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豆奶事件责任企业较规范 但供奶资格受质疑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4月14日20:24 新华网 | ||
新华网海城4月14日电 “新华视点”记者陈芸 朱玉 杨成军 陈光明 鞍山宝润乳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墙上,过去张贴的企业宗旨还在:未来的事业,天大的责任。这一标语与现在业已 停产的、冷冷清清的企业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近一个月来, 鞍山市教育局局长闫海涛说,尽管豆奶事件的权威鉴定结果还没有出来,但它带给我们的最大教训是,对于涉及生命 健康的群体性消费项目,推广一定要慎重,一旦决策了一项带风险的事情,就如同在风中端了一盏油灯,无论怎样小心,都难 保油灯不灭。 企业外观比较规范 所有通过各种形式,包括翻墙进入宝润公司的一些媒体记者(因为公司已停产关门)都承认,宝润的确不是那种小作 坊企业,它甚至于可以称得上是比较规范的食品生产企业,各种食品卫生的规章制度、消毒设备健全,生产设备是投资240 万元的豆奶生产专用设备。除去投料罐外,操作人员不可能把任何原料加入全封闭的管道中。 经理郝国栋还记得3月19日那天的情景。一听说喝豆奶的学生出了问题,他马上冲到医院去,问一个喝过豆奶的孩 子:“喝的是酸奶还是甜奶?”孩子说:“甜奶。”“热奶还是凉奶?”“热奶。”如果奶变酸,证明孩子喝了变质的奶;如 果喝了凉奶,它有可能凉着孩子的胃。按学校要求,宝润公司冬天要给孩子送热豆奶,夏天要送凉奶,公司为此专门配备了保 温车和保温箱。郝国栋之所以这样问,是想从孩子的嘴里验证学生们是否喝到了变质的奶。 郝国栋说,他们的企业在南京汤山中毒事件后增设了一项新制度:五检。这五检等于是五道人体检验,厂方要求下生 产线的第一袋奶由操作者先喝下,然后是车间主任和两个化验员各喝一袋,接下来是灭菌员喝下一袋,到豆奶临装车送往学校 之前,司机和送奶员还要各喝下一袋。3月19日的豆奶事件发生前,厂方正是如此操作的。 令人不解的是,宝润公司19日那天生产的豆奶共18666袋,供应范围达80多所中小学,但出事的却只限于海 城范围内,其余学校没有发现一例类似反应。 宝润是否“合法” 辽宁省自2000年开始参与国家“中小学生豆奶计划”,初期所选用的豆奶是吉林禾生豆品有限公司的产品,后来 陆续批准了省内三个豆奶生产厂家为定点企业。省内一些城市为了扶持本地豆奶企业发展,纷纷要求参与省级试点,但没有得 到批准。后来一些城市先后退出了国家“中小学生豆奶计划”试点,转而扶持当地企业生产豆奶进校销售,鞍山市宝润公司就 属于这种情况。 “豆奶计划”对于改善学生营养状况的积极意义是不容否认的,但各地争相发展自己的企业,不能不说与其巨大的经 济利益密切相关。国家“中小学生豆奶计划”试点项目,中央财政每年补贴1亿元,并要求地方财政配套5000万元,其中 中央财政每年补贴辽宁省2000万元,辽宁省配套1000万元。没有进入试点的拿不到补贴。但补贴对企业是否进入试点 没有意义,它补在了学生身上,决定学生喝奶是不是从兜里少掏点钱。 宝润公司经理郝国栋算了一笔账:如果不出事,企业从4月起就能达到日售10万袋,每袋利润0.10元。将来如 果达到日售20万袋,每袋利润能达到0.20元。 面对争相企盼挤入学生奶市场的企业,鞍山市教育局局长闫海涛说,市里成立了规范教育市场领导小组,下设一个办 公室,一般进入学校的食品,是经过领导小组会议确定的,卫生、质检等相关部门参加。在确定宝润公司的豆奶进入学校的那 次会议上,出示了五六份文件:国家乳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检验报告、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检测报告、省第二食品质量 监督检验站的检验报告、省食品工业办公室的推荐函等,相关文件齐全,而且在场的领导小组成员品尝了豆奶,口感不错。鞍 山市政府的官员也称,审批程序是规范的。 闫海涛补充说,鞍山市在组织学生奶消费上实行的是“三自愿”原则:喝不喝自愿,不是所有学生都喝奶,低的学校 只有20%的学生喝奶;喝哪一家的奶是自愿的;喝什么口味的豆奶是自愿的。 但记者查阅了教育部、财政部、农业部2002年11月发布的《关于东北三省“中小学生豆奶计划”试点工作的实 施意见》,文中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擅自向学生推销未经省级有关部门评审认定的豆奶产品”。辽宁省继而为 贯彻这个文件召开的实施学生豆奶计划联席会议也规定,“对各市自行确定并已有豆奶进校的企业,由各市政府提出初评意见 后报省联席会议审核认定”。 对宝润是否通过了这一审批程序,鞍山市政府表示,并没有接到有关部门下发的文件;而市教育局的回答竟然也是不 知道。辽宁省教育厅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就在宝润公司的产品出事前的3月上旬,他们曾多次通知鞍山市教育局,请他们转告 市政府一定要把宝润公司的生产停下来,在取得资格前不准生产。鞍山对此没有理睬。 恰恰是这个“先上车、票还没拿到手”的企业所生产的豆奶成为此次事件的“主角”。 学校要不要管学生的“消费” 4月11日,辽宁省教育厅发出紧急通知,从12日起在全省范围内停止中小学校组织饮用“学生奶”和“学生豆奶 ”。国家“中小学生豆奶计划”和“学生饮用奶计划”将由省政府重新研究部署。这已是继去年凌源豆奶事件后辽宁全省范围 内第二次停止学生奶入校园。 由于辽宁省去年也发生过几起各市自行指定企业生产豆奶导致学生中毒的事件,学生豆奶进校园的这一模式也引起了 一些人士的反思。闫海涛表示,“中小学生豆奶计划”是政府关心下一代的具体体现,既能改善孩子的营养,又能促进相关产 业的发展。但是学生这个群体是集中敏感的群体,推广这项工程是有风险的,比如运送环节有可能发生二次污染,生产过程容 易有问题,学生喝的时候洗不洗手、什么时间喝,这些不可控环节太多,好事很难办到万无一失。 这位法学博士发出疑问:我们国家已整体进入小康,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能够在学校买豆奶的学生,在家里也能 买得起,而且奶制品越来越丰富,有无必要还用统一方式来调整学生的营养结构?教育行政部门主要是搞好教学,育人是中心 工作,消费类问题不应作为学校的“法定”职责。 当然,现在还不是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当务之急是等待着专家们揭开此次事件的谜底,以及让所有涉及此事件的孩 子和家长尽快恢复健康和正常的生活秩序。宝润公司现在也等待着国家级专家的最终鉴定结果,结果将决定它是否对此次豆奶 事件负法律责任。(完)
订新闻冲浪 关注重大事件 新浪万千新闻任你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