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特稿:两岸“三通”刻不容缓呼声空前高涨 | ||
---|---|---|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12月28日09:42 中国新闻网 | ||
中新社北京十二月二十七日电(中新社记者曾嘉) 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三通”呼声持续高涨,“三通”字眼频繁见诸报端,台湾当局面临空前压力——两岸同胞, 特别是广大台商热切关心的这一话题,成为贯穿全年的两岸关系最大热点。 “三通”问题之所以在今年被关心两岸关系的人们空前关注,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去年底两岸相继加入世贸 组织,祖国大陆商机处处,外资大举进入。在岛内经济不 专家分析,“三通”对两岸经济都有很大益处,其中对台湾影响尤大。目前大陆拥有五万多家台湾厂商和三百多亿美 元的台资。迄今为止,台海贸易规模累计达到近三千亿美元,台湾民众赴大陆已超过两千四百万人次。自去年十一月起,大陆 已跃居台湾第一大出口市场。 对于不能“三通”而造成的损失,台湾声宝集团总裁陈盛(左氵右田)曾算过帐:去年有四百万人次往来于台海两岸 ,每人花在香港的转机费一万元台币,一共就是四百亿台币。如果加上时间的耗费和商机的流失,那么每年几百亿台币付之东 流。 岛内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高达百分之八十三点四七的受访者认为,两岸直航有助于两岸协商、降低敌意及促进交流 。为推动“三通”,台湾的工商界以及政界人士今年采取了许多积极举措。六至七月间,台湾六个由政界和经济界知名人士组 成的“三通”参访团来大陆交换意见。 大陆台商也为其投资利益而大声疾呼。北京台资企业协会理事长谢坤宗十月联合大陆各地二十多个台资企业协会,呼 吁早日实现两岸直航、促进“三通”。 对于台湾同胞的热切期盼,大陆方面不断表示出善意。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七月份会见台湾“三通”访问团时指出, “三通”本来是经济问题,不应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和干扰;之后,他又提出,两岸直航的航线名称可叫“两岸航线”。 今年十月的国台办新闻发布会,发言人偕五家“三通”职能部门及团体的有关负责人介绍两岸近年来“三通”进展, 指出大陆方面为促进两岸“三通”已做好了一切准备。 十一月,中共十六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实现直接通邮、通航和通商,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所在,完全应该采取实际 步骤积极推进,开创两岸经济合作的新局面。 近来,各界关注的“台商春节包机返乡”,被台湾当局刻意规划成绕道港、澳的“曲航”。包机的成行,取决于两岸 民航业界能否就技术问题进行及时沟通。何况,春节包机只是一时的,真正加强两岸往来,方便两岸民众,还需要全面直接的 “三通”,早通比晚通好。 在台湾民众特别是工商业者的压力下,台湾当局领导人曾不得不承认,“三通”是必由之路。但随后又抛出“一边一 国”论,为本已僵持的两岸政治关系雪上加霜。 其实,“三通”至今不能实现的根本症结是台湾当局一再以“安全”、“尊严”为借口,把“三通”作为政治筹码, 为“三通”设置了诸多难以逾越的障碍,刻意要把“三通”泛政治化,坚持要将之定位为“国际航线”。 而大陆方面的立场是,“三通”是经济议题。在“三通”技术性、业务性商谈中可不涉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但也绝 不能把两岸“三通”说成是“国与国”之间的“三通”。 看来,“三通”能够早日实现,关键就在台湾当局能否为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和台湾同胞的福祉考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