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磁浮列车与“中国速度”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1月02日06:38 人民网-人民日报 | ||
2002年的最后一天,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和德国总理施罗德专程前往上海,出席上海磁浮示范运营线通车典礼,两国总理还作为首批客人,从龙阳路站同乘列车前往终点站———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标志着世界上第一条采用德国技术建造的商业化运营高速磁浮交通线终于在上海“奔驰”起来。而此时此刻,只与朱镕基总理在德国拉滕试坐磁浮列车试验段相隔约两年半时间,上海在如此短的时期内建成了德国人争论达数年之久的磁浮列车商业运行线,着实让德国人见识了“真正的中国速度”。 磁浮列车采用的电磁原理是1922年由德国工程师肯佩尔提出,并于1934年获得专利。但此后该技术一直处于“纸上谈兵”状态。从1969年德国开始正式研制起,德国磁浮列车技术至今已经历了8代,设计时速高达500公里,实际运行时速为400多公里。 磁浮技术的“开花结果”让德国人兴高采烈,德国人看到了磁浮列车蕴藏的巨大商机。除了中国之外,美国也动了类似念头———这一切使得磁浮的商业前景变得非常诱人! 然而,擅长思考的德意志民族在高兴之余,更多的是反思。 反思之一:比较方知快慢。如同德国人发明传真技术,而日本人首先将其用于商业发展一样,上海拔了德国磁浮技术应用的头筹,且其建设速度之快令这个磁浮发明国钦羡不已。近年来,以德国为龙头的欧洲经济发展缓慢,年经济增长率不过2%,而中国年经济增长一直保持百分之七八的速度。有德国媒体报道:上海磁浮是“中国速度”的最好例证。这个工程从签约到试运营不到两年时间。相比之下,连接法兰克福到科隆的200公里高速列车线花了10年时间。中国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1997年访问柏林时,时任柏林市长迪普根在介绍市政建设时自豪地说,柏林是世界上最大的工地,但他马上意识到错了,便立即改口说,是欧洲第一,上海才是世界第一。迪普根的一席话引起众人爽朗的笑声。 反思之二:事实胜于雄辩。德国一家媒体文章的标题是《我们能从中国人身上学些什么》。一向自傲的德国人说出这样的话,连德国人自己都感到惊讶。想想以前,要想从德国媒体的“金口”中听到一句赞美中国的话着实很难。如今,这种局面正在改变。遥望远隔半个地球的中国经济蒸蒸日上,德国媒体开始反思对中国的报道。事实上,在全面客观地看待中国问题上,德国媒体落在了德国政界和经济界的后面。德国前总统魏茨泽克就曾批评德国人固步自封,缺乏活力,呼吁德国人要向充满活力的中国和其他国家学习。 当然,从磁浮列车引出的话题还很多,就中德关系而言,它可说是两国友好合作的又一范例。施罗德总理曾说:德中两国关系不是一般的关系,而是心心相印的关系;朱镕基总理强调:近年来,中德关系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处于历史最好水平。上海磁浮列车示范运营线的通车,无疑将会推动中德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吕鸿) 《人民日报》(2003年01月02日第三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