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完善人大制度的积极信号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3月05日04:39 中国青年报 | ||
在全国人大十届一次会议3月4日举行的首次新闻发布会上,大会新闻发言人姜恩柱在回答光明日报记者提问时说,即将产生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人数将会有所增加,主要是增加一些相对年轻的领导干部和专家学者,以改进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结构。 这个回答,实际上等于确认了最近一些媒体从未具名的消息来源那里得到的信息。 2月27日的《南方周末》刊出从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一位重要官员”那里得到的消息: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新增20名左右“特别成员”———这些人“不是退了休才过来,而是干得正火就过来了”,当然是从行政那方面过来的。该报评价此举为“中国最高立法机构人员构成的历史性变化”。 3月3日的《经济观察报》,也对将有20名在政府各部门工作任职的司局级干部成为新一届人大常委会的专职委员给予积极评价,说他们的出现使“历年来关于改革和完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种种议论一时间又被广泛地提起”。 所谓“历年来关于改革和完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种种议论”,重要一点是人大代表专职化的议论。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非常好的制度。说它非常好,是说它只要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落实,就已经很好了。从现在看,落实还有空间;但实际上,一旦要落实,就会遇到操作中的问题,比如,代表和常委会委员的时间、精力问题,活动经费、议政能力和专业知识问题,现在看来,这些都是专职化问题。如果代表和常委会委员只是到时候开开会,讨论讨论,就不会有这些问题;如果要真正落实法律赋予他们的权力,并把这种权力用足,就会遇到这个问题。因此,在我看来,改革和完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期待,是落实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际需要中产生的。只有落实,我们才会真正遇到问题,才会遇到真问题;而改革和完善这个伟大制度,就是落实的这个伟大制度的举措。 因此,可能当选的新常委,不能仅仅看做是提高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素质,增强立法和议政效率的措施,还应该看做是整个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改革和完善的进程正在启动的信号,应该看到人民和学者多年来对改革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期待得到了积极的肯定与回应。正如一些学者曾经指出的,人大制度还有一些可以改革和完善的地方,比如:讨论和辩论不充分问题、代表中行政官员过多的问题。由于这个积极的信号,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了指望。这次人大的主要任务还不是人大制度的改革,但磨刀不误砍柴工,每次人大会议都在制度层面一点改进,动起来,就很令人有鼓舞。从长远看,制度的完善,比人大每年具体的议项,具有更大的意义。(马少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