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爆竹在我国一些城市成历史 春节如何再热闹些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2月07日15:21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2月7日电(记者李京华 李煦)当燃放爆竹在中国一些城市里走进历史的时候,传统春节在中国城市似乎 已不那么热闹。 专程从日本回国过年的韩晓华女士7日对记者说,我这次回来发现中国人生活节奏真是越来越快,工作压力也越来越 大,许多人都渴望一年中能找个理由宣泄一下,“咱中国的春节,是不是也应该来点狂欢色彩!” 比起西方国家的一些节日,如圣诞节、巴西狂欢节等,近年来,中国春节在城市中无疑是显得冷清许多。中国众多百 姓一家人无奈地围坐在电视机旁看着各种晚会,竟成为春节里的新民俗,而对节目内容的大声争论,却成为人们一种宣泄的渠 道。 “我不喜欢过年。”今年38岁的北京青年李悦说:“所有的频道都在播放千篇一律的晚会。上网?网速慢得像蜗牛 ,滑冰?跑遍北京找不到像样冰场,逛庙会?像个置身其外的看客,热闹但不够刺激。” 她说:“小时候,每年年底期末考完试,最想的就是在春节里宣泄一下。其实,现在成年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如果过 节这几天能‘疯玩’一把该多好。” “但对于我们来说,过年就是一个长假而已。”李悦的同事王雅菲说:“虽然我们这些城里人照旧守岁、拜年、吃饺 子,但儿时传统过年那会儿,大家拿着灯笼、揣着鞭炮聚一起喊着、跑着、闹着的那种欢悦,如今体验不到了”。 即使在中国传统春节程式里,也没有多少狂欢色彩。封建社会压抑人性的张扬,使得中国的春节人性味道先天不足。 形成于封建社会的传统春节,无不浓缩着农业文明的社会形态和文化特征--团聚、祭祖、驱鬼、求运加上吃喝才是其主要内 容。 而如今,没有了利用农闲空出的大量时间,没有了由于物质相对匮乏产生的集中式的消费,没有了通过以血缘关系为 纽带的亲人组成的社区,再加上城市里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居住环境的私密与个性化等外在因素,人们突然发现不但热热闹闹 的“年味”没有了,连通过燃放烟花爆竹、互相串门聚会等方式热闹、欢乐一下的机会和场合也没有了。 心理学医生汪俊英介绍说:“根据医学研究成果,通过合理、合法的方式在欢乐中宣泄一下情绪,是非常利于身心健 康的。” 事实上,今年春节,一些北京市民已在有意或无意地寻找让自己宣泄的渠道和方式:驱车郊外,找一个没人的地方狂 吼;到游泳馆“腾细浪”,减少多余的脂肪;甚至昏天黑地的打牌、“搓麻”……可这一切又都与春节没有必然的联系。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和中国足球闯入世界杯时,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内的几十万北京市民以有节制的“狂欢” 方式欢庆胜利。那种带有全民喜悦式的宣泄,至今仍为中国百姓津津乐道。 “如今,社会形态变了,生活方式变了,个人的素质也提高了,尤其全民法制意识的增强,已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提 出过年方式是否也可以考虑更多地引入一些‘狂欢色彩’和狂欢的‘新形式’,让逛庙会的看客变成制造欢乐的参与者。”一 些长年研究中国民俗的学者提出一些建议。(完)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获知哥伦比亚号最新动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