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中国传统艺术 京剧行者—郑子如(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1月13日13:27 东方时空-纪事 | |||||||||
2001年对花枪剧照 京剧演员郑子如 本片获得《纪事》2002第一季度铜奖 编导:刘鸿彦 2001年5月12日,在北京护国寺大街的人民剧场,中国京剧院新编历史剧《对花枪》再次公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剧中姜桂枝的扮演者则是久别京剧舞台的当代著名老旦—郑子如。
1972年,11岁的郑子如考入中国戏曲学院专攻老旦,经过7年的科班学习,19岁进入中国戏曲学院实验剧团。80年代,中国戏曲学院实验剧团推出了一部新编历史剧“对花枪”,由郑子如领衔主演。这出戏在当时唱遍了大江南北,创下了连演300场的记录,看过这出戏的观众都不会忘记剧中酣畅淋漓的100句,激昂奋飞的高拨子。郑子如以老旦扎靠,厚底等高难度技巧独树一帜,开创了文武老旦这一新行当,她由此成为当时京剧界人气最旺,知名度最高的青年演员,也成为当时最年轻的文华奖获得者。 当郑子如的事业达到颠峰的时候,伴随而来的却是一种莫名的孤独和茫然,也许是一种不满足,她开始接触和尝试除京剧以外的其他的戏剧形式,希望能在自己的京剧表演艺术上获得新的突破和发展。1993年,郑子如应法国巴洛克现代舞团邀请,赴法国合作演出了现代舞剧“流星”。同年,她与法国外交官丹尼尔布莱士先生结婚,暂时告别了国内京剧舞台。在法国,一次偶然的机会,郑子如被邀请为使馆工作人员的夫人们作一次京剧讲座,她没想到,这次讲座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给了她极大的自信也使郑子如更进一步认识到了京剧艺术的魅力。“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京剧的唱腔是美好的,它并不亚于西方的歌剧艺术,从表现形式和戏剧观念方面甚至高于西方的戏剧艺术。为此,多年来,郑子如在国外做了大量有关京剧的传播工作,通过她的介绍,很多外国朋友了解并喜爱上了京剧。 1998年,他们回到了中国,丈夫丹尼尔在法国驻华使馆担任文化参赞,而郑子如则准备与她以前的单位中国京剧院合作,把“对花枪”重新搬上舞台,以纪念这出新编历史剧公演20周年。同时也是对多年来一直关心和挂念她的老戏迷的回报。这次重排“对花枪”,郑子如给自己增加了难度,新添了姜桂枝年青时代的戏,从行当的角度来说,这是一次很大的跨越,由花旦、刀马旦、青衣到老旦,从小嗓到大嗓,从少女演到老年,这种跨行当的演出,对于很多京剧界的老演员来说都是难度很大的。郑子如对这次重演“对花枪”还有另外一个想法,她正酝酿一个新的剧目,她认为京剧要真正的振兴和发展,对于作为从事并热爱京剧事业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不断创作和推出新的剧目。为了这次演出,郑子如20年前的老搭档,扮演老年罗艺的范永亮也特地从上海赶到北京,这是他们十几年后的再次合作。人民剧场观众们经久不息的掌声对郑子如来说是莫大的支持和鼓励。 2002年初,郑子如开始筹划一个酝酿了很久的新剧目,她准备把法国民族英雄圣女贞德的故事以京剧的形式搬上舞台。 相关专题:CCTV《纪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