幺,他连夜向母亲和四个姊妹借了9000元,马上给卖主邮去。
“当时的邮政汇款来来回回要三四天。结果那几天我吃不好睡不下,眼巴巴地盼来那本书心里才算踏实。”心愿是了了,可为了还上亲戚的借款,张才林忍痛将自己二十多年的收藏品中最珍贵、稀少的几枚烟标卖了出去。“要说不心疼那是假的,可一想到买回来的那本珍贵的‘日记’,我还是觉着值!”
5、五年来收集资料花了四万多最大愿望是开个家庭展览馆
另一件让他记忆深刻的事,是2001年在天津收集到一本《支那战线写真》和20多本《写真周刊》那次。“在那本《支那战线写真》里刊有好几幅有关‘南京城陷落的照片’,卖主要价1万元,我给砍到8800元。结果拿到东西后旁边有个人出1万元希望我将几本书转卖给他。他说盯了这几件东西好长时间了,原以为这幺高的价格不会有人买,就等着卖主降价,没想到让我给买走了。那个人足足跟了我一个多小时,我最后跟那个人说了两句话——‘朋友,我不会卖给你的。因为:第一,我是南京人;第二,我们南京每年都有勿忘国耻纪念活动,我要把它们带回南京’。”
记者了解到,张才林的爱人下岗后又找了份新工作,女儿上技校三年级,家里经济并不宽裕。而张才林这几年花在收集资料上的钱有4万多元。家人对他的行为是否理解呢?
张才林对记者说:“说实话,除了我母亲,家人对我意见挺大的。可是不管怎样,我都要坚持下去。目前我不会卖掉这些收集到的资料,但是为了继续我的这项事业,我也会有偿地提供这些资料,让新闻媒体拍照或让纪念馆展出。我现在实在是没什幺钱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请大家理解我。”张才林最后告诉记者,他有生之年的最大心愿就是能开一个家庭展览馆,将他搜集到的这些资料展现给更多的国人,让子孙后代永远不要忘记那段耻辱的历史。(作者:李佳)
中国万家企业免费试用企业邮箱。进行中!
踊跃投票“双十”企业精英评选,中华企业管理英雄向你亲授商机!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