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私营老板当上省级领导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1月23日17:13 南方周末 | ||
结果1月21日上午,浙江省人民大会堂,省政协九届一次会议选举新一届领导班子。 投票结束后,会议工作组放起了电影,让紧张的委员们轻松一下。两个小时过去了,已经开始放第二部电影时,选举的结果还没有出来。这时会场上的委员们开始嘀咕起来。 又过了好长一会,大会主持人终于出来宣布当选政协领导名单。私企业主浙江传化集 在617张有效票中,徐获得了566张赞成票,反对票为51张。 徐冠巨,男,1961年7月出生,浙江杭州人。1980年6月参加工作,高级经济师,省第八届工商联会长、浙江传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与其他几位候选人相比,徐冠巨没有长长的一串政治职务,他的主要工作经历是创办企业。徐冠巨领导的传化集团是浙江省知名私营企业,从1987年靠2000元借款起家,到现在,拥有精细化工、高科技农业、物流等多家现代化企业。 他和几天前当选重庆市政协副主席的重庆力帆实业(集团)董事长尹明善一起,成为30年来国内当上省政协领导的第一批私营企业主。 他当选奇怪吗? 对于徐冠巨的当选,当地人认为是迟早的事情:浙江是民营经济的大本营,非公经济在浙江经济总量中已占3/4,私营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代言人进入地方高级领导岗位完全可想象。 徐冠巨以民营企业家和工商联负责人的身份作为候选人,有关人士分析这也是他吸引大部分委员投赞成票的原因之一。 而列席本次政协会议的浙江省政府参事室参事金士希认为,把优秀的民营企业家选上领导岗位,实际上增加了私企业主这个阶层与政府沟通的渠道,既可以把私营企业的困难与动态直接反映到政府,也可以把政府公务员的素质、意见和不足及时反映到领导层。 政策的松动首先也为此作了铺垫。 中共中央办公厅去年下发的一份文件中指出,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队伍的实际情况,“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担任省级工商联会长,可先在个别具备条件的省进行试点,并根据人选条件在当地政协领导班子换届时统筹考虑”。 实际上,有关的统计早已表明,私营企业主当选我国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人数正越来越多,他们在政治生活中的分量渐趋重要,特别在参政议政方面的作用越加突出。 北京大学人大与议会系执行主任蔡定剑说,随着私营企业的壮大,私营企业家要求参政议政是正常的,也符合一般的政治学原理,有了经济地位,必然要有政治发言权。 “不习惯新头衔” “您是徐主席吗?”记者拨通徐冠巨手机后,叫了他的新头衔。 “嗯,嗯……”电话那头显然不是很习惯这个称谓,迟疑了一下,才说,“我是徐冠巨。” 见了面,徐冠巨显得很平和,采访期间,有朋友打电话向他祝贺,徐都一一指出:不习惯称呼职务,直接叫“冠巨”。 对于自己的新职务,徐冠巨笑称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徐认为,浙江民营经济发达,各方面比我好的人较多,我这样的人和企业,找出一个“团”都可以,谁当选都不是绝对的。但有些工作总要有人来做,这是组织和委员们选择信任的结果,他是“恭敬不如从命”。 徐冠巨的双重身份将让他变得既是地方高级干部又是企业领导者,他显然思考过这个问题:“我认为多参与社会活动,适当涉及一些政治内容是辩证的。企业要在一定高度上强调与社会的协调性,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搞好企业不可能与政治隔离,其实党和政府也希望我们能两者兼顾的。” 徐冠巨是无党派人士,但他的言谈,让人感觉他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有着深刻的理解。 徐冠巨将如何处理自己公司的私利和作为省政协副主席代表的公共利益? 徐冠巨表示自己能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他觉得对他来讲赚钱的年代早已过去,拥有财富是一种责任,财富越多,对社会的贡献也越大,所以组织上也支持他们搞好企业,这是不矛盾的。 他用一个比喻来说明财富的责任。有10亿存款的人会活得不舒服,有10万存款的人可能会活得很开心,多一分财富,就多一分责任。 徐冠巨最近三年累计投入公益事业的捐资已超过1100万元。 从生产肥皂开始 1961年,徐冠巨出生,原名“官巨”。徐母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能当个小官。徐官巨长大后,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冠巨”。弃“官”为“冠”的徐冠巨,连他自己也没想到,十几年后仍要当官。 1985年,徐冠巨生了一场大病,白血病,让全家负债几万元。他父亲徐传化觉得只有做生意拼一把,才有可能走出困境。 1986年10月,徐传化背水一战。他借款2000元,用一口大缸、一口铁锅和几只水桶,再加上一位师傅做指导,液体肥皂就正式投产了。 没人想到液体肥皂那么热烈地获得市场响应,第二年的销售额就达到了33万元,赢利3万元,徐家还掉了所有的债务。小作坊开始一步步长大,徐冠巨的病也渐渐好转。 1988年,徐传化向镇政府租来3亩地,盖起了厂房、安装了锅炉,家庭作坊开始成为工厂。因为资金少,徐冠巨一家只能晚上生产,白天用旧自行车驮着液体皂到各村各户去叫卖,把卖货得来的钱买原料再生产,这样反复循环。在卖肥皂期间,徐冠巨翻资料,做实验,开始研制一种特效去油灵。 1989年,民营经济该不该发展,在当时的中国是个大问题。这时的徐家已是当地首富。 “民营企业啊,今天在,明天就倒了。”种地的农民的冷言冷语传进徐家的耳朵里。徐冠巨的母亲担心得要命,急得晚上睡不好觉,她劝丈夫收回厂里贷款,关门停产算了。 1989年底,一桩大喜事降临了。徐传化竟然坐到了乡劳动模范的位置上,这是宁围镇党委和政府召开会议作出的决定。 在当时的气氛里,私营企业不评先进,私营企业业主也不能成为先进人物似乎是一个不成文的规矩。 一朵大红花,一张奖状挽救了传化。 一个个私企业的10年风雨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的“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不但使私营企业受到了地方各级政府的关注,享受到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更重要的是,它让以前一直为自己身份不明而顾虑重重的私营企业吃了颗“定心丸”。 1992年,传化作为私企的试点成为萧山市第一家“有限责任公司”,又“喝了头口水”。萧山市政府给传化“喝头口水”勇气的奖励是:帮助传化解决企业发展的土地、资金、人才三个主要问题。 同年,在一年一度的萧山市经济工作会议上,徐冠巨的发言题是“争当大老板,当好大老板”。这个题目是当时的领导亲手改的。 徐冠巨的发言激起了巨大的反响,因为发言中体现出了政府对个私经济发展思路的非同寻常的转变。 1995年,在中国500家最大私企排位中列88位。 1996年,萧山市乡镇企业全面进入转制阶段,同年,萧山市首次召开了发展个私经济的动员大会,萧山市个私经济的环境有了改善。 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十五大把非公有制经济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要和有益的补充”上升为“重要组成部分”,并写进了宪法,私营企业迎来了它的第二个春天。 1998年,传化集团在全省私营企业中率先建立党委。 徐冠巨家富了,但家还是那个家,房子还是那个房子。老人每年养300头猪、500只鸡,专门供给传化的食堂。 他家早年创业的十几间破旧平房还在,做肥皂的旧塑料桶仍然历历在目,记录了这个私人工厂经历的风雨。本报驻沪记者 谢春雷 沈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