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一个呼吸机生产企业的故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16日10:20 新华网 | ||||
新华网上海5月16日电 “疫情就是命令!”——一个企业生产的故事 新华网记者 俞丽虹 “对于非典病人来说,呼吸机就好比‘救命机’!”陆弘是上海医疗设备厂的厂长。作为申城唯一的呼吸机生产企业,这家厂从4月中旬起进入超常规生产状态,企业领导甚至下了“死命令”:一切产品让路于呼吸机。 “以前1年的产量只有150台,现在1个月就要生产五六十台,这还不包括700多台急救呼吸机。”4月中旬,非典疫情在我国部分地区扩展蔓延,当时正在四川成都参加全国医疗器械博览会的陆弘敏锐地意识到,作为对非典病人进行强制通气、维持生命的必用医疗设备,SC-5、SC-300两种型号呼吸机的需求量肯定会急剧上升。“疫情就是命令!”这是陆弘从成都给工厂打电话时说的第一句话。 按照常规,SC-5、SC-300两种型号呼吸机从零件投放、加工、组装到调试、成品,整个生产周期需要3至4个月,而上海医疗设备厂原先的库存几天之内便全部售罄,前来要货的电话、传真络绎不绝。“提速生产呼吸机,尽量满足一线医疗单位需求!”上海医疗设备厂毅然决定,停产其它40多种产品,集中所有产能,全体员工夜以继日地投入呼吸机及配套产品的突击生产。 为了抢时间,工厂宁可牺牲企业利益。呼吸机中的传感器等一些关键部件需要进口,而原先的海运方式耗时较长,于是他们就要求国外厂家将相关零部件紧急空运到上海。仅此一项,企业已经增加运费成本近3万元。全厂动员、日夜奋战,一切都为了能以最快的速度出产产品。目前,呼吸机的生产周期已经压缩到2个月。 “生产时间减,但质量标准不能减。”上海医疗设备厂质管科科长傅国庆告诉记者,减少呼吸机的维修量,降低使用中的故障率,就是为救治非典病人争取时间。面对超常规的生产节奏,质管科加派人手,10名质检人员在加工现场根据工序分兵把守,采取“定点检测”与“流动控制”相结合的方法,不放过丝毫质量差错。为确保最后整机组装的成功率,降低返工率,他们还主动调高了前期零部件生产的质量标准。譬如,呼吸机相关部件“泄漏量”的一般标准为0.1升/分钟,技术人员就把标准提高到0.05升/分钟,用零件质量保证部件质量,用部件质量保证整机质量。 连日来,一台台增产的呼吸机不断从上海医疗设备厂运往上海、广东、北京等地的医疗机构,为“抗非”一线救治病人提供了有力保障。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