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年终专稿:2002,上海变得越来越美 | ||
---|---|---|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12月24日11:40 东方网 | ||
东方网12月24日消息:2002年的尾声已经踏着步点来临。在辞旧迎新之际,生活在上海的人们不难发现:在这一年里,上海的天变蓝了,地变绿了,水变清了。申城的城市环境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蓝天映衬白云——天色美了 “上海蓝天白云的日子多起来了!”许多市民不约而同地发现了这一令人欣喜的新现象。的确,随着环保意识的逐步增强,上海的天色越来越美了。据环保部门监测,去年,上海有62天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比1999年增加58天,而到2002年,已有连续8天的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创下了历史新纪录。 是什么使空气质量得到了改善?上海大力推行的清洁能源制度从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上海目前已经建成1个“无燃煤区”、3个“基本无燃煤区”、44个“基本无燃煤街道”、16个大气环境达标街道(镇)和8个烟尘控制乡镇,全市基本无燃煤区的面积已达到270平方公里。自1999年东海天然气登陆上海率先供应浦东后,日供应量从十几万立方米上升至目前的120万立方米,浦东有55万户居民用上了洁净高效的天然气。 机动车的废气排放也得到有效的控制。上海建成了101座液化石油气加气站,3座天然气压缩气加气站,改造了38000辆液化石油气出租车和580辆天然气压缩气公交车,更新公交柴油车发动机4800台;同时,机动车检测维护保养制度的实施,也使全市机动车尾气和公交柴油车冒黑烟现象明显减少。 青色点缀城区——绿地多了 “十分土地三分绿”,这曾是多少上海人的梦想。这个梦想终于在今年变成了现实。2002年是申城有史以来创绿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一年。到今年底,上海建成公共绿地1500公顷,市区的绿化覆盖率已达到31.5%。 在卫星航拍片上可以看到,在上海市中心地区,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大量3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绿地:延中绿地、太平桥绿地、徐家汇公园、古城公园、大宁绿地、四川北路公园、不夜城绿地……。这些城市中的“绿肺”,“吸”入大量灰尘、噪声和二氧化碳,再“吐”出新鲜氧气,显著改善了中心城区的生态环境。如今,老人们在树荫下悠闲地品茶,孩子们在芳草地上愉快地嬉戏,上海市民享受到了“绿色家园”的温馨生活。 上海越来越绿,平均每一秒钟就增添一棵树。在今年11月推出的“百万市民百万棵树”植树造林活动中,一片片“市民林”、“五一林”、“母亲林”、“住宅林”、“房地林”、“育才林”、“共青林”、“企业林”相继建成,许多单位和市民以自购、自种、自养的形式,个人出资集中建设,为把上海建成园林城市而出力。 苏州河成景观——水质好了 昔日黑臭的苏州河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岸柳成荫,河中游着小鱼的景观水!2002年,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将全部竣工,苏州河干流主要水质指标将达到国家景观水标准,滨河绿化也变得郁郁葱葱。今天,上海人争相在苏州河畔购房安家,闲时饭后到河边散步已成为很多上海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曾经“臭名昭著”的苏州河如何能变化得这么快?这一切,还得归功于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1998年,总投资约70亿元的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开始实施。经过4年的截污治污,再过几天,一期工程就将圆满完成,六支流截流任务超额完成,每天截流量达25万吨,比计划增加了10万吨。随着水质的稳步好转,苏州河生态系统也同步改善,水生生物种类和底栖动物生物量都不断增加、水体的生物毒性下降、水中便开始有了鱼。 在河道治理的同时,苏州河两岸废弃码头不断拆除,有关部门大力建设沿河绿化带,终于使苏州河告别了黑臭,迎来了新景观时代。现在,苏州河面貌已焕然一新,绿化带总长10公里,绿化面积达到16万平方米。“面清、岸洁、有绿”的苏州河已成为一个尺度宜人、绿意盎然的休闲游憩场所了。 2002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上海的城市环境建设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新高度。马路变得宽了,公交车辆不断升级换代;住房条件好了,配套设施也不断完善;市民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舒适。2002年,上海又获得了2010年世博会的主办权。在注入了这一强劲催化剂之后,我们有理由相信,2002年后的每一年,上海都会发生更大的变化。作者:靳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