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成立首支“抗非典志愿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09日09:10 深圳商报 | ||||
4月30日上午,北大深圳医院18名医护人员主动请缨,奔赴一线的东湖医院 深圳首支“抗非典志愿队” “坚持下去,我们和你一起战斗” 昨日下午,记者通过电话与北大深圳医院抗非典医疗队队长、呼吸内科主治医师吕忠东取得联系。他和东湖医院的战友们通宵作战,成功抢救一名濒危的非典患者。这名患者是位年仅28岁的孕妇,从北京回来后发病,血液中携带的冠状病毒数量是目前我市确诊的非典病人中最高者之一。吕忠东曾是她的初诊医生。一进隔离病房,她就认出了吕忠东。为了缓解她的心理压力,吕医生微笑着安慰她,“你看,我们都陪着你到这儿来战斗了,要对自己有信心。” 5月5日凌晨,由于肺部受侵害的面积特别大,这名患者的血氧饱和度降至极低,咳嗽呼吸异常艰难。当医护人员给她戴上呼吸机时,她的眼里充满绝望。大家一起鼓励她:“戴上呼吸面罩对你的病情有帮助,而且那么多患者都康复了,你也一定能坚持下来。”患者终于积极配合治疗。吕忠东医生说,她一个人在病床上躺着,看上去很孤独,护士们就经常走到床边和她讲话,指导她如何呼气吸气。 吕忠东把满腔心血倾注在非典病人的身上,但他也同时带走了还在上幼儿园的女儿那颗牵挂的心。在孩子的记忆里,爸爸从没和她分开那么久。接到爸爸从隔离病区打来的电话,6岁的小女孩使劲地哭。两天过后,当她面对记者的镜头时,只是一个劲地哭。记者反复鼓励,孩子才抽泣着对记者说:“爸爸,我会听妈妈的话,一定好好弹钢琴。”“援助的机会是我抢来的” 对身处隔离病区外的朋友和亲人,医疗队所有人员说的最多的是这样一句话:“这儿很好,请放心。”而同事和同行都明白,抢救非典病人的每一刻都充满着危险。 北大深圳医院医疗队员半数被充实到第一病区,直接面对已确诊的非典患者。这些病人,哪怕轻微的运动都有可能引起供氧不足。为了减少患者痛苦,护士们几乎是零距离地挨着他们,一勺一勺地喂饭,为他们接大小便。当记者问道:“你们不害怕吗?”年轻的白衣天使反倒惊讶起来:“老远支个胳膊怎么操作呀?” 21岁的心内科护士王军阳在电话中不无自豪地告诉记者,这次援助东湖医院的机会是她从众姐妹中“抢”过来的。儿科一名护士为失去机会伤心地哭了,整天缠着护理部主任,要求无论如何要把她列入支援抗非典的第二梯队。北大深圳医院院长蔡志明对记者说:“这种感觉好像送出去的是自己的孩子,18名队员的状况,我们每天都要过问才安心。最让我们骄傲的是,这些医护人员特别能吃苦。”东湖医院隔离病区的护士长谈起北大深圳医院派来护士不住地称赞:“分工没有怨言,技术也过硬。”“请放心,你和儿子等我凯旋” 在30度的准高温环境下,医护人员进入隔离病房要从头到脚包裹上3层防护衣,不到半小时衣裳就湿透了。这对于一线的医疗队员来说是另一重考验。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李坚笑着告诉记者:“每次防护衣内热气腾腾,总恨不得一把拽下,可一想到临行前女儿的千叮万嘱,‘老爸,穿好防护衣,千万别怕热。’这浑身就是一阵清凉。” 作为龙华丰润幼儿园园长的卢瑞知道丈夫朱仲生援调东湖医院的消息后。那一刻,做妻子的她明显感觉到自己握着电话的手在发抖。她回忆道:“他说过,从经验和年龄上看,他是科室里最合适的人选。在东湖医院的隔离病区内,他要抢救的都是最重、最危险的濒危非典患者。”为了避免恐慌,丈夫援战东湖医院的事,卢瑞没对其他人说。但同事和亲友看到报道后,都打来电话关切地说:“有什么要帮的,你说一声。”连小侄子都看着电视满脸崇拜地喊:“姑父好了不起哟!” 卢瑞说:“这心里甜的酸的感觉都有。每次读到丈夫临睡前从隔离病区发来的短消息,泪水就在眼眶里打转。”记者拿过她的手机看,她已把和丈夫互发的短信都保存下来: “病人的血痰有没有喷到隔离衣?”“没有,没有。我们的护士更危险。”“可要好好保护自己。你是咱家的顶梁柱呀。”“请放心。你和儿子就等我凯旋吧。” 5月2日、3日,北大深圳医院领导冒着滂沱大雨,依次到18名队员家中慰问。雨水把一行人的衣服都浇了个透湿,让所有家属都感动不已。他们纷纷表示,一定要当好一线战士的坚强后盾。 作者:深圳商报记者 秦兴梅 通讯员 赵羚谷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