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学生奶为何淡出上海中小学校园?(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4月22日10:49 新民晚报 | ||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本报记者姚阿民 视点导读 今年春季开学后,沪上不少中小学接到教育行政部门通知,校内学生集体饮用“学生奶”告停。个别家长开始还颇有怨言,孩子从进小学起就天天在校饮奶,怎么说停就停呢? 一位小学校长回忆说,耐人寻味的是上级部门当初传达的仅是电话“通知”,并不见文件白纸黑字。某区教育局负责人向记者证实,其实市教委根本未对“停奶”发过直接指令。那么,是何因素导致学生奶淡出申城校园? 学生奶溯源 学生奶也称学生饮用奶,是指政府专项计划提供或通过学校供应给学生的奶制品。说起学生奶的演变历史,还要回到20多年前。 上世纪80年代,上海一些中小学从维护学生健康出发,陆续在课间向学生供应点心、豆浆或牛奶,这一举措受到家长的欢迎。当时,大多数上海家庭的早餐还是酱菜泡饭,对正处于长身体的孩子们来说,增加一份课间餐无疑是“雪中送炭”。 随着人们健康观念增强,牛奶的营养价值日渐被人们了解。经历了从紧俏货到供过于求,当牛奶的销售地位发生巨变后,生产厂商纷纷把眼光瞄向了校园——中小学生潜在的市场,不禁让众多厂家怦然心动。尽管一些学生饮牛奶过敏,可新开发的豆奶将问题迎刃而解。“学生奶”正式浮出水面,校园推广工作也水到渠成,牛奶和豆奶“携手”进入了校园。 2001年11月20日,第二届亚太地区学生奶会议在上海举行。国家农业部有关官员在会上介绍了《中国学生饮用奶计划》,提出推广这项“计划”,重要的是培养青少年一代的饮奶习惯,从而逐步推动整个民族膳食结构的变化。 这位官员认为,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是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的重要措施之一。 我国政府将“学生饮用奶计划”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列入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而上海作为第一批试点5个城市中的一个,也于1999年正式启动了该计划。 众说纷纭学生奶 到去年年底,上海已有46万左右中小学生在校饮用学生奶。 为确保学生奶的安全饮用,有关部门采取了三项保障措施:加强对学生奶生产全过程的安全监控,严格把好安全质量关;要求定点生产企业积极参加产品责任保险,建立社会保障机制并落到实处;建立危机处理小组,对突发事件能及时妥善处理。不过在实际推广中,学生奶计划却被多方意见左右。 专职人士:推广工作有难处 上海市学生饮用奶办公室有关人士透露,“学生饮用奶计划”作为一项公益事业,推广中依然步履蹒跚。 首先,饮用奶配送运力不足。由于郊区农村学校分散、面广,保证天天按时供奶到校,企业直接配送很难,需要大笔资金购置车辆,配送运力远达不到要求。其次,冬季学生喝不到热奶。大部分企业还无法将热奶端到学生面前,有两家公司曾试验在学校建立恒温储藏的学生饮用奶小房子,适当将牛奶加温,让学生喝得上,也喝得好,但终因成本太大而难以施行。第三,学生奶破损补偿不当。学生奶从企业到学校,装卸搬运次数很多,往往造成包装挤压破损,虽然数量不多,但给学校分发带来困难。更重要的是,包装破损的学生奶易变质,往往是导致食物中毒的元凶。 教育部门:安全存在隐患 “在推广学生奶过程中,我们一直有如履薄冰的感受。”市教委体卫艺科处副处长刘祥瑞的一段解释,打消了记者开始时曾有过的危言耸听的印象。她认为,学生饮奶自愿与否、卫生和安全等一直是反映较多的问题。 某校一位学生曾给本报来信说,开学初,学校要求订饮学生奶,尽管说是自愿的,可许多班级在收学杂费时就将牛奶费一并收取了,也不管你愿不愿意,这实在伤害学生自尊心。学校每周只上5天课,可奶费却按每月30天收取,成了变相乱收费!市卫生监督所一次对22家生产学生奶的单位进行执法检查的结果显示,有4家单位学生奶违规提前标注生产日期。 刘祥瑞介绍说,近年来在推广学生奶过程中,不时发生喝奶引发的集体事件。由于学生在校吃营养午餐、饮水等,即使从流行病学角度排斥这些因素,对喝奶集体事件原因一直查不清楚。另外,学校对中小学生进行的健康教育中,鼓励大家在家吃早餐,目前家长配合得很好,而且营养搭配合理,如果再增加课间餐和学生奶,学生反映在学校的一顿午餐反而没有胃口,造成浪费。 从营养学角度看,专家建议在早晚饮用牛奶较适宜,因为早餐牛奶随淀粉类食品同时饮用可增加吸收,而睡前喝牛奶可助睡眠。 基于以上考虑,上海市教委在今年2月28日下发关于试行《上海市施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的意见》时,对课间餐和学生奶表明了“不提倡集体供应”态度。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头提到的,教育部门在执行时给学校下发“学生奶叫停”的口头通知。 学生奶出路何在 据有关部门所作的一项调查,上海小学生目前每天在家喝奶的占60%,中学生为50%,基本不喝奶的占3%——5%,其余为经常喝或偶尔喝。 长宁区江苏路第五小学校长邵春安认为,学校担当的是教育功能,在健康教育中应当让孩子们懂得喝奶的意义。学生奶淡出校园,饮奶的供应方式可以改变一下,比如由社区供奶,学生在家喝奶。刘祥瑞提出,在家长自愿的前提下,教育部门可组织推广学生奶招投标工作,中标的供应商可向学生发放购奶优惠券,将实惠让给学生,由家长直接到社区供应点购买。 据了解,上海市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推出的“学生奶社区配送服务”项目,每年可安置不少于150名劳动用工,以后每年以20%递增,其中“4050”人员不少于90%。 看来,学生奶淡出校园后,社区供应、在家饮用是条好出路。 新闻回放 海城学生豆奶中毒事件 3月19日上午,辽宁海城兴海管理区所属站前、前教、后教、钢铁、铁西、兴海、银海、苏家8所小学3936名学生、260名教师分批集体饮用了由鞍山市宝润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高乳营养学生豆奶”。当日上午10时20分,部分学生陆续出现了腹痛、头晕、恶心等症状。发现情况后,学校立即将学生送到当地医院检查治疗。截至4月11日中午,共有2556名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有44名学生在当地医院接受治疗,85名学生在外地接受治疗。 相关点评 政府何必亲自指定产品 据《中国青年报》:我非常赞成政府对中小学生实施一定的营养干预措施,不同意所谓的“消费者自由选择”说,因为个体的自由选择在技术上无法实现,比如课间牛奶,不可能每个家长都亲自给孩子送去,也不会有企业愿意一包一包地给人家送餐送奶。适当的规模效应是政府的营养干预措施得以实施的基本前提条件。 但是,规模效应并不是规模越大越好,更不意味着有关企业有关产品非得由相关政府机构“指定”不可。规模越大,蕴含的风险也可能成倍增加。这种近乎行政垄断的行为既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也为各种不可预期的风险埋下了伏笔。 政府“指定”蕴含的政府自身风险同样非常之大。一方面,一些企业因为有政府的“指定”撑腰,可能忽视产品质量和服务;另一方面,政府的指定乃是以政府信用做担保。再有,政府直接指定产品,等于将运动员和裁判员身份混在一起。 我以为,相关的政府部门只要制订规则并负责监督规则的落实就行了,具体的选择权应该留给每一个学校。这样,政府的目的达到了,而各种不可预期的风险也大大降低了——从一个地区的风险,降低为一个学校的风险。当然,学校在选择过程中,学生及其家长应该有相应的发言权和监督权。童大焕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